APP下载

黑暗中神秘生灵的守护者
——浅论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大卫·阿尔蒙德

2016-07-14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519085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
关键词:矿井大卫幻想

⊙田 榕[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黑暗中神秘生灵的守护者
——浅论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大卫·阿尔蒙德

⊙田榕[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519085]

摘要:大卫·阿尔蒙德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重量级作家,国内对他的研究介绍一直寥寥无几。本文对作家进行较为全面介绍的同时,尝试从作家生平背景、作品中共性内容、文本背后标志性观点主张三个方面寻找作家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大卫·阿尔蒙德幻想黑暗

一、关于作家的身世·废弃矿井

在当今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大卫·阿尔蒙德无疑是一位“当红”作家,从1998年开始创作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Skellig至今,十余年间,其作品在全球已经被超过二十种语言翻译出版,并先后获得:英国儿童文学领域最高荣誉“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98)、英国惠特布雷儿童文学奖(1998)、美国图书馆协会“普利策”文学金牌奖(2001)等诸多荣誉。尤其是在2010年3月,大卫·阿尔蒙德荣获儿童文学领域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大卫·阿尔蒙德不但坚持创作,十多年来新作不断,拥有大量读者,同时他还热衷于教学实践,多次在各地各类学校举行讲座、进行演讲。

关于大卫·阿尔蒙德的作品,我国最早的译介出版社是作家出版社。从2002年10月开始,作家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作家当年相对最有名的三部作品:《当天使坠落人间》(Skellig)、《旷野迷踪》(Kit’s Wilderness)和《天眼》(Heaven Eyes),同时三本书被冠名为“天眼”少年魔幻三部曲。2011年7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梅子涵教授主编的“金麦田少儿国际获奖丛书”(第一辑),其中收录了作家出版社的上述版本,只是题目和个别语句稍有修改,如《怪天使斯凯力》(Skellig)、《银孩儿》(Kit’s Wilderness)、《黑泥潭奇遇记》(Heaven Eyes)。2013年5月,南海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阿尔蒙德的《会飞的爸爸》(My Dad’s A Birdman)。

大卫·阿尔蒙德1951年出生于英格兰东北部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市,从小在城市旁边的费灵镇长大。六岁时,他刚刚出生不久的妹妹芭芭拉意外夭折;十五岁时,他的父亲患癌症去世。这些失去亲人的经历的影响,在阿尔蒙德的作品中频繁显现,如Skellig一书中刚出生就病危的小妹妹,如很多作品中都有单亲家庭的故事背景。

根据现有作品的情节来看,大卫·阿尔蒙德的童年生活十分丰富,对动物尤其鸟类充满了兴趣,对猫头鹰更有丰富的、近距离接触的经验,猫头鹰如何哺育雏鸟、如何从猫头鹰的粪便辨别它的“食谱”,这类信息作家随时可以以儿童视角轻松地娓娓道来;用黏土捏各种动物的模型、威廉·布莱克的儿童诗等这些充满童趣的活动或事物也都是作家非常熟悉甚至擅长的。

青年时代的阿尔蒙德曾就读于东安格利亚大学和纽卡斯尔艺术学校,大学毕业后用作家自己的话:“当过邮差,卖过毛刷,也做过编辑和老师”①,其中有一段时间,阿尔蒙德的身份是兼职特殊教育老师。“他是一位经验丰富而且富有创意的写作老师”②,作家早年曾创作过一些成人文学领域的作品,如1985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无眠之夜》(Sleepless Nights)。但从1998年起,阿尔蒙德开始专注于儿童文学领域的创作,先后出版了Skellig(1998)、Kit’s Wilderness(1999)、Heaven Eyes(2000)、Where You Wings Were(2002)、The Fire -Eaters(2003)、Clay(2005)、Jackdaw Summer(2008)、My Name is Mina(2010)、The True Tale of the Monster Billy Dean(2011)等大批小说及若干小说改编版儿童戏剧,如Skellig: A Play(2002)等。

阿尔蒙德是一个比较“恋旧”的作家,自己故乡的街景,大量自己的童年经历常常会出现在作品中,尤其是“废弃矿井”几乎成为其标志性景物。阿尔蒙德从出生就和矿井结下不解之缘,那个承载了他整个童年的费灵镇,在历史上是英国重要的煤矿小镇,不但在20世纪中后期,如今在当地仍有不少废弃矿井,其中一部分经过整修成了当地颇有特色的旅游观光景点,而当年大量没有经过整修的废弃矿井几乎就是童年时代阿尔蒙德最心仪的探险乐园,充满未知、刺激与惊喜的“绝妙”乐园。矿井里的无尽黑暗与恐惧,关于矿井深处“银孩儿”的传说,俄耳甫斯的妻子欧律狄克是否就被关在矿井深处……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热衷于想象、思考的阿尔蒙德(无论童年时的阿尔蒙德,还是成年后的阿尔蒙德)。某种意义上,废弃矿井对于阿尔蒙德不但意味着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以及现实生命中光明身后的黑暗、危险、恐惧、孤独和悲伤,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世界。阿尔蒙德是一个“耽于”对未知世界想象的作家,成名后的阿尔蒙德不但曾在学校里做过专门讨论如何激发想象力的演讲,他在My Name is Mina一书中甚至专门提供了很多激发、释放想象力的“非常活动”练习题,而在阿尔蒙德的所有作品中,和想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常常正是废弃矿井。

二、关于作家的“故事”:身边黑暗·非凡生灵

对一个正在创作中的作家进行概况,很可能是一件颇为愚蠢的事情,因为未来每一秒都可能出现“意外”,但我们始终相信,大部分作家终是有着自己“钟爱”的情节或形象,而这些情节或人物形象不但是作家标志性的特征,也正是我们深入认识作家、作品的绝佳途径。

对于大卫·阿尔蒙德,我们认为,无论从读者反馈,还是官方授奖情况来看,他最成功的作品都应该是Skellig,而无论在这部作品还是在其他作品中,我们发现基本可以称为“标志性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对“身边黑暗”的关注与探索,未知世界中“非凡生灵”的“真实”存在与活动。客观地说,这些特征基本就是人们童年时代常常拥有的童心童趣:对身边未知、黑暗、危险地带的好奇与怎么也遏制不住的窥探,以及对那片领域(或世界)的五花八门的离奇幻想。在大卫·阿尔蒙德笔下,这些“身边黑暗”包括:漆黑阴暗的废弃车库(Skellig)、黑暗无光的黑泥潭(Heaven Eyes)、伸手不见五指的废弃矿井通道(Kit’s Wilderness)与黑夜漆黑一片的窗外(My Name is Mina)等等。

大卫·阿尔蒙德的作品虽然大都具有超现实或魔幻因素,但其作品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幻想或魔幻作品,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黑暗领域”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都是作家童年亲身经历体验过的地理场景:自家院里的废弃车库、闹市河渠对岸荒废肮脏的泥潭、小镇郊外废弃的矿井。但和一般作家不一样的是,这些“地域”在作家所有的作品中并非普通随意、可有可无的地理场景,而是作品最核心情节发生和开展的场所,在My Name is Mina一书,“树顶之上”“窗外的黑暗”甚至几乎可以作为主人公Mina的代名词。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黑暗”在阿尔蒙德笔下,又并非意味着悲观、绝望,它们甚至不是彻头彻尾的恐惧,虽然它们确实和伤感(如Kit’s Wilderness中夜间荒野、黑暗矿道中的艾斯库)、孤独(如My Name is Mina中的Mina,和Heaven Eyes中的天眼与老人,The Fireeaters里的McNulty)、紧张(如Skellig中的麦克)、危险(如Kit’s Wilderness中孩子们玩的死亡游戏)联系紧密,但故事的结尾基本都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小妹妹病愈回家(Skellig)、“问题学生”艾斯库重返学校(Kit’s Wilderness)、孤儿“天眼”住进了孤儿院(Heaven Eyes),众多危机全都不复存在(The Fire-eaters)。西方评论家曾把这种黑暗和阿尔蒙德童年遭遇亲人离去的不幸经历以及威廉·布莱克哲学思辨思想对其的影响联系起来③,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死亡”与“抗争”确实是作家极为敏感而且颇为执着的两个元素或话题。

至于阿尔蒙德笔下的“非凡生灵”,无论是那个长着翅膀非人非兽非天使,或者也可以说,是人是兽又是天使的Skellig④,还是矿道内永远不老、身体遇到光也会闪起银光的“银孩儿”,还是从泥沼中挖出的埋葬多年没有腐烂、没有心跳、没有呼吸,但领着“爷爷”的灵魂走进河里的“圣徒”……这些形象多少都有点西方宗教文化的味道和痕迹,但这些形象除了符合儿童童年幻想的一些共性特征(如对飞翔的渴望、死人僵尸的好奇等)之外,还有着阿尔蒙德自身的特征,而且这些未知生灵大都是友善的、不加害于人的,比如Skellig:

第一次出场时,他“……伸长腿坐着,头贴在身后那堵墙,朝天半仰着……浑身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一张脸则是瘦削而苍白的。他的头发和肩膀上黑压压一片散着大头苍蝇……身上穿的黑色西装”⑤;

Skellig不但吃苍蝇、死老鼠,而且尤其爱吃中国小餐馆外卖的炸春卷和豆芽叉烧肉;

他有严重的关节炎,全身关节钙化而且发肿,知道吃阿司匹林,而且他身后有一对翅膀,他可以拉着“我们”一起跳舞,一起“飞翔”在空中。

结尾时,Skellig在“我”妈妈的“梦中”当着妈妈的面,带着“我”病危的小妹妹一起“飞翔”,给予她力量,帮她战胜病魔……

统观大卫·阿尔蒙德的作品,这些未知生灵的存在或出现没有使主人公的负面状态加深或者更加“不合群”,而是最终使主人公由负面状态走向正面状态,由“不合群”到合群,至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友谊,如Skellig同“我”和Mina的友谊,如拥有矿井经历之后,艾斯库和“我”的相互信任;如黑泥潭“圣徒”带走爷爷灵魂后,“我们”和小女孩天眼之间的共同生活……

当然,读过阿尔蒙德作品的读者可能还会补充:作家笔下很多故事还有另外一个颇让人喜欢的共性特征,那就是里面经常会有一个精力充沛、无拘无束、叛逆但又善良的疯疯癫癫的小女孩,如大名鼎鼎,不但在Skellig中出现,作者后来专门又为其写了一本书的Mina,如Heaven Eyes里的小女孩“我”、Kit’s Wilderness里的艾莉、The Fire-eaters里的Ailsa Spink……这些人物每一个都非常“独特”,充满活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与其说这些人物是作家笔下故事的标志性特征,我们更认为这些人物不但其地位逊色于那些“斯凯力”“银孩儿”们,而且比他们更值得称为标志性特征的恐怕在于所有这些形象都反映出的明确态度:对“斯凯力”们的守护与捍卫。

三、关于作家的“使命”:守护幻想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使命,尤其是非功利目的背景下创作的作家,使命痕迹更明显。虽然“使命”这个词很多时候仿佛可以替换成“创作动机”等词汇,但后者终是不如前者更能够体现作家本人及其众多作品背后的那种始终如一的“战斗”感,以及至死也未必能完成的宿命感、悲怆感。电影导演王家卫曾这样说过,所有的导演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问题”,自己一直执着去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始终没解决,所以他才创作出一部部外表不一样,但实质一样的作品。这段话很深刻,也很有见地,文学家何尝不是如此,当年文学批评中的“症候批评”其根基大概也是建立在类似的认识基础之上。艺术家对解决自己“问题”的执着,正是我们此处所说的“使命”。

阿尔蒙德的使命就是:守卫“幻想”、捍卫“幻想”,不但护卫幻想本身的可贵,更护卫所有儿童拥有幻想的权利。这一点,首先在其作品中的“Mina”们身上表现得最明显:这些人物直接不上学,在家接受自由开放的家长教育;或者上学,但在校园里个性张扬反叛,频繁挑战规矩。而作为对立一方,身为“反面”角色的学校或“坏”老师,我们如果较真他们到底有什么问题,问题则几乎都涉及或直指对于儿童自由幻想的粗暴干涉与苛刻压制,比如:语文老师课堂上死板苛求写作文前必须先完成提纲,正文必须严格符合提纲,在五年级的“期末考试”,Mina自创了一种语言文字并用该“语言”写了一篇短文,语文老师不但对极富创意的原创作品全然武断否定,而且恼羞成怒地直接告校长叫来Mina家长……

他们(米娜和她的家人)认为学校会限制学习发展……而且学校教育就是想把每个人都训练得像从一个模子里出来似的。⑥(《当天使坠落人间》)

地理老师杜布斯课堂上当着众多学生面对“爱做白日梦”的艾莉怒吼与挖苦⑦……(《旷野迷踪》)

《天眼》中,“我”是一个个性强,喜欢幻想、探险的女孩埃琳——强烈反感并反抗孤儿院院长莫利斯强迫孩子们想象来孤儿院前的经历……

“We feel that schools are cages……We feel that schools inhibit the natural intelligence,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of children.”⑧(My Name Is Mina)

其次,作为阿尔蒙德笔下文字最引人入胜之处:车库中的斯凯力、矿道中的银孩儿、黑泥潭长着带蹼脚趾手指的天眼,以及污泥里死而复生的“圣徒”——所有这些幻想人物的不断诞生与出版,大概正是作者履行“使命”最直接有力的证明。在《当天使坠落人间》一书中,当得知小麦克对废弃车库很感兴趣后,负责拆建车库的贝利先生指着自己两个长大的儿子对小麦克父亲说:“跟这两兄弟小时候一个样,越是黑暗危险的地方,他们就越是靠近。”⑨

言下之意,两兄弟长大后已经不再有这种好奇与兴趣。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因为成人世界的规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活中太多太多的成人都不再拥有那份“童年”的好奇与幻想,而阿尔蒙德的“执着”恰恰就在于:珍视并分享自己始终不曾遗失的童年幻想,同时批评学校、成人规则对于这种幻想本能的压制和伤害。

不但在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从公开演讲的主题以及长期从事特殊学校教育工作的经历来看,阿尔蒙德一样坚守这份执着。据资料显示,阿尔蒙德在英国曾专门做过“如何激发想象力”的演讲,在其作品中,这种童年式或童年风格的幻想、想象的地位远远高过其作品曾涉及过的“爱”与“死亡”主题。

现实中的大卫·阿尔蒙德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学校、特殊学校、作文辅导一直是他生命中除写作之外最主要的工作),至少是教育工作者。而连接两者,或者说,使作家在这两个身份之下独特于他人的根本特征,正是这份执着于黑暗之处的无尽幻想。

①⑥⑨大卫·阿尔蒙德:《当天使坠落人间》,蔡宜容译,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卷首“作者的话”,第173页,第278页。

②参见英国文化协会官方网站:http://literature.britishcouncil.org/david-almond。

③Elizabeth O'Reilly写的短评,参见英国文化协会官方网站:http://literature.britishcouncil.org/david-almond。

④此处翻译依据David Almond著:Skellig,Delacorte Press1999年版,第167页。

⑤大卫·阿尔蒙德著:《怪天使斯凯力》,蔡宜容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⑦大卫·阿尔蒙德著:《旷野迷踪》,林静华译,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⑧David Almond著:My Name Is Mina,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2012年版,第208页。

作者:田榕,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文学理论。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矿井大卫幻想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矿井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山西平遥县兴盛佛殿沟煤业有限公司
废弃矿井变成主题公园
锁不住的幻想
大卫出游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