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古族舞蹈《梦中的额吉》的艺术特征

2016-07-12王宝玲

黄河之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王宝玲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浅析蒙古族舞蹈《梦中的额吉》的艺术特征

王宝玲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 要:蒙古民族是一个有文化的、富有伟大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在蒙古族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草原文化遗产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舞蹈艺术,以粗犷、矫健、优美、豪放的风姿,日益吸引着广大群众和国内外舞蹈工作者。本文论文以蒙古族舞蹈《梦中的额吉》为例,浅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帮助人们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蒙古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对蒙古族舞蹈的热爱。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梦中的额吉》;艺术特征

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内蒙古自治区素以歌舞之乡著称于世。蒙古舞是我国民族舞蹈中的一座瑰宝,它历史悠久,特点鲜明,草原独特的地域特点,蒙古族人生活的地域既决定了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艺术形式。大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状态深深地影响着蒙古族舞蹈中的体态、动律的形成。蒙古族人民性格爽直、热情好客。蒙古舞蹈热情、彪悍、有力。主要以模仿大雁,马、狼等等动作。动作的和谐运用以及形体、韵律等是舞蹈基本特征。蒙古族舞蹈强调手、肩、头、胸等等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舞蹈《梦中的额吉》中的动作最基本的是体态包括前点地步和后点地步位,手在身体的两侧方位、后背挺拔、风格粗犷。如:肩部(硬肩、柔肩、碎抖肩、甩肩、耸肩等),臂部(柔臂、绕臂、曲臂等)。《梦中的额吉》的肩部动作类型很多,而且动律和韵味突出。这些动作,与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的动作大多以上身和手部的动作为主,如拉马头琴、挤奶、剪羊毛等动作,这些动作表现在舞蹈中如:笑肩、柔肩、硬肩、纵肩、甩肩等。肩部动作既是蒙古舞蹈的基础,也是欣赏《梦中的额吉》的重要标志。随着蒙古舞蹈的发展,《梦中的额吉》表现形式也更注重于手臂、手肘和手的结合;稳、准、敏、轻、健、韵、美等审美特征更加突出。

在《梦中的额吉》作品中“马步”的种类繁多,包括:轻骑马步、轻跑马步、奔驰马步、刨吸马步、奔驰步等。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蒙古族人穿靴子,用牛皮制成,挺拨,秀气,厚重。因此就形成了舞蹈中步伐的沉稳、厚重。如《梦中的额吉》中的平步、蹭步、碎步、颤步、回身步等洞可以看出。可见蒙古族人民居住在大草原上,因此地域环境对蒙古族舞蹈有着特殊的影响。这些生活特征便构成了《梦中的额吉》含蓄沉稳的个性特征和感情色彩。

《梦中的额吉》的手臂动作例如硬肩、硬腕等动作都体现出了蒙古族舞蹈中的圆润之美,展示了蒙古族舞蹈鲜明的特点。《梦中的额吉》的肩部动作最为多样,包括了柔肩、硬肩、碎抖肩、弹肩等等六种动作,在舞蹈中柔肩的动作最具特点,就发力点而言相对较一慢些。而硬肩则是有规律的运动有度,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灵活性。柔肩的动作相对比较美,整个动作弱化了肩部的僵硬,并以夸张的方式将舞蹈力度、韧性、灵活性揉化开,并且起伏有律的波浪状将舞蹈的美延伸到观众心里,看上去更有民族舞蹈特色,将蒙古舞的圆润表现出来。表演者一直保持着蒙古族的舞蹈基本体态,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特点。表现出运气、情感、发力、形态等的典型特点,在舞蹈中,舞蹈者把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都通过节奏的把握增强整个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梦中的额吉》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但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又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梦中的额吉》表演者在手腕上的功力也不容小觑,手掌与手腕的上提、下压带动手臂展开动作,可以说手腕动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又是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动作。在手臂的表现方面,可以参看模仿大雁的动作,手臂弯曲有度,大臂带动小臂,再加情感的配合,草原上儿女们爽朗欢快的场面立时出现在观众眼前。《梦中的额吉》主要的特点是身体的每个部位,从头、肩、腰、臂再到脚趾等每个部位都有动作,而且都有其特色,并且全身配合起来。还能在节奏上做很好的把握。我们看到在这个舞蹈里,表演者分为了两拨,但是两拨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却以相同的表演节奏进行表演,特别是在昂首、挺胸、直腰等体态上有着鲜明而明显的特征。特别是在动与静的结合、大小动作等方面、抖肩等装饰性动作方面进行足够的点缀等,整体形成了热情奔放、豪放细腻的风格。

从舞蹈步伐上看,《梦中的额吉》舞蹈步伐讲究扎实沉稳,在做训练时,膝盖下沉要柔韧,双脚实在落地,下身有力量,在舞蹈中,上身运动的同时,腿上脚上的动作更是不能停,时而配合圆场、时而轻快利落,如在空中飞翔的大雁,像在草原奔驰的野马,又如人们心中的律动。而且整体的特点还在于:

首先,膝部会有连续性的微颤动作,或者在变幻动作前有微颤的行为,让整个形体动作看起来更加的柔美而自然;其次,舞蹈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表演人员会相继进行快速的旋转、各种姿态结合以及戛然而止的行为,利用这些不懂形式的舞蹈切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特点的蒙古族舞蹈。

在《梦中的额吉》的舞蹈中肩部的动作呈现出流动的性质表情明朗豁达。蒙古族舞蹈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变化多端而富有表现力的肩部动作。它始于模拟鸟兽形态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肩部动作铸成了蒙古族舞蹈个性结构的主要横断面。蒙古族的先民们创造出优美、生动、独特的肩部动作,用以抒发他们的情感,刻画不同的性格,表现没得形象,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蒙古族人民跳起舞来步伐、以及眼神、面部表情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东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立体化。蒙古族人民舞蹈时的基本体态、动律、节奏。舞者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都能够看出变化多端而富有表现力的肩部动作。

蒙古族舞蹈的节奏特点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中是最为显著的。蒙古族舞蹈中的节奏是感情的基础也是舞蹈的力度把握。由此看来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凸出蒙族族人民的精神和气质。我们都知道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对于蒙族族舞蹈来讲,这就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族精神化。蒙古族舞蹈的节奏的把握可以完全视作为是舞蹈技术意义上的再次升华,所以,审美亦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舞蹈审美作用的完全体现。在蒙古族舞蹈的节奏、表情和构图上能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和在舞者舞蹈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全获得身心上的愉悦。蒙古族舞蹈的情感表达不仅感染着观众,也鼓舞着舞台上舞者的情绪,在舞者与舞者之间的情绪互相影响下,从蒙古族舞蹈强烈的节奏感夏获得了更大的满足。但蒙古族舞蹈的审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结合着动机或感情去为某种目的服务,舞蹈通过动作细节传达给人们。

《梦中的额吉》这部作品主要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舞蹈。通过舞蹈形象的塑造,使我们认识到蒙古族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以及整部作品的审美评价。以及舞蹈表情的艺术,舞蹈家将内心之情外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但仅仅有形象还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舞蹈与音乐是分不开的。舞蹈在音乐的律动中表现音乐的内容,音乐为舞蹈做伴奏,助力诠释内在情感深意,使观赏者更容易接受、理解。蒙古民族能歌善舞,除了舞蹈独具艺术风格外,音乐更是鲜明有味。

蒙古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舞蹈家的创作,以贾作光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舞蹈家从民间收集素材,经过加工、整理编创了一批风格浓郁的蒙古族族舞蹈作品,为蒙古族舞蹈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将原始粗犷的蒙古族族民间舞蹈推向了舞台。贾作光老师的创作运用传统的蒙古族舞蹈素材,结合其狩猎生活特点,生动地再现了蒙古族人民大气、粗犷、热情的民族性格。舞蹈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特色。

传统的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现代的蒙古族族舞蹈更加注重观赏性与艺术性。所以,编创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动作元素,并且按要求选择舞蹈演员,男舞蹈演员挺拔、剽悍、雄健、粗犷、开阔。女演员挺拔、端庄、含蓄、稳健、开阔,使动作做到更加艺术化和观赏性,充分的显示出蒙古族族粗犷大气之美。

蒙古族舞蹈的发展是老一辈舞蹈家、专家、学者不懈努力的结果。编导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吸取其丰富营养。“求异存同”不断地向其他民族借鉴、吸取,融合又保持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采。将蒙古族族民间舞蹈推向了舞台,得到艺术上的升华对蒙古族舞动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哈斯乌拉.蒙古族舞蹈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9.

[2] 韩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 周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4] 庞志娟.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J];集宁师专学报, 2005,03.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对话凡高
蘩漪和陈白露人物形象艺术特征浅析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