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

2016-07-13博,梁

学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建议

彭 博,梁 燕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

彭博,梁燕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我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做出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建议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家庭生活幸福、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工作的难点。大学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交互制约、集中爆发的结果,为此,我们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注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但对专业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学生中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了解和有一点了解的达到了85.3%,这说明在高考选择学校、填报志愿时,就业前景的好坏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提示我们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证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应予以高度重视。

另外,有31.86%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有18.58%的学生根本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这将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尽早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实施个性化规划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而积极的大学学习目标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初步的自我认知已经形成,自我意识相对独立,但需要加以科学的引导

根据调查,92.05%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会学生理性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明确“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是解决“就业难”的第一步。

在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决策上完全自主和参考别人意见的比例达到了71.6%,这说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独立,针对个人的发展问题,大学生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判断。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指导他们将兴趣、爱好、个人所学的专业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成就职场生涯。

(三)多数学生对自我学业规划有目标,但对实施准备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占69.79%,尽管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所设计,但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科学地选择生活方式、规划日常生活;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能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学校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让所有的大学生能够从刚入大学开始,就科学地定位自我,全面地认识社会,理性地规划人生。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淡薄,但有强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仅限于听说过,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同时,他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是强烈的、迫切的,而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授课时间短,教学随意性大,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都还比较欠缺,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需求。

(五)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意识比较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重道远

在调查中,只有29.74%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想了很多,这令我们十分担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将会使他们不知不觉地陷入无聊和盲目之中,从而不能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致毕业时就业难,难就业,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度。

(六)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需求相对传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有待提高

在希望学校提供职业发展教育的问题上,学生们的选项依次是: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就业信息分享、求职技能培训等。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指导教育的需求比较传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比较薄弱。

三、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为此,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同时应贴近现实、贴近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个体有效实施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明确而积极的学习目标。在此,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一)把握时机,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学校承担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是零起点的工作。因此,学校应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积极、主动、负责地参与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因材施教,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个性化、分阶段、全过程实施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因此,学校应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强化教育的整体性,要贯串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另外,由于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存在差异,还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学生,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强化服务,打造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及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比就业指导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有必要拥有一支经过良好训练的职业辅导工作者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1]张妍妍.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王琼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指导情况及建议[J].黑龙江教育,2006(5).

[3]郭旭凯,曾蕾,王雪梅.本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科技教育,2008(29).

[责任编辑张亚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02

作者简介:彭博(1995-),女,辽宁阜新人,本科。梁燕(1975-),女,辽宁阜新人,本科,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