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2016-07-13朱彦
朱彦
摘要: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快速形成阶段,如果这个时候来渗透德育教育,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通常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这些都能成为德育教育的资源,同时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渗透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8-01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2.以单元为向导,制定德育渗透点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传输的平台,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以道育人",语文是母语学科,一个国家的语言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传承着祖国的灿烂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智育与德育的紧密结合,也是语文课堂追寻的永恒主题。要想进行合理的德育渗透,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在单元的编排上,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一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展开,精心编排课文及综合学习、阅读链接等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整体把握单元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由此入手确定单元的情感目标与德育渗透的侧重点。例如,小语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其文化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是以科普、科幻、科学精神与人物品质为内容的一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则通过故事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是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综合这组课文,编者的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并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明白了编排的意图,我们也就明确本单元德育与智育的契合点,那就是科学意识、兴趣与科学态度、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要以单元主题为导向,来制定德育渗透点。
3.以课堂生成为契机,有效渗透德育
无论哪一门学科,其课堂教学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指导与讲解,更有学生个性化的参与,是一个有效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掌控着课堂教学的步伐,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个体,即便有教师的调控,也会出现变数,这就是课堂生成。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课堂生成,以其为契机和德育渗透、结合,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一次学校语文组听课活动中,小语《偷瓜》一课,有一个让学生猜想李善才和三奶奶之间的故事环节,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推想李善才的不孝。可是,有一位同学理解为三奶奶和儿子闹别扭,离家出走了。虽然这个答案与我的设计思路背道而驰。天下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不和子女吵架,怎忍心离家出走呢!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有谁的父母和孩子吵架的?没有。又有谁的父母因为孩子而离家出走了?更没有。为人子女,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就这样,我既处理了课堂教学中的"小意外",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4.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融合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它教会学生分辨假丑恶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文学意境美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如有些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课文:《八角楼上》《周总理的睡衣》《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董存瑞舍身炸堡》《我的战友邱少云》《詹天佑》等,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总之,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课程。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也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正确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常丽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3(28).
[2] 丁建欣.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赤子(中旬),2013(11).
[3] 顾秀华.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