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自有真情在
——为我的援越抗美战友而作

2016-07-14张怀和

大江南北 2016年6期
关键词:铁道兵连队战友

□ 张怀和



人间自有真情在
——为我的援越抗美战友而作

□张怀和

连长古全友(中)、政治指导员张怀和(右)和副政治指导员杨昌豪(左)摄于越南12号公路西段

20世纪60年代,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战争步步升级,在越南人民“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斗争处于危难之际,为保卫世界和平、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应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请求,我国政府先后派出了数十万中华优秀儿女奔赴越南,同兄弟的越南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

1965年7月,铁道兵第13师各团聚集蒙自,组建援越抗美部队——中国后勤部队第6支队,我所在62团为第34大队。1965 年9月,62团司、政、后三部门联合组织打前站工作小组,赴越南沙巴县属地黄莲山(后为62团机关驻地)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调查社情民情,为大部队进驻修建公路,做必要准备。10月大部队全部进驻10号公路,安顿就绪,开始施工。

2015年4月,原铁道兵第13 师62团建德籍战友,在新安江召开援越抗美50周年纪念会,筹备组成员唐志龙(我任62团11连政治指导员时的通讯员)邀我参加会议,我因有事未能赴会,献上了《铁道兵战友联谊会》诗一首,预祝纪念会圆满成功:“我未曾见过你,你未曾见过我,铁道兵战友一见面,心投意又合。你不用介绍你,我不用介绍我,背起行装扛起枪,兵歌一曲牵心窝。抗美援越流血汗,钢铁巨龙显威风,打不烂,炸不断,兵员物资源源送。援越抗美洒汗血,击落美机卫领空,修筑解放南方路,同志兄弟万代颂。祖国大地遍足迹,不畏艰险凯歌奏,青藏高原破冰雪,东海架桥入龙宫,今日相聚话友谊,解甲归民展宏图,互通信息谋发展,致富不忘助战友。”

会后,唐志龙、吴泽洋(在唐志龙之前的通讯员)于5月间专程来乐清看望我,带来了纪念会的资料,还有我在连队任政治指导员时11位战友的合影。他们都是70岁的老人了,除了两位通讯员,其他的都完全无法辨认,幸好背面注上了他们的名字,逐一对照,才回忆起50年前援越抗美时他们每一个人的模样。我们三人在一起回忆了当年在越南时连队的火热的战斗生活,各自也谈了退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在越南,我们修建了两条公路,先后是10号公路和12号公路。10号公路从沙巴至平罗,我们连队就驻扎在平罗,修路任务是大陡壁至南易河桥的一段,1965年10月开始施工,1967年5月完工,在交付使用之前,越方要组织验收,我们部队陈副师长动员部队要像姑娘出嫁一样,将公路修得漂漂亮亮。临移交的前几天,部队加班加点,勤杂人员全部出动干活,晚饭后还要加个班,把路面、路肩、水沟六条线搞得整齐划一,路面异常平整漂亮。10号公路移交后,部队转场,修建12号公路,我们团的任务是分工负责从越南奠边府至西庄(紧靠老挝边境)一段,我们连队就在那里执行修路任务。12号公路的修建,对于后来越南南方的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暑假,我女儿、女婿、外孙去千岛湖旅游,也带了我们两位老人。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去新安江看望战友,因为我早已听说方章生因肾病做血透为时已久,我也曾电话问候,但未见过面,这次便顺道探望。方章生在部队表现出色,在援越抗美斗争中,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他较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7 年11月,我调任营副政治教导员后,因工作原因一直没有谋面。1991年春,我出席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浙江电视台直播部分温州代表座谈振兴温州经济座谈会实况,我也参加了座谈。他和唐志龙看到以后,第二天下午就专程开汽车到杭州电影拍摄基地(温州代表团驻地)看望我。分别20余年的战友突然会面,几乎高兴得无法形容,真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一直说到晚上他们返回新安江。战友之情,永远难忘。2014年这次顺道看望战友,是我热望已久的事。我与唐志龙通电话后,由他牵头并确定地点,在新安江邀部分战友进行一次小聚会。到新安江见到唐志龙后,我要求去方章生家看望,方章生坚决不肯,于是唐志龙去了他家,用轮椅把方章生推到我们聚会的地方。我和我的家人与战友一起共进午餐,饭后合影留念。2015年11月,方章生战友撒手远行了。

今年1月上旬,我接到唐志龙的电话。他说,去年12月他和另一位战友发起,组织了30来个参加过援越抗美的战友,去越南重游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了我们曾经参加修建的两条公路,缅怀在援越抗美斗争中牺牲的战友。他们首先瞻仰了风度烈士陵园,祭扫了烈士墓,接着到了奠边府,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到奠边府的烈士陵园献了花圈,祭扫了烈士墓,那里安葬着我们的连长、副连长、技术员和3名战士共6位烈士。唐志龙说:放了花圈,点了香烛以后,我郑重地说我代表张指导员向6位战友致哀!说到这里,我听到唐志龙哽咽了,我的鼻子也发酸,控制自己情绪说:唐志龙,感谢您!这时,这6位战友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眼前。连长古全友,四川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兵,对连队的施工组织管理有丰富的经验,曾获得爆破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他能团结人,而且严格要求自己。技术员朱枝龙,是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是工程兵机关技术人员,被派到援越抗美第一线锻炼的,分到了我们连队,他工作主动肯干,不怕苦和累,战士们很喜欢他。他个子长得不高,但十分精干。在修建12号公路过程中,我们连的管段紧挨着老挝边境,那时美帝国主义还霸占越南南方,几乎天天出动飞机侦察、扫射、轰炸。美国飞机是从老挝机场起飞的,距离我们连队驻地很近,白天根本无法施工,只能夜里施工,每天下午6时或7时连队开好饭后,上工地施工,凌晨2点或3点收工。夜里施工不能点电灯,只能点马灯。每天一定要按规定指标完成任务,部队收工了推土机照样工作,司机轮流换班,连里干部轮流值班指挥,一直到天亮伪装掩盖好推土机才下班。有一天,技术员朱枝龙对我说:张指导员,你明天要给连队上课,晚上我替你值班吧。这关心体贴的话语,似乎还在耳边响着。而今,他和几位战友已长眠在异国他乡。想到这里,我的心都碎了,眼眶湿了。

唐志龙还告诉我,他们30人的旅游团中有一位家属,她的丈夫曹林森生前有战地重游的遗愿。在他病危时,有一位战友看望他,他当着战友和妻子的面说,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希望战友今后有赴越南战地重游的机会,让他妻子代为实现。

在援越抗美斗争中,铁道兵广大指战员牢固树立“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思想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了隐蔽,不暴露目标,部队驻扎在离修公路工地不很远的原始森林里,白天见不到阳光,吃的蔬菜是汽车从国内运来的,运到连队有的蔬菜已经烂了。夜里上班修路施工,还避免不了美帝国主义的飞机扫射轰炸。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工作多么艰险,生活多么困苦,施工工具多么落后,我们都千万百计完成任务。有一天,下毛毛雨,部队照常出工,晚上10点钟左右,雨渐渐下大了,我们都穿着雨衣挖掘土石方。突然,我感觉小腿上有东西叮咬,掀开雨衣一看,只见小腿肚贴着一条蚂蝗,血吸得胖胖的,把蚂蝗捉起来以后,还流了好多血。尽管雨下大了,部队还是坚持施工,干部战士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也不知淋了多少雨水……就这样,几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血汗修建了一条又一条公路。

有一次,美国飞机轰炸时,有一枚定时炸弹落在我们连队伙房附近,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严重威胁干部战士的安全。连里紧急动员,发动全体干部战士组织突击队,尽快排除炸弹。动员后,各班战士争先恐后踊跃报名,纷纷要求参加排除定时炸弹。一排长雷源清主动请战,提出首先带领突击队挖掘定时炸弹。连长古全友到现场和大家共同商量排弹的方法,要求全力以赴突击挖掘,愈快愈好,每小时换班一次。换班时间到了,突击队员进行换班,连里干部要和一排长雷源清换班,他坚决不肯,坚持在现场指挥,把风险和苦累留给自己。定时炸弹埋得很深,突击队一米一米地往下挖,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换班,雷源清说自己对现场情况熟悉,始终不肯撤换,就这样从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4时多,终于挖到了定时炸弹,将它引爆,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后经师部批准,给予雷源清记二等功一次。1969年,雷源清作为军队系统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多么怀念那些并肩援越抗美的战友,怀念与他们共同度过的难忘岁月。人在真情在,人走了真情也在,让战友的真情永远留驻在人间。

(编辑 韦潇)

猜你喜欢

铁道兵连队战友
战友永在我心里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来生还要做战友
渡江战役中的军事铁路运输
南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调研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军魂永在心间
我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
从哈尔滨走出的铁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