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病与理想城市梦
——城市文化研究视角下的乌托邦小说《回顾》
2016-07-14张广勋黄美红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张广勋 黄美红[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城市病与理想城市梦
——城市文化研究视角下的乌托邦小说《回顾》
⊙张广勋黄美红[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 湖南岳阳414006]
作为乌托邦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通过对新旧波士顿的对比,不仅对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弊端和城市病作了深刻批判,同时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生态之城和正义之城。贝拉米对理想城市的想象为现代乌托邦文学和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
《回顾》 乌托邦城市病理想城市
一、引言
在世界乌托邦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像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如此风靡一时,影响深远。该书于1888年问世,随即在美国流行,十年中销售一百余万册,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二本销售量达百万的小说①,随后,该书被译成法、德、俄等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受该书影响,美国开始涌现大量的乌托邦作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共有150多部乌托邦小说在美国出版,这个数字是“任何其它国家或历史阶段都无法比拟的”②。该小说如今又被美国企鹅经典丛书收入并数次重印,仍然广受欢迎。《回顾》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现代小说之一。该书出版不久,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将其编译为中文,以《回头看记略》之名在报纸上连载。该书不仅影响了晚清社会的政治观念及变革,而且对清末民初的外国文学翻译以及小说创作都有广泛的影响。③由于该小说的影响,国外众多学者从社会、政治和文学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多角度阐发。无论是乔·奥·赫兹勒的《乌托邦思想史》还是克里斯安·库玛的《现代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都辟有专节对该小说加以论述。但是,国内对该小说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该小说在中外文化翻译与交流方面的影响。④本文拟从城市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回顾》小说加以解读。认为贝拉米在小说中以回顾的方式对新旧波士顿加以对比,不仅揭示出旧波士顿的丑陋和罪恶,也展现了未来新波士顿的辉煌壮丽图景,为我们描述出了一个理想的生态之城和正义之城。
二、旧波士顿的城市病
美国城市化进程在19世纪初逐步展开,到19世纪下半期,美国进入城市化的鼎盛时期。贝拉米写作《回顾》的时候正是美国城市化迅猛发展,同时也是城市问题丛生的时期。此时的美国城市环境严重恶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同时政治腐败也泛滥成灾。当时越来越多的人把城市看作是一个脱离人类控制的、动荡的、非人性的环境,是多重社会恶疾可能发生的生态衰退,以及潜在政治动荡的根源。
《回顾》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波士顿。当时的波士顿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的城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排污系统,河道成为最方便的排污管道,曾经清澈的天空已经被机器、煤油和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所污染。过去那种恬静平和的城镇生活逐步被繁忙的快节奏生活所取代。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这种快速的节奏。机器的轰鸣声,刺耳的监工声,让人们的大脑不停地处于兴奋的状态,而精神则陷于无尽的痛苦中,19世纪末美国精神失常或神经衰弱的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当时有人将这称为美国的国民病。⑤小说主人公韦斯特也具有美国国民病的典型症状。韦斯特生活富裕,居住在波士顿一个古老的宅邸里,原本没有什么睡眠问题,但是自从附近一带出现了公寓和工厂,彻夜不停的嘈杂声折磨着他的神经,使得他无法安然入睡。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他的失眠问题反映的正是美国工业化对城市生活的影响。1887年,美国第一条城市有轨电车建成。⑥1888年,波士顿开始使用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的车轮声、刹车声、鸣笛声由此响彻在波士顿城中,让人难以成眠。为了恢复睡眠,韦斯特在住宅的地基下面造了一间隔音效果非常好的地下卧室。但即便是在这样一间密室中,韦斯特也难以成眠。最后他只好接受医师的催眠,由此昏昏睡去,一睡百年。
除了噪音污染之外,19世纪美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巨大悬殊也使得大量的城市贫民窟出现。在小说中,贝拉米对波士顿的贫民窟有着形象的描述:
从贫民窟前后左右黑洞洞的门窗里,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大街小巷充满了像奴隶船舱里的那种臭气。当我经过时,我瞥见屋内脸色苍白的婴孩在闷热的恶臭中奄奄待毙;带着绝望神色的妇女被困苦的生活折磨得形容憔悴,而少女们则厚着脸皮向窗外频送秋波……成群结队的衣不蔽体的野孩子正像穆斯林市镇街道上乱窜的成群的饥饿的野狗,在院子里遍地狼藉的垃圾堆上扑打翻滚,空中回响着他们的尖叫声和咒骂声。⑦
同这一幅悲惨图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人区。“我”未婚妻家的桌上满是光彩夺目的餐具和贵重的瓷器。妇女们衣着奢华,珠光宝气,打扮得像王后似的。眼前是一片堂皇幽雅和奢侈铺张的景象。富人区的豪宅富丽堂皇,上层阶级个个珠光宝气,过着奢侈铺张的生活。可以看出,嘈杂的生活环境、无序的城市管理和极端的贫富差距等问题构成了19世纪波士顿的典型城市病。
三、生态可持续的和谐新城
面对旧波士顿的种种城市问题,贝拉米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同时也想象了一个未来的波士顿新城。在韦特医生的帮助下,韦斯特在昏睡一百多年之后醒来。如瑞普·温克尔一样,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全新的城市中:
在我面前,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宽阔的街道一眼望不见尽头,两旁绿树成荫,排列着精致玲珑的房屋。每个建筑群都有广场,栽满树木,树丛中的铜像和喷水池在落日余晖中闪闪发光。四周尽是宏伟壮丽的公共建筑物,层层高楼巍然耸立,凡此都是我那时代的建筑不能相比的。
这样的城市是韦斯特从未曾见过的,他甚至怀疑这座城市不是波士顿。可是,当他抬头向西方地平线望去时:“在夕阳下碧蓝如带、蜿蜒而去的,不就是弯曲的查理斯河吗?向东眺望,波士顿港展现在两岬的环抱之内,港内的绿色小岛历历在目。”此时韦斯特才意识到一个新波士顿的存在。此外,韦斯特注意到“以前那些浓烟和烟囱现在完全都看不见了”。从韦斯特对城市的整体印象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波士顿是一个生态环保的理想城市。贝拉米曾经在欧洲游历过,他所想象的未来波士顿可能是受到当时豪斯曼建造的巴黎林荫大道的影响。
在新波士顿,韦斯特的神经衰弱病不药而愈,“而且19世纪的生活带给我的其他不舒适的感觉也一同消失了”。这从侧面证实了新的波士顿已经消除了噪音的污染。在新波士顿,他听到的不再是“空中响着的尖叫声和咒骂声”,而是遍布全城的音乐声。新波士顿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城市噪音的污染。这无疑是一个生态环保的理想城市。
新的波士顿之所以为理想城市,不仅是因其城市环境的美丽,更重要的是新波士顿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小说中贝拉米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大力宣扬的“市场万能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完全以市场需求来确定人的收入是极为不人道的。他指出在19世纪的波士顿,任何一项工作的报酬并不是按照其困难或辛苦的程度来决定的,因为世界上最危险、最令人厌恶的劳动,都由报酬最低的阶级来承担,而那些拥有资本和权力的人却收入最高,工作最轻松。与19世纪的波士顿不同,新波士顿已经消除了私有制,改变了整个的社会结构,因而形成了一个和谐正义之城。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发展自己的天赋,并且由于人们的报酬不再有巨大悬殊,每个人对未来都没有物质上的忧虑。贝拉米认为鼓励士气的最好办法不是依靠高工资,而是荣誉和公众的爱心和责任感。
贝拉米虽然对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弊端和城市病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满怀豪情地想象了一个未来的理想城市,但是,他认为依靠人类理智和善良的本性,只需辩论,不需要革命就可以实现社会的伟大变革。这种想法显然过于简单。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苛求贝拉米,毕竟一部小说不可能开出解决城市困境的良方。我们更应该看到《回顾》作为一部现代乌托邦小说的贡献。贝拉米对未来城市的设想为现代乌托邦城市想象提供了灵感和话语资源。埃比尼泽·霍华德正是受其影响,才写出《明日的田园城市》,由此拉开了世界规划历史上田园城市运动的序幕。而后来的威廉·莫里斯在《乌有乡的消息》中所描绘的梦中之城以及H·G威尔斯在《当睡着醒来》中所想象的特大城市新伦敦无不是对贝拉米所想象的理想城市的回应。
①19世纪最畅销小说为《汤姆叔叔的小屋》,《回顾》排名第二。
②[美]萨克文·伯科维奇主编:《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三卷),蔡坚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644页。
③参见宋莉华:《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56-278页。
④张广勋:《爱德华·贝拉米小说〈回顾〉的影响及其研究综述》,《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24-26页。
⑤阿瑟·施莱辛格:《美国历史中的城市》,孙逊、杨剑龙主编:《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87页。
⑥王旭:《美国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⑦[美]爱德华·贝拉米:《回顾》,林天斗、张自谋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1页。
作者:张广勋,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都市文化研究;黄美红,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希望与绝望的徘徊:当代英美生态乌托邦小说研”(15WLH20)与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9世纪英美乌托邦小说的城市书写”(15C062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