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16-07-13陈皓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运用多媒体

陈皓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多样化以及创新的教育方法及手段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多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手段融合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3-01

1.运用多媒体导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导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就按所讲的先后顺序,将图画、声音、文字融为一体提前编辑好,在课上只需轻轻点一下鼠标,设计好的图案、文字就会在音响效果中呈现出来……这样的导课方式生动形象,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种利用多媒体导课的方式创设出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小为大,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比如在我执教的《排泄》一课中,巧妙地利用了"卡通小人"撒尿的动画进行导课,活动的画面配以优美的解说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进入了角色,并开始思考大屏幕上的思考题:"尿由哪些成分组成,在体内是怎样形成的?""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还有哪些途径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争相回答问题。就这样,运用计算机的动画、色彩、音响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实现了对抽象导课的形象直观处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是机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包含着学生情感与知识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对生物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调动知识储备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彰显其主动性、自主性与能动性,才能主动探究,真正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带给学生的只是无味与呆板,而无法激起学生内心深处求知的欲望,无法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多媒体使得课堂教学有美丽的图片与动听的音乐,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力的"亮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精力与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与积极的情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优势与特点来辅助生物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3.简化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图形、文字融于一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粉笔和黑板很难将抽象的图形与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好理解,教学过程由此复杂化,学生学得费劲,老师教得费劲。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运用它来设计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尿的形成"这个问题时,如果单纯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一复杂的过程,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教学,把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以及相关的文字,以动画的形式键入,并进行超级链接。课堂上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一幅完美的"动画"便呈现给学生,从而使情境逼真、生动,然后再有序的来回演示几遍,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教学中化静为动,化繁为简

在生物教学中,一些生物的发育过程、生理变化等重难点内容可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的动画、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让"静"的知识"动"起来。从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便迎刃而解。例如"花的受精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过程: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后,在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然后慢慢地生长、生长,花粉管中的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进入胚珠中,接着精子从花粉管出来,与胚珠里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教学中的难点就能非常容易的突破了。另在"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等课中同样可以使缺乏生命的静态情景再现转化为具有生命的动态再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不仅使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而且在强的逼真的情景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如"遗传的基本规律",如果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难以理解,更难以掌握和运用。采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形象地显示豌豆的高茎、矮茎、圆粒、皱粒、黄色、绿色;果蝇的灰色、黑色、长翅、残翅等形态,用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的杂交类型。通过实验得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然后再用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验证遗传规律的正确性。这样,使本来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深入浅出,学生感到简明易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5.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效相应提升

情感因素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事实表明:多媒体教学活动在激发学习情趣的同时,可以于无形之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构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和谐教学关系,能够让教师赢得发自学生内心的信任、欢迎和拥戴,既推动了"教"也促进了"学"。如在教学肾单位结构内容时,有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技术,用胶带把一只毛线球粘在一块黑板上,从中引出2根线头作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接着在毛线球下方制作一个囊"肾小囊"。如此而来,把原本复杂的肾单位结构变得简单大方起来,有理有据、得心应手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油然而生敬意。结束之时,所有参与公开课的师生们情不自禁地拍手鼓掌。再者,运用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精准性,突出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如在关于"血液"内容的演示实验中,由于观察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经过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几小时),况且分层结果也往往不很明显。对此,我们可以简短或者部分省略其分成过程,用放像机将其最终的结果和现象在经过一番清晰化处理后予以呈现在学生眼前,其效果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参考文献:

[1]马保业.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9,(16).

[2]唐鑫.钟胜奎.探讨多媒体手段在生物教学中应用[J].广东化工,2009,(6).

[3]程淑艳.多媒体在生物教学运用中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运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