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变更、盈余管理和企业业绩

2016-07-13辛洪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辛洪登



高管变更、盈余管理和企业业绩

辛洪登

摘要:高管变更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总是具有相关性,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变更前后企业业绩会出现较大的波动,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实现高管变更后的企业往往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调节企业业绩。

关键词:高管变更;盈余管理;企业业绩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经营、以及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理解约束经理人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表明企业的股权性质、外部监督、大股东变更、经营业绩、高管的政治关联度等因素对企业的高管变更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主要研究文献中高管变更一般指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更。

关于高管变更的分类

目前国内文献研究中有一下几种主流分类方法。龚玉池(2001)以所变更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是否继续留在董事会为标准,将继续留任董事会的变更称为正常变更,将未留在董事会的变更称为非正常变更。将高管变更分类为正常变更和非正常变更也是国外在此研究领域的主流分类方法。Dedman(2003)认为正常变更是指与当事人自身公司管理行为或决策无关的因素导致其职位发生变化的情况,而非正常变更则指当事人的管理行为或决策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职位变动的情况。朱红军(2002)认为龚玉池的分类标准并不科学,而是依据高管变更次数,将高管变更分类为在研究期限内的一次变更和多次变更。同时为了区分董事长还是总经理谁在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还将高管变更分类为董事长变更和总经理变更。由于将总经理和董事长仅仅分为董事长变更和总经理变更的不合理性,朱红军(2003)将高管变更分为董事长单独变更,总经理单独变更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更三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于后续研究有着不同的影响。

高管变更和公司业绩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对公司业绩与高管变更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公司业绩是否会影响高管变更,2高管变更是否影响公司业绩。关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有三种较为成熟的理论。第一种“经理能力假说”,该假说认为劣质绩效导致高管更换,反过来高管变更后公司绩效绩效会有提高。第二种是替罪羊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管变更对于企业业绩并没有实质性影响,被更换掉的主要高管只是替罪羊,即使更换后的绩效有所提高也不是由于更换所导致的。第三种是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更换后的新任经理人会打乱组织内部的行为模式和组织关系的非正式网络,从而增加了不稳定性和模糊性。新的政策会使重构主要关系网络变得必要起来,同时因为在变动后而保留不动的组织成员会担心安全感、地位以及权力等的丧失,所以不会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工作中,这些都可能导致绩效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致的研究结论也有一定差异但也有交叉点,总体而言研究都是表明高管变更和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龚玉池(2001)通过对1995-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情况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高层更换的可能性显著地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特别是用经产业调整后的收益率度量公司绩效时。非常规更换与资产收益率、负营业收入显著负相关,但与股票超额收益并不显著相关。宋德瞬和宋逢明(2005)在对1993年以前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在1993-2003年间董事长变更事件的实证分析表明,国有控股企业董事长免职与公司绩效恶化正相关。控股股东对于董事长的考察以长期绩效和相对绩效(相对于前任的公司绩效)为主。由于董事长免职本身也被定义为高管非正常变更,因此这也说明公司业绩与高管非正常变更呈显著负相关。朱红军(2002)通过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之后,首先将高管人员的更换分为不同的类别,以检验不同类别的高管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之间是否会呈现不同的关系。这些不同的类别包括一次更换与多次更换、董事长更换与总经理更换。然后,通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加入控制变量进一步检验了经营业绩与高管人员更换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高管人员更换的公司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经营业绩变化趋势。但是,从总体来看,低劣的经营业绩能够对高管人员的更换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高管人员的更换并没有在短期内对经营业绩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只能带来显著的盈余管理。王永海和胡滨(2007)研究发现企业经营业绩只和董事长总经理变更存在相关性。这一结论表明,对于董事长与总经理同时变更的企业,经营业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文献在研究高管变更与企业业绩关系时由于分类的不同,得出的结论有着较大的差别。首先朱红军虽然分类,但是得出的结论是高管变更和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但是在王永海和胡滨认为朱红军的结论有失偏颇,其结论中的显著负相关是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更引起的,只有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更才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可以怀疑王永海和胡滨结论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更与业绩负相关也可能是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非常规变更才引起的。对于高管变更的分类各有优点,但是在谈论企业业绩和高管变更关系过程中,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相关理论,我们认为将高管变更划分为高管正常变更和非正常变更更为准确一些。

此外,龚玉池(2001)研究表明高管常规变更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并无显著影响,而非正常的高管变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只在短期内有效而长期是无效的。这也说明高管变更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提升效果。朱红军(2002)认为企业业绩低劣是高管变更的重要原因,但是高管的变更并不能改善公司业绩,带来的只是显著的盈余管理。

上述研究表明了高管的变更对于企业业绩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但是企业业绩的变坏很可能促使高管变更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高管非正常变更情况的发生。

高管变更和盈余管理

高管变更和盈余管理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研究盈余管理动机,特别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时。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研究高管变更和企业业绩关系时探讨的中间变量就是盈余管理。他们认为高管变更后通过盈余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变更当前业绩迅速变差,将责任归结于前任,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高管发生非正常变更当年。在当年实现业绩变差之后几年企业业绩逐步好转,以此来保全自己的职务获取更高的薪酬。朱红军(2002)通过对1993-1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企业高管变更并不能显著的改善企业当年的业绩,只能带来盈余管理等行为。杜兴强(2009)通过对2001-2006年我国A股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认为高管变更会导致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而且当继任者来自于外部时,这种现象更为显著。李彬、张俊瑞(2013)通过对1998-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常规变更属于自然接替,发生盈余管理的概率较低。但是高管发生非常规变更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十分显著。

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活动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之前研究普遍表明高管变更之后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来实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政策估计变更来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文献表明企业开始通过真实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钟子英等(2012)通过对于我国上市公司1994-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近年来上市公司很少通过应计项目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进行真实活动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当前任高管因业绩不佳而被解聘(非常规变更)时,离任高管有显著调增真实活动盈余的行为,虽然综合来看继任高管上任当年没有显著调减真实活动盈余的行为,但次年却有显著调增真实活动盈余的行为;而在高管并非因业绩不佳而卸任(常规变更)时,并没有发现显著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