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现状与教学设计
2016-07-13张凤飞
张凤飞
(山东临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山东 临沂 273406)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现状与教学设计
张凤飞
(山东临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山东 临沂 273406)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教师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方案,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地位意识;教学设计
投稿日期:2016-01-12
随着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改观。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理念根深蒂固,并且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受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严重束缚着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薄弱,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其存在较多的问题。
1 目前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师一直处于体育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本身也把自己放在了主体地位,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为重要内容,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教导下完成教学目标。一般体育课的教学步骤是固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采用讲解示范对技术动作进行展示,随后指导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最后通过让学生反复地练习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学校均采用这种教学程序,这种体育课程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目标单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目标,忽略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等目标。教师中心地位思想让教师极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感情,仅仅以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就是所谓的学好了体育的全部的观念是非常片面的。这种单一传授方式在体育教学领域统治了许多年,自始至终都是政府、学校、教师自行安排课程内容与形式,然后在各个学校中进行推广,从来没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也无从感知学生的体会,从而无法激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1.2 体育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我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教师擅长的技能、学校的条件、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很少甚至几乎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教学设计中的大忌,但又是我国学校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以及掌握的体育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技术动作,有的学生需要很长时间可能掌握的也不好,教师如此一味地按照大纲教学,不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心理变化,势必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心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如果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仍旧缺乏沟通,将会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同学之间也会出现各种矛盾,最终学生不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建立提高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等目标最终成为泡影。
1.3 体育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难以营造轻松的体育学习环境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关系。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时,教师往往选择体罚的形式对待学生。学生无法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的误会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学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正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如故意上课迟到、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这种心理还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的学习效果,体育课是调整学生心理的有效手段,不能成为刽子手,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坏影响。
2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不可缺少任何一部分,亦不可过分追求其中之一,否则都会导致体育教学秩序的混乱。教师的主导性即指导性,是教师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向着教学目标积极学习。教师的主导性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也促使着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客观地反应了教师的主导性存在问题,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反馈了体育教师主导性作用的良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越强促使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也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是同一事物的2个方面。科学合理符合客观现实的教学设计也显得更加重要,以下提供的体育教学设计将有助于体育教师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建立。
2.1 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目标改变了以往过于重视体育知识传授的问题,增加了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同时改变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使内容多样化,组织形式开放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改变以教材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体育课程学习上树立自信心。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力、社会适应、优秀品格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作用;关注学生自身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建立师生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气氛
愉快、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营造和谐、活泼、轻松、民主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参与体育的娱乐性、重要性,更好地让学生建立对体育的兴趣,发展主动探索体育的求知欲,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育和创新性地发展体育技术技能的能力。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和交往是建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基础,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做一个促使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大胆创新的引导者,在学生、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3 科学建立全面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所谓体育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学科目标、运用课程评价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活动和效果进行整体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根据结果反馈对体育教学各个部分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总结和获取成功的教学经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实施。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包括体育课程内容和环境的评价、体育课程组织形式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等内容。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和效果的评价,让师生及时地发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够及时地纠正,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手段以及内容要尽量做到全面科学,体育课程评价要做到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在评价主体上面,将忽视学生评价向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评价转变;评价方法上将传统单一评价向多样化评价方向发展,真正发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和教学等功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学习当中,真正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目标。
2.4 注重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机体能力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来自机体实际的体育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良好的身体体验能够带来精神情感上的满足,机体活动越激烈,情感体验越明显,学生自身体育运动激发情感方面的体验,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的探索欲望,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未来良好运动习惯上打好基础。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不仅要做到体育课程内容形式的多种多样,还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化解不好的情绪,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以求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3 结 语
新课改中一直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其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两者关系达到平衡才能发挥教与学2方面的积极性,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教师学生主体意识应做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察学生的认知现状、身心特征、教学环境,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主动、轻松活泼的体育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内容以及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只有在体育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才能很好地建立,学生主体地位不是说说就能得到实现,是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等因素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得到实现。为了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了中国未来的体育事业,教师应摒弃旧思想接受新思想,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心理成熟的、技术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凤莲,高前进.对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73-74.
[2]吴强,彭国强.近10年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522-526.
作者简介:张凤飞(1981~),小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4.052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