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7-13刘伟光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

刘伟光

摘要:本文试从信息技术课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79-02

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这片土壤的栽培,如何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更觉得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有着它优先的一面。在此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观察与实践并举,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 讲Windows 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材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根据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废品回收站》时,我先提出问题:想没想过怎样删去一些不需要的文件和文件夹?删去的文件或文件夹放在什么地方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知道的同学就说是放在"回收站"里,这时,我便让学生带着我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先告诉学生一种方法:那就是选中文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文件拖到"回收站"里;还有就是使用"右键菜单"功能来删除。学生看着老师的演示操作,一看就会了。这时,我又提出问题:那同学们还能不能试试还有其它方法也能删除文件呢?这时,学生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举一反三,发现了还可以用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来删除;还可以用"剪切"按钮来删除;还有的,甚至还用键盘上的删除键来删除……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所学知识,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3.游戏导学,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4.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优势,培养创新探索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在电脑桌前,在网上点击式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我在《彩色世界》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涂色并不陌生,因此我不是主动去教学生如何涂色,如何修改,而是让学生先通过练习,在学习使用各种不同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给某一个图形喷色时容易出界,要对一部分图形填色却又涂满了一大片,前景色,背景色的设置等。这时再和学生一起寻找、探索,通过交流、讨论、再操作的方式,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设计,以多媒体手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5.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