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苏醒拔管质量的影响
2016-07-12刘峰
刘 峰
(河南省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郸城 477150)
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苏醒拔管质量的影响
刘 峰
(河南省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郸城 477150)
【摘要】目的 考察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苏醒拔管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完成手术后即停止麻醉药物给药,观察组则在手术完全结束时采用1.0 ng/mL剂量持续泵入瑞芬太尼。结果 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拔管时对照组SBP、DBP、HR均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略有升高(P>0.05),且手术结束后的各时间点三项指标数据对照组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以及拔管5 min后的LF、HF、LF/HF三方面指标均显著更高(P<0.05),另外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组间比较HF无统计学差异(P>0.05),LF与LF/HF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改善拔管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麻;拔管质量;瑞芬太尼;小剂量靶控输注
临床接受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后的拔管期间可能会发生某些并发症,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压升高、强烈呛咳、心动过速、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肌缺血等,部分患者将因此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1]。与此同时,瑞芬太尼因兼具镇痛效果强以及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等特点而在临床麻醉处理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2]。近年来,我院针对部分全麻患者在苏醒其间采用瑞芬太尼维持小剂量靶控输注,其患者拔管质量明显获得改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1~7月在我院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64例,女44例;年龄18~60岁,平均(46.3±9.2)岁;体质量41~68 kg,平均(59.2±10.2)kg;身高150~182 cm,平均(164.2±8.3)cm;麻醉分级(ASA)Ⅰ~Ⅱ级。排除标准:合并有高血压以及关系并等心血管疾病者、合并阿片类药物过敏史及滥用史者、合并嗜酒史者、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者以及孕育期妇女等。将该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以及麻醉分级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麻醉前,对所有患者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与东莨菪碱0.3 mg;之后进行麻醉诱导:以此静注咪达唑仑0.06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4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诱导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8 mL/kg,控制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采用异氟醚持续吸入,将呼吸末氟醚浓度调整在0.4%~1.0%,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3.0~5.0 ng/mL,维库溴铵0.5~1.0 μg/(kg·min),二者均持续泵入。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异氟醚、维库溴铵给药,手术完全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给药,观察组则在手术完全结束时将瑞芬太尼给药剂量改为1.0 ng/mL持续泵入,直到拔管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以及拔管后5 min记录下所监测到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等三方面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另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5 min记录下所监测到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具体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以及LF/HF三方面频域分析法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比较: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拔管时对照组SBP、DBP、HR均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略有升高(P>0.05),且手术结束后的各时间点三项指标数据对照组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比较(n=54,±s)
表1 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比较(n=54,±s)
注:与手术结束时比较,#P<0.05
组别 指标 手术结束时 拔管时 拔管后1 min 拔管后3 min 拔管后5 min观察组 SBP(mm Hg) 125.5±13.4 126.7±11.4 128.7±12.3 126.7±10.3 126.1±11.1 DBP(mm Hg) 82.1±7.6 84.4±7.5 83.7±6.9 83.3±7.0 83.1±6.2 HR(次/分) 84.4±7.0 87.1±7.0 87.1±7.3 86.3±7.3 86.4±7.0对照组 SBP(mm Hg) 126.5±11.2 141.1±15.3# 143.6±20.8# 142.4±19.7# 138.1±11.5#DBP(mm Hg) 81.5±6.8 89.6±7.1# 90.1±8.9# 90.2±8.9# 88.7±7.3#HR(次/分) 84.0±8.3 99.0±6.8# 98.3±6.6# 98.6±7.1# 95.6±7.0#
2.2 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的HRV指标比较:与手术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以及拔管5 min后的LF、HF、LF/HF三方面指标均显著更高(P<0.05),另外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组间比较HF无统计学差异(P>0.05),LF与LF/HF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的HRV指标比较(n=54,±s)
表2 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的HRV指标比较(n=54,±s)
注:与手术结束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指标 手术结束时 拔管时 拔管后5min观察组 LF(ms2) 347±133 685±172*# 508±185*#HF(ms2) 253±98 394±137* 322±103* LF/HF 1.3±0.4 1.6±0.4*# 1.3±0.5*#对照组 LF(ms2) 354±116 836±183* 637±172* HF(ms2) 248±95 404±120* 325±106* LF/HF 1.5±0.4 2.1±0.7* 1.9±0.6*
3 讨 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临床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一般是直接将麻醉药物停用,并在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后再将气管插管拔除,由于此刻患者已处于苏醒状态,故拔管所产生的刺激将可能诱发诸如前文所述之并发症,继而导致不良后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其苏醒其间采用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较好地抑制其血压与心率的升高,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指标均能维持在相对更满意的水平。同时另有相关研究提示[3],降低瑞芬太尼靶浓度后,患者可以迅速从呼吸抑制及深度镇痛状态转为相对镇静、可唤醒且咳嗽反射相对抑制的状态,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将大大降低,势必更有利于顺利拔管。综上所述,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改善拔管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孙雪峰,郝建华,等.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的测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3,8(2):43-45.
[2] 王静捷,陈广俊,罗爱伦,等.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改善苏醒拔管质量[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1):109-112.
[3] 陈碧岚,马彩琴.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56-57.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