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发展群中的新型教研

2016-07-12张云雷沈旭东

人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半山教研员名师

张云雷 沈旭东

拱墅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的老城区,是杭州市教育发展最好和规模发展最快的城区之一,也是优质教育覆盖面做得最广的城区之一。在高位、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思考:如何使大量新建校快速实现高品质办学,如何使新教师在专业上快速成长,如何使历史遗留的城乡二元教育格局迅速在优质基础上达到均衡,真正实现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是好学校。在大量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学校个性化、教育教学个性化的现实凸显,需要通过创新教研机制、改革教研方式、整合教研资源等实现区域教研转型,以适应新时期区域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降低区域教研重心,建立学校发展群,实现精准发力

学校发展群由区教育局发起,是学校自主参与、自觉组团的非行政群体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地域相近、平等自愿、突出个性”的原则,每3?4所学校组成一个发展集群,群内各校主体平等,共享名优教师、优质课程等各类教育资源。具体运行方式见下图。

首先,每个学科的区学科教研员和群兼职教研员,根据区学科发展三年或五年规划,共同讨论并研究确定本学年本学科区级教研主题,群兼职教研员由群内学科优秀教师兼任,每群每学科1名;然后,各群兼职教研员根据本发展群的实际需求,在区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确定本群的教研专题;之后,群兼职教研员与群内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研究确定各自学校的学科教研课题,使教研内容和活动系统化。

教研过程中,发展群和学校行政体系保障群内教研方案共商、优质资源共享、教研活动共参的“三共体系”运行。同时,充分发挥群内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群兼职教研员队伍的建设使教研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带动群内各校各学科的发展。

教研活动更具目的性和连续性,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根据区级教研主题,结合群内各校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的突破口,确立以群为本的年度研究专题,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学校发展群一般由3?4所学校组成,同年级同学科或同学科同专题教师共同开展活动。教研人数一般在20人以内,改变了区级教研活动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状况,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成员之间的学术地位平等,有助于在教研活动中开展平等对话,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团队中的教师来自不同学校,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一定差异,在研讨中可以产生思想的碰撞,易于形成新观点、新思路,促使教师在反思中进行连续性深入研究与探讨。

此外,群本教研还调动了教师通过网络参与教研的热情。如“桥韵山色”发展群的群本英语教研“语音培训”专题,由授课教师在线说课,其他英语教师在个人客户端聆听、评价,然后修正、考核;“树德苑”发展群的群本科学教研“青年教师赛课”专题,采用“群内科学教师自主申报一参赛教师录制视频并上传至视频云平台一评审组观看打分”的方式,进行优质课推选。基于“互联网+”的群本教研活动,不仅有现场分享,也有在线互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丰富了教研活动的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群本教研既能把握各个学校的实际需求,又能充分调配、组合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等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上的共性问题,满足了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

群内教师深入合作,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浙江省教研室的相关调研显示,67.9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难以胜任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没有到位,习惯于“给我课程和标准,我去教”;另一方面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缺少有效策略与实例,不能满足教师对实际操作技术的需求。对区级教研来说,充其量只能做学校课程规划设计、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变革教学方法等层面的指导,或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方面做相关培训,参与具体的学校课程建设则难以着手。

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和专家资源,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如浙江省教科院附小、半山实验小学、北秀小学三所学校组成的“半山联盟”学校发展群,共同开发了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拓展性课程《童眼看半山》。

首先,发展群集中各校校级领导和教研员,讨论研究课程的指向性、必要性与可能性。大家认为,群内3所学校生源有共同特点:学生多数是新杭州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半山区域并不熟悉。而半山区域被称为“杭州文化之根”,是杭州先民的繁衍地。发展群认为,3所学校共同开发《童眼看半山》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其次,发展群内各学科骨干教师对课程开发途径进行了大讨论。主要观点有:半山区域教育资源丰富,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如语文学科可借助半山众多的名人故事及半山景区的诗篇、对联、石刻等,开发半山文化小使者课程;艺术学科可组织学生到半山景点参观写生,进行摄影大赛和儿童绘画创作大赛等。而且课程开设不能只停留在书面和校园内的探讨,要让学生参与实践,走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要让社区、家长、民间“专家”参与进来,突破传统教育教学平面单一的模式。

再次,在专家指导下,发展群组织骨干教师对《童眼看半山》课程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的研究与制订。课程目标包括:了解半山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性,知道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了解半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方特产等,探寻半山的历史遗迹,寻访半山文明;通过调查与实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極进取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欣赏他人、珍爱生命,珍惜今天的生活。课程内容包括:感受半山文化——搜集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民间艺术、美文名篇、民俗文化、经济文化等;半山文化主题活动——“半山文化小天使”选拔、“醉美十景”摄影展评、“我手绘半山”绘画展评、“我与半山”主题征文、半山联盟年度主题汇演等。

实施之后,该课程成为区级精品课程。在群本教研中产生的精品课程还有很多,如“文康行长”发展群的“感动”课程,“新墅河”发展群开发的“爱丽丝绘本阅读”课程等。

群本教研使学校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架构上更适切、更合理、更科学,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师对课程构成要素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本本”与专家的讲座,而是在实践中加深了理解,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以说,在学校基础课程校本化和拓展性课程开发上,群本教研的作用和效果非常明显。

让群内的名师流动起来

传统的区域教研资源层次单一,而且“台上台下”存在落差,缺乏交互,导致“优秀示范”需要间接转化,教师往往“听听激动,想想心动,回校难动”,难以迅速提升学科教学水平。群本教研能够围绕大家共同确定的专题,采用优质资源共享原则,进行平等的研讨与交流,让群内学校拥有的各类优秀教育资源“贴地飞行”。如群本教研的“名师联动”与“教师走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发展群各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使之“动起来、走起来、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名师联动”基于学校之间优秀教师、优势学科的不均衡现象,打破校际、学科界限,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甚至是不同学科教学中进行名师共享,带动各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名师联动”活动形式主要有:①名师晒单、订单分享——在群内公布各位名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即“晒单”,群内学校、教研组、教师结合各自需求“点单”,名师通过主题沙龙、示范引领、理性解读、释疑点拨等形式,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②名师轮岗、校挂职——区域内名师到群内其他学校挂职,带动和促进所在学校的学科建设;③名师带徒、分层递进——名师跨校带徒结对,或“徒弟”全方位跟随导师进行备课、上课、学术交流等,或共同参加课题研究,或进行同课异构并互相观摩和研讨,或由名师开列阅读书单并指导阅读、举办交流沙龙等;④名师领衔、缔结联盟——由名师领衔组成群内教学联盟,成员是各学校的学科教学骨干,致力于群内各学科教学特色的培植和品牌学科建设;⑤名师空间、网络辐射——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吸收群内教师参与在线研修;⑥名师微信、分享妙招——名师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即时疑难交流、教育素材分享等;⑦名师资源、建库共享——建立名师优质教学资源库,使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资源得以在群内共享。

“教师走校”,是指教师带着学校的优质课程、教研成果到群内其他学校给学生上课,实现该学科的优质均衡发展,引领学校的课程建设、完善各校的课程体系,并使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活动形式包括:①课程共享——发展群公布各学校优质拓展性课程供各校选择,开设该优质课程的教师到选择此课程的学校上课,实现课程按需共享;②成果推广——发展群公布各学校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供各校选择,优秀成果团队到选择此成果的学校进行系列交流,促进双方学校教师的学习与成长;③专题研讨——发展群对群本教研专题进行分解,并把分解后的小课题分至各校教研组。

“名师联动”“教师走校”等灵活多样的教研方式,盘活了群内的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项目等资源,使更多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共享,并在双向选择中促使学校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实现“扬长补短”,有效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2016年4月,我们对学校发展群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在受访的1222位教师与校长中,一個学期参加群本教研活动3次以上的占90.1%,参加6次以上的多达27.17%;认为群本教研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十分有帮助的占77.29%。群本教研,让教师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让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让学校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也使区域教育发展更优质、更均衡、更个性。

猜你喜欢

半山教研员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半山,挺好
安福寺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晚春即景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