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思考

2016-07-13杨王锋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

杨王锋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定在研究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成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研究性学习;教学;感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17-0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高中数学学习的两条基本脉络是函数与运算,如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立体几何中的许多计算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和函数的表达式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运算不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且包括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算的对象从数、字母、指数、对数、三角函数不断扩充,运算与推理、几何证明等密切联系。

1.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初中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感觉吃力、跟不上,测试中很多学生考试不及格,这令许多同学感到手足无措,非常茫然,困惑。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还得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积极地进行反思和分析。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是学习方法的培养,高中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高中,就进入了一个由学习方法向学习能力转化的阶段,学生出现不适应,成绩大幅度下降,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1知识层面出现断层。许多在中考不考的知识点,如代数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等,几何中的三角形四心,射影定理等,到了高中直接就用。这令学生产生不理解、反应不过来、遗忘,甚至是不知道,为后续的知识学习,解题运算带来困难。

1.2能力层面出现断层。学习习惯没有上升到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没有上升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出现问题,笔者发现,现在的高中生运算能力明显下降,计算器运用过多,很简单的数字运算都要借助于计算器,很明显的多项式化简看不出来。在初中时,教师的知识点讲的细,习题类型归纳全,典型例题练得多,数学思想方法感悟的少;学生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整理、反思总结的能力;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善于在教师的讲解下套用模式解决,没有养成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与教师共同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没有积极地参与互动,而是忙着抄题做记录,没有自己对题目进行探究,也没有按照教师的引导对题目进行分析,课前没有充分准备,课堂活动中也没有侧重点,没有养成课堂上自主探究与教师教学同步的能力。

1.3心理层面出现断层。如高中学生作业的完成仅仅停留在教师要求上交批改的作业,而对于课前预习、课后巩固、阅读课本、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像过电影一样过知识点)、自觉地完成相应的习题册等"潜在"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不能合理协调安排好各学科的作业,甚至对于大多数学差生作业的完成取决于教师的严格程度。

2.对上述现象的见解

2.1整体把握教材,适当拓宽。"教教科书——背教科书——考教科书"早已成为过去时,对于教材删除、中考没有考、有利于后续学习的知识点,要在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是对学生中考的一个有利支撑,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数学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审题、学会验算、学会反思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疏导,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遇到困难、遇到难题养成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体会新课程理念,探究性地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良好氛围,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围绕集合概念设计以下问题:(1)概念中的"元素"可以是一些什么东西?(2)元素和集合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3)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征?(4)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围绕集合的表示法设计以下问题:(1)表示集合的方法有几种?(2)什么叫列举法?(3)什么叫描述法?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师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研究探索。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还能给学习带来乐趣。

3.教学感想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努力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研究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改革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实施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思考的重要问题。

总之,面向新课改的数学教学,学生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数学,教师要向着研究性的教学迈进。这里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学生才能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顾桂斌,严东来.观念刷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中学数学(武汉),2002

[4]章建跃.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2001,(10).

[5]李吉宝.论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方向.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4.

[6]方明生,水原克敏.课程自由化的若干课题及对策的思考.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李青林.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数学通讯,2012,(7).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