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
2016-07-13郭学刚
郭学刚
专题研究·消化系统疾病
不容忽视的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
郭学刚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消化内镜中技术难度最高、并发症风险最大、也是患者最易获益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进一步普及规范操作,进行规范培训,加强质量控制,提倡围手术期全程管理理念,是培养出更规范的ERCP医生的重要步骤。本文对ERCP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包括ERCP的术前准备、术中抉择、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阐述,其核心就是在ERCP微创治疗中最大程度的使患者获益,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手术期间;全程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已经发展到了微创治疗时代,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内镜微创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消化内镜微创技术了。已经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消化内镜技术有超声内镜技术(EUS)、管内超声技术(IDUS)、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这其中操作技巧性最强、患者获益最大的应该是ERCP技术。单纯的胆管取石或支架置入一般十几分钟就能完成,避免了开腹手术,而且患者体表无创,医生的成就感也很强,因此ERCP技术被业界誉为消化内镜技术中“皇冠上的明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ERCP操作技巧性很强、难度大,伴随而来的并发症又很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相关的医疗纠纷很高。百度搜索“ERCP+纠纷”发现,开展这一技术的多数医院都发生过医疗纠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操作技术难度大,另一方面,多数初学者都把注意力聚焦在操作技巧的学习上,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操作的目的是治疗,是让患者从中获益。所以,ERCP围手术期的全程管理更为重要。临床医生不能把ERCP仅仅当一个技术来看待,而应理解ERCP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E(experience,经验)、R (recognition,认识)、C(care,关心)、P(patient,患者),就是充分运用医者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清醒认识,去关心和治疗每一位患者,从而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从ERCP治疗中获益。因此,应该把ERCP理解为“ERCP学(ERCPology)”。临床医生要学习的不仅是ERCP高难度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ERCP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包括ERCP的术前准备、术中抉择、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等,其核心就是力求患者能在ERCP微创治疗中最大程度地获益。
1 ERCP的术前准备
其实,ERCP的术前准备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就去操作,那就是盲目操作。盲目操作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就会给快速、微创、有效的ERCP技术抹黑,就会引发本不该发生的医疗纠纷,而术前准备又最容易被忽略,所以该谈的也就最多。
1.1 ERCP的思想准备
1.1.1 ERCP的再认识顾名思义,ERCP是在内镜下胆胰管造影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胆胰疾病微创治疗技术。ERCP能解决什么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内镜来解除因为结石及良恶性狭窄引起的胆、胰管梗阻,改善引流达到治疗目的,从而避免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但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却远不止于此,甚至可以微创地解决外科手术无法解决的胆漏、胰漏、胰腺分裂症等问题,而且可以做到体表无创、快速康复。ERCP是高难度微创操作技术,会议表演看似简单的ERCP操作,实则技巧性很强,操作难度非常大。一难,所用的侧视镜不同于普通的直视镜,操作视野在侧面,不能按常规寻腔进镜,因此操作镜法本身就难;二难,不同于外科的腹腔镜,腹腔镜是直视、短镜、硬镜,而且仅用于观察,手术操作是经镜外途径进行。ERCP医生用的是长镜、软镜,控镜有难度,观察和治疗都是经内镜来完成;三难,不同于血管介入,操作入路可以选择、可以用手直接操作。ERCP的操作需要经过1 m多长的软式内镜来完成,操作入路是不能选择的十二指肠主、副乳头,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总结起来就是临床医生要通过不易操控的软式、侧视长内镜,对不能选择的、千变万化的、而且不停蠕动的、小小的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插管。难上加难的是,即便插入了十二指肠乳头,还要对路径不明确的两支细小管腔(胆管、胰管)选择性地完成深插管。更为重要的是,选择性插管成功就能快速完成治疗,但如果选择性插管失败,后果却不仅仅是不成功,还可能带来重症胰腺炎、出血、穿孔等致命的并发症。如果初学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医院管理者没有获得“操作异常困难”这一信息,那么学员可能只能获得短期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教员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甚至仅限于观摩,返回后就上岗操作,其后果不堪设想。
1.1.2 ERCP的高风险性由于ERCP是高技巧性操作,必然导致初学者操作的失败率增高。ERCP的高风险在于,胆胰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小小的十二指肠乳头,因此如果选择性插管失败,就可能带来胰腺炎、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ERCP术后胰腺炎的病情演变往往是不可控的,很可能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如果发生十二指肠穿孔,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原因可能外科开腹手术也很难修复;对于术后出血,可能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也可能发生腹腔内出血,这种情况无论内镜处理、血管介入栓塞,还是外科开腹手术都不一定能够彻底止血。有时即便是选择性插管成功了,病情判断不够准确,器械选择和使用不当都可能带来重症感染、胆漏、血管气栓等致命并发症。换句话说,在ERCP术中获益越少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甚至是致命性并发症。因此,在内镜会议演示中看似简单的ERCP技术,其实是一种高难度、高风险的微创技术。
1.1.3 ERCP的意识转变ERCP的确是一种高难度、技巧性很强的操作技术,但目的还是为了治疗。医生在学习操作技术的同时,更需要掌握ERCP围手术期的全程管理。过去初学者的注意力往往都聚焦在操作技巧上,认为只要操作成功了,目的就达到了。殊不知,操作成功不等于患者就能够获益。如果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没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术后没有及时有效地监管和处理,就有可能产生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这又恰恰是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ERCP的目的是治疗,是使患者获益,而只有完善的全程管理,才能真正使患者获益。因此,需要强化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意识,其核心就是“患者获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医患共赢。
1.2 ERCP的术前讨论ERCP尽管是微创,但也毕竟是手术,就应该有术前讨论,而这一点又往往被内镜医生所忽视。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是局限的,讨论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讨论要考虑几个问题:患者的诊断和存在的问题、做不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由谁来做、可不可以不做、做完了怎么办等等。对于ERCP的适应证,医生不能仅凭一纸文字检查报告来决定,因为ERCP是在影像监视下完成的,术前必须读懂和理解相关影像资料(B超、CT、核磁共振等)所包含的信息,脑海中勾画出立体影像概念,而不是单纯根据报告单的文字描述进行手术。同时还要权衡ERCP的风险和获益比,获益大于风险就值得去做,但如果风险大于获益,就要谨慎而行了。另外要注意的是,我们首先是临床医生,只是擅长ERCP,绝不能做ERCP匠人。举个例子,我院急诊科的一位患者,因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来院急诊,经反复检查后确认为胆总管多发结石,介绍来我门诊就诊拟行ERCP治疗。我阅片见胆总管多发结石诊断是明确的,但患者肝功能正常,也无发热,不能解释目前的临床症状。反复阅片,发现患者肠管胀气严重、腹部立位片有多发的气液平,是典型的急性肠梗阻,胆总管虽有结石但并未发病,如果真的做了ERCP,必然经内镜注气,无疑会加重病情。给患者家属画图详细解释后,家属也明白了病情,处理肠梗阻是第1位的。这个病例提醒临床医生,不能只做ERCP医生,而要全面获得信息,评估病情。因此,ERCP医生也要做到“5 W”:Why does the patient need ERCP(为什么做)?When should ERCP be performed(何时做)?Who need to perform ERCP for the patient(由谁来做)?How to prevent the possible complication(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What is the best choice of ERCPfor the patient(怎么做对患者最有利)?
1.3 ERCP的知情同意ERCP毕竟是近年来才推广普及的新兴微创技术,操作者多半是消化内镜医生。内镜医生不同于外科医生,外科医生从实习开始就要学会和患者沟通交流,手术一辈子也就沟通交流一辈子,有着丰富的沟通交流经验。而内镜医生过去很少涉及到风险,可以说没有沟通交流的经验,也就谈不上知情同意了。另外,人们对ERCP微创治疗有个误区,认为ERCP技术简单、安全,甚至我们的医生同行(非内镜医生)也觉得就是内镜做的小治疗能有什么风险?而这些“简单、安全”的印象恰恰是我们内镜医生自己传递出去的,由于医生自己认识不足,也就更做不好知情同意了。做不好知情同意,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和家属风险意识就不会很强,认为没有“开大刀”,风险肯定小,甚至认为到医院把钱一交就进保险箱了,就安全了。同时在意识中把风险也交给了医院和医生,出了问题就必然会发生纠纷。简单举例,患者因胆管结石来住院,钱是交给医院了,并不等于疾病风险也交给医院了,因为结石还在患者自己身上,风险就一定还在患者身上。这就需要医生自己首先要有风险意识,术前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把风险意识传递给患者及家属,使其拥有风险意识,取得良好的配合。医生的责任就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患者解除或减轻风险,而无法分担或承担患者自身疾病带来的风险。另外,国内很多医院由于历史原因,ERCP是由内镜室医生操作,病房管床医生谈话。操作医生不知道怎么谈的,谈话医生不知道怎么做的,这样就更谈不上知情同意了。ERCP尽管是微创,也毕竟是一种手术。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术前由手术操作者亲自和患者、家属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做到真正的知情同意。只有这样,医生和患者才能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抗疾病,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1.4 ERCP的患者准备ERCP术前的患者准备也很重要。患者的适应证明确了,但临床医生还要对患者所患疾病的ERCP操作难度进行术前评估。这个评估是有章可循的,国际ERCP大师Cotton先生[1]发表过文章,对ERCP进行了1、2、3、4级的分类,见表1。很客观、很实用,可以作为参考。此外,也要考虑患者的血液循环动力状态、凝血机制、有无服用影响血凝的药物,以及有无传染性疾病史等情况,对于老年、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有相关预案。
1.5 ERCP的具体准备ERCP的具体准备包括内镜准备、配件准备、助手准备、麻醉准备等,这些都是日常的常规工作,在这里毋庸赘述。需要提醒的是,当术者拿起镜子准备操作时,一定要看一下镜子型号、先端帽是否装稳、角度钮是否松开、给气给水是否通畅、有无负压、助手和配件是否到位。如果患者为非麻醉状态,进镜前最好和患者交流几句,如“老人家放松,我会轻轻地做……;不疼,就是有点恶心”等。因为这时候有些患者会急着取下牙垫跟医生说“大夫,轻点好吗”,临床医生替他说,往往会消除顾虑,很好地配合。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这些细节非常重要。
2 ERCP的术中抉择
2.1 ERCP的选择性插管ERCP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操作,也是初学者培训学习的重点,需要在培训中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学,不是靠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也是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细节。ERCP操作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选择性插管技术。由于解剖结构变异、个体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初学者不可能都能实现选择性插管。遇到插管困难、难以完成后续操作的病例,要学会适时终止,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要绝对避免过度操作。有时候勇于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操作时间越长、并发症发生率就越高。对于有学员参与操作的教学中心,给学员多长时间进行尝试性插管比较合适又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国际文献鲜见报道。为此临床医生设计了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0 min尝试性插管的成功率比5 min明显增高,学员操作满意度也更高,而15 min并不优于10 min。在严密监视下学员进行15 min以内的尝试性插管并不增加患者并发症。本研究被同期杂志(Endoscopy)述评为“开启了ERCP培训标准化研究的序幕”,并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2]。另外,无论学员还是老师,插管成功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30 min以后,再提高的概率就很小了,所以临床医生现在的做法是,每个患者插管都要进行计时,30 min以后停止操作或请高手支援。文献报道,对插管失败的病例改换其他内镜中心,插管成功率高达96%[3]、同内镜中心改天再操作的成功率可以高达87.5%[4]。这样做会很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2.2 ERCP的术中方案修正尽管有充分的术前讨论和方案设计,但术中还是难免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如胃内大量残留食物、幽门管狭窄、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变异、特殊类型的胆胰管合流异常、胆总管狭窄、胆囊管低位开口、结石过大、原有溃疡出血等。所以术中可能需要随时修正治疗方案,术中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术中抉择是无章可循的,全凭术者平时经验的积累和理念的更新。因此鼓励达到独立操作水平的医生,在自己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要争取参加各种内镜会议更新知识和理念,跟踪国际文献最新进展,按ERCP指南操作,核心目的就是让患者在操作中获益。做得再好,患者不获益或出现并发症,那就不如不做。还有就是不能“恋战”,“恋战”会越做越苦、越失去正确判断力,力争每台操作医护人员都能保持最佳状态。例如,化脓性胆管炎治疗的第一原则就是引流,可ERCP医生往往看到石头就忍不住想切开取石,却容易忽略这种状态的患者往往是血液循环功能差、凝血机制欠佳,操作时间过长可能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而直接放鼻胆管引流是最快速、有效,获益最大的选择,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从容地完成后续治疗。
Tab. 1 The operation grading of ERCP表1 ERCP操作分级
2.3 ERCP操作的终止时机ERCP何时该终止操作?这也是术者最难抉择的,多年以来卓有成就的“手把手教学”往往也只是教学生如何开始,做不下来就由带教老师接手,可老师一走,学生就不知如何收场了。在临床实践中,初学者总会开始独立操作的,不知该如何收场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所以,一方面临床医生要强调培训中学员要积累带教老师适时结束手术操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培训结束前,要给学员独立操作的机会,所谓“放手不放眼”,培训结束后评估学员有无独立操作能力,才能发放结业证书。另外,临床医生也在策划一种“考核式”带教培训,对高级学员,老师不接手,对被考核者从术前准备、术中抉择、终止操作、术后处理等环节的全程管理进行评分,教员不接手操作,如果有不成功的患者,次日再由带教老师独立完成操作。这样既规避了患者的风险,学员也会收获更大。总之,适时终止操作的原则就是避免产生操作诱发的并发症。
2.4 ERCP的术中射线防护ERCP需要在X射线透视下完成,因此无论医生、助手、护士、麻醉师、学员、患者都要暴露在X射线的照射下,这是临床医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讲,可能只是治疗中接触的一两次,影响并不大,而临床医生的医护人员却要长期在X射线下工作。救治患者不能以伤害医务人员为代价,如果不得不面对时,就应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X射线对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减少辐射呢?文献建议:使用下管球X线机;铅帘保护;穿戴铅衣、铅围脖和(或)铅眼镜;操作时离球管和患者尽量远;间断透视,尽量减少照相;增加球管电压,不苛求高质量图像;缩窄窗宽,减少不必要的增强模式;经验越丰富、技巧越娴熟,则照射时间越短[5]。
3 ERCP的术后处理
3.1 ERCP的报告书写ERCP操作固然重要,可一旦操作成功后,术者往往沉浸在操作成功的成就感,却忽略了报告的及时书写,或者千篇一律、草草了事。例如1 d中操作了10例患者,术后某患者出现问题,拿出报告一看都类似,术者已想不起术中的情况了。所以,一个良好的报告的书写,有助于恰当地后续处理,还可以在以后的随访和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获得更多信息。因此,及时、正确、规范的报告书写也很重要。具体怎么书写,各内镜中心有不同的要求和习惯,但必须培养年轻医生养成正确书写ERCP操作报告的习惯。
3.2 ERCP患者术后监管ERCP术中究竟做了什么、手术方案有哪些临时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可能出现什么并发症等,只有手术者本人最清楚。因此手术完成后,操作者本人或者助手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文献报道,ERCP并发症90%以上发生在6 h以内[6]。因此术后早期就更需要严密观察,如患者主观症状、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血常规、血清淀粉酶、肝功能等指标。对于术中采用了非常规手段或发生过意外情况的患者,必要时追加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尽量避免内镜室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病房医生进行术后管理,这样就谈不上全程管理,一旦出现并发症就难以区分是操作不当、还是管理不当的原因。
3.3 ERCP患者出院前医嘱ERCP毕竟是一种手术,手术就意味着原有解剖结构的改变。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对人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人体肛门一样,有括约肌调控胆汁和胰液的排放,做了治疗性的ERCP就或多或少地破坏了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尽管不像外科手术那样改变正常通道,但排放调控和防反流功能就丧失了,也有部分患者做了胆、胰管支架置入等治疗。这些治疗都造成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变化。例如,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医生一般建议患者限制进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会增加胆汁排量,可能诱发结石嵌顿而发病,但做了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以后,胆管结石已经取出,肠内容物也容易逆流入胆管,进食油腻食物刺激增加胆汁流量,却更有利于冲洗胆管、减少反流。还有支架植入的患者需要多长时间返院进行更换或取出等。这些都需要医生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详细交代,嘱咐患者按时返院复诊,也方便临床医生对ERCP术后的患者群体进行管理和收集临床研究相关信息。工作中临床医生就经常遇到患者因当时胆管结石较大,暂时置入塑料支架,可患者却拖了很多年再次出现症状才来,而此时处理起来就非常棘手了。
4 ERCP并发症的防治
ERCP相关的医疗纠纷,均与相关并发症有关[6]。只有做好并发症的防治才能有效地减少ERCP相关的医疗纠纷。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ERCP工作者都已耳熟能详了,见表2。无非是术后早期的胰腺炎、穿孔、出血、重度感染等,以及术后远期的支架再堵、移位、继发穿孔、感染等[7]。ERCP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需要引起各培训中心注意的是,“有培训人员参与”是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见表3。因此当有学员参与时,带教老师更应格外注意,要求做到“放手不放眼”。
上述每种并发症,都有相应的临床防治指南或共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地讲,ERCP术后并发症处理的五大法宝是吲哚美辛栓、质子泵抑制剂(PPI)、CT扫描、胃肠减压、抗生素。重点还是在于预防(吲哚美辛栓、PPI)[8],然后是早期发现(CT扫描),最后才是积极治疗(胃肠减压、抗生素)。这里主要是提醒临床医生,无论近期还是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都应包括在临床医生的治疗全程内,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全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5 ERCP的质量控制
目前,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正在推进我国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但对ERCP的质量控制尚缺乏经验。美国ERCP的质控项目贯穿手术全程,值得临床医生借鉴。术前质控项目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术前适应证、有无应用禁忌药物(抗凝药品等)、手术困难等级评估,以及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术中质控项目包括手术医生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预切开的使用率、单纯胆管结石的取出率、梗阻性黄疸的梗阻解除率等是否符合独立操作的要求;术后项目包括内镜手术报告的书写、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透视时间的控制,这些质控项目关注的不仅是结果,而是关注整个过程。
Tab. 2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ERCP表2 ERCP主要并发症的共识定义
Tab. 3 Risk factors for overall complications of ERCP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表3 ERCP总并发症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为了使全国同行能够有质量控制意识并有所借鉴,西京消化病医院的ERCP团队联合国内部分ERCP爱好者共同翻译并出版了美国《ERCP》专著(第1版、第2版)[7],涵盖了ERCP总论、相关技术、临床问题解决办法等内容。不但丰富详实、图文并茂、可参考性强,而且所有观点都有循证医学证据。更为可贵的是介绍了美国ERCP质量控制方法和理念、相关的医学法律问题以及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策略等,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总之,ERCP是消化内镜中技术难度最高、并发症风险最大、也是患者最易获益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希望我国的ERCP工作者能够更进一步普及规范操作,进行规范培训,加强质量控制,提倡围手术期全程管理理念,力争培养出更规范的ERCP医生,最大程度地使患者获益,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1]Cotton PB,Eisen G,Romagnuolo J,et al. Grading the complexity of endoscopic procedures:results of an ASGE working party[J]. Gastrointest Endosc,2011,73(5):868- 874. doi:10.1016/j. gie.2010.12.036.
[2]Pan Y,Zhao L,Leung J,et al. Appropriate time for 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 by trainees during ERCP-- a randomized trial[J]. Endoscopy,2015,47(8):688-695. doi:10.1055/s-0034-1391564.
[3]Choudari CP,Sherman S,Fogel EL,et al. Success of ERCP at a referral center after a previously unsuccessful attempt[J]. 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4):478-483.
[4]Ramirez FC,Dennert B,Sanowski RA. Success of repeat ERCPby the same endoscopist[J]. Gastrointest Endosc,1999,49(1):58-61.
[5]Dumonceau JM,Garcia-Fernandez FJ,Verdun FR,et al.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digestive endoscopy:European Society of Digestive Endoscopy(ESGE)guideline[J]. Endoscopy,2012,44(4):408-421. doi:10.1055/s-0031-1291791.
[6]Cotton PB. Analysis of 59 ERCP lawsuits;mainly about indications [J]. Gastrointest Endosc,2006,63(3):378-382.
[7]Guo XG,Wu KC.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M]. Beijing:People’s Military Medical Press:2015.[郭学刚,吴开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8]Zhang RC,Pan YL,Tao Q,et al. Influencingfactor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rainees after hands- on training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J]. Natl Med JChina,2015,95(16):1245-1247.[张荣春,潘阳林,陶芹,等.手把手培训后ERCP工作开展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6):1245-1247].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16.014.
(2016-03-25收稿2016-04-21修回)
(本文编辑魏杰)
Whole-process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crucial for ERCP
GUO Xuegang
Xijing Hospital of Digestive Diseases,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is the most challenging technique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Patients are most likely to benefit from this mini invasive treatment,meanwhile they bear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which might be life-threatening. Standard operation,standardized training,quality control and whole-process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are critical factors for ERCP training,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medical centers,where ERCP are performed. This paper has illustrated the whole-process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for ERCP,including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decision-makingduringoperation,postoperative management,as well a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By performing whole-process management of ERCP,patient can benefit more from ERCP operation,and which will serve more patients.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retrograde;intraoperative period;whole-process management
郭学刚(196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兼消化六科(胆胰内科)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学组副组长,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专家组委员,解放军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98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赴天津师从鲁焕章教授学习ERCP技术,1998年赴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师从钟尚志教授继续提高学习,2000年赴日本京都第二红十字会医院学习消化内镜技术。郭学刚是近十年来消化内镜会议中ERCP操作演示专家,并在全国各地进行ERCP手把手带教,他所带领的西京内镜团队在ERCP培训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翻译出版的美国ERCP专著(第1版、第2版)深受中国同行欢迎。
R575.6
A
10.11958/2016021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邮编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