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016-07-12赵国智
赵国智
摘 要: 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还是现在的应试教育,都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德行。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做人教育仍然是教育之核心、根本。平时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亲情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自制教育、协作教育和创新教育几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学会做人。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道德素养 做人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影响人一生行为或成就的基本素质,都取决于幼年时代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种种不良道德行为表现。因此,我们倡导素质教育时首当强化做人教育,学会做人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核心、根本。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何种理念的教育模式和体制下,做人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强化做人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由细节和小事起步,由家庭扩展到学校,继而扩展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亲情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夫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尊敬别的老人。“百善孝为先”,孔夫子更是把“孝”当做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这些正体现了儒家核心思想中仁爱待人、推己及人的“仁”、“恕”思想。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他人的热爱之情,懂得知恩图报。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高离婚率造成的单亲家庭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问题学生不断增加和青少年犯罪率的升高。加强亲情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二、责任教育。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一个人有了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责任,撑起的是人的堂堂正正。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关爱班级荣誉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实现自我、克服惰性,学会承担责任,特别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好的表现老师要予以适当的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逐步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忧患意识。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意识,教师更要扮演好一个负责任的先生角色,垂身示范、言传身教,通过耳目濡染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学会做人。
三、挫折教育。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告诉我们凡是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只有经历过磨难、品尝过失败苦涩泪水的人,才懂得成功后幸福笑容的甜蜜,才会珍惜现在难得的机会和条件,奋勇进取。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张口要,伸手到,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舒适,变得脆弱娇气、骄傲任性、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不懂得感恩。特别是“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实实在在解决了部分农村贫困学生入学难、食宿难的问题,但也为部分学生“惯”出来了花钱大手大脚不惜疼的坏习惯。俗话说:“葫芦吊大,孩子绊(摔之意)大。”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自立自强,培养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学会谋生。
四、自制教育。拿破仑说:“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在人生路上,自制力是顺利通过悬崖边,不被外力左右的安全屏障。自制是每个孩子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教师要求学生从克服自身的每一个坏习惯、小毛病做起,在师生的互相督促下,获得点滴进步,在积少成多的过程中,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性和学习习惯。一个好习惯能成就人一生,人一旦有了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见贤思齐,自觉修养个人内在涵养。
五、协作教育。没有竞争,就失去了动力源泉,个人、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猜疑、妒忌、仇视他人,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在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凡事自己做主惯了,唯我独尊,欠缺的就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过人之处,这正是同学们协作互助的前提,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在团结合作过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信心和勇气,赢取最大的成功和进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既要敢于面对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发展。在协作中不断扬长避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养。
六、创新教育。“尽信书则无书”,尤其是在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头脑现有经验和书本现成知识。“幻想是创造的开始”。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杨振宁曾经感慨道,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获得学生德才兼备全面素质的提升。当然,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自然要摒弃传统家长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德育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因材施教,做到以德育人。
人字,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首先必须是一个站立的“人”,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人的发展自然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