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探讨想象

2016-07-13王平绕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疑探讨想象

王平绕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心,鼓励质疑,丰富想象,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从质疑(创新的萌芽)、探讨(创新的源泉)、想象(创新的翅膀)等三个方面来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质疑;探讨;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1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应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笔者经过了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讨、发挥丰富地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1.质疑——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激疑、释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思维定势,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启智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即使某些疑问是第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引导,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在反复的质疑中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

例如,教学《听潮》一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妻子这一角色的安排在文中到底有何作用?"针对这一疑问,展开热烈地讨论,生①:两个人一道观海听潮,有问有答便于文章情节的展开和情感的表达;生②:两个人爱海的程度不同,妻子作为陪衬,更衬托作者热爱大海的雄壮美,能更好地体现主题;生③:作者的激情就像涨潮的大海,妻子的柔情就像退潮的海,两个人的和谐,更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因而妻子这一角色必不可少……学生们据理力争,自圆其说,可谓别开生面。通过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质疑,是思维能力的喷发口,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俗话说:"知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2.探讨——创新的源泉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些。"发现事情的"新联系"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他们主动积极探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只理解了表面文字的一层意思,即诸葛亮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表达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其实,此"表"还有更隐秘、更深刻的含义如何让学生探讨得出,我说:"诸葛亮会打仗,还会写文意呢。你们看,这篇《出师表》里就隐含这另一篇《出师表》"。学生一听,便来了精神。于是我又说:"刘禅对诸葛亮身世很清楚,诸葛亮干嘛在表里啰嗦,难道真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学生说:"不是,这里你也藏着另外一层意思,当年你父亲三顾茅庐,枉驾求贤,连我这个想苟全性命的农夫,也甘心为他奔走效劳,你千万不能忘了'亲贤远佞',这个安邦定国的根本呀,不能失去你父亲那胸怀和品格呀!"我肯定地说:"对,这才是诸葛亮要说的真话,但对阿斗就不能这么直来直去。"通过这次深层意思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由于学生释疑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自我阅读,相互探讨、交流,很快获得了新知,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也同步提升。

3.想象——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现,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途径便是丰富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

如学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后,学生明白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经历了"赞于勒——盼于勒——避于勒"的情感变化,深刻暴露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从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我提出:要是于勒发财归故里,菲利普夫妇我会怎样表现?生①:菲利普听到弟弟荣归故里,一反常态,丢下手中的活而奔跑过去,抱着于勒:"啊,亲爱的弟弟,可把你盼回来了,要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呀!我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你祈祷,祝你平安,我们的虔诚感动了真主……"父亲一脸真诚;生②:母亲也不时应和着,一边热情款待,笑语连连,一边却不时的悄悄打量着于勒,眼珠不时的瞟着那只钱箱……在她看来,于勒是那样的高贵;生③:于勒发才回来,大家都很高兴,父亲整天围着他转,嘴里问这问那,脸上挂着微笑,一天到晚与母亲在低声商议什么,比划着指头,笑口常开……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我的叔叔于勒》的续篇。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暴露出菲利普夫妇势利、肮脏的灵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信任学生有无限的创造力,适时适度地给学生创新思维铺路搭桥,不断开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会在语文世界里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质疑探讨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