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灼见
2016-07-12
青少年必须知道,却不必追求懂得原理的科技前沿是什么呢?重点在四大领域:第一是顶尖技术科学重大成果;第二是战略先导科技的重大发展;第三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项目;第四是国计民生要素的重大进展。
——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再石认为,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科普活动应该关注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当前最前沿的研究。“以前大家认为仅‘知其然并不够,还要‘知其所以然。然而,就青少年科普而言,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知其然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懂但不能不知道。”(《光明日报》2016年明21日 詹媛)
在我执教期间,不是想到一届奥运会,而是希望培养一些新手,希望后继有人。球队刚刚组成,要给运动员和所有教练员树立一个目标,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坚定实现。我们做非常详细的计划,年计划、月计划,一点一点实行,敢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敢于突破自己。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目标都实现了。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与2000余名师生分享执教经验,这些经验也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搜狐教育2016年9月11日 刘旭)
今天的课程已经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它是学科、学生、学习、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个人知识、直接经验,正在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校长要明晰新质量时代教学方向》(《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7日)
美育的最高境界是教给孩子们“德音”要教给他们最好的东西,既符合艺术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的标准。
——王登峰:《美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分析》(《中国青年报》2016年9月5日)
遇见这样的老师,很幸福。他们聪明,知识面广,可以全科教学;兴趣爱好多,像座宝藏,让学生充满好奇。潜移默化中,学生和他们一样动静相宜,能拿笔写字,也能抓球投篮。
这样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说到底,影响学生的终究不是知识和分数,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于洁:《我怀念着我的中师生老师》(“人民教育”微信公眾号2016年10月5日,阅读全文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