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

2016-07-12李宁蔚虞晨洁李华婷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7期
关键词:治党建党民主

李宁蔚++虞晨洁++李华婷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思想建党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基础,制度治党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保障,高校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要强化思想引领,奠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实效性;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长效化。

思想建党;制度治党;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

完善的法制和高度的民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素。推进依法治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建党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基础,制度治党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保障。因此,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新时期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

(一)思想建党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基础。思想是“总开关”,“总开关”出现问题,对党员来说就很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基础。思想建党,就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党性教育的方式对党员进行柔性引导,只有全体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才能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只有思想建党做好了,党员思想才能外化为制度,自觉参与到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中来。

(二)制度治党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党的制度是党的建设各项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有效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篇章,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而党内法规体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因此,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必须依靠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的制度体系,以党内法规规范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各项行为以及对党组织、党员的管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这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

(三)将两者紧密结合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客观要求。目前,在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民主的价值理念和根本价值取向尚未内化;民主创新偏重形式,与党员多样化需求、注重实效还有差距;缺乏制度配套,长效机制建设仍需探索等问题。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要通过思想建党,坚定广大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提高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激发推动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激情和动力,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制度治党,规范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规则,约束党员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两者一柔一刚,只有刚柔相济,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才能提高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使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一)思想建党既要突出加强党性教育,又要强化民主意识。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教育和强化民主意识。当前,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性教育;同时,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通过党员组织生活、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党员的民主意识。因此,高校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提高党性修养;要强化党员的民主意识,使党内学习教育真正成为党员“充电”的课堂,使全体党员深刻理解民主的内涵,凝聚民主共识,将民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自觉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

(二)制度治党既要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又要强化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制度之权威,在务实管用;制度之关键,在精在细;制度之有效,在落实与执行。许多高校针对党内民主不够等问题,积极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在民主选举方面,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实行了直接选举制度;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执行重大问题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透明,民主推荐、提名考察、讨论票决、任前公示,试用期、民主测评等制度已经全面推行;不仅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实行基层党组织向党员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等制度,有效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还不断完善党组织联系群众、联系党外知识分子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因此,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制度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指导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形成内容系统、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软皮筋”。

(三)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贯穿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始终。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没有思想教育,达不到共识,没有制度,也没有依法推进的规范,离开正确的思想引领,制度治党就会迷失方向,难有成效;离开制度的保障,思想建党也会偏离正确轨道,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目前,不少高校在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紧密结合实际,将基层党内民主的内容纳入本单位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并针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并对实施意见和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凝练思想共识,在推进的过程中,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因此,要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贯穿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始终。一是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来进行,抓住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把推进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为制度,巩固教育成果,推动长效化常态化建设;二是贯彻执行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制度要坚持教育先行,广泛宣传,使制度获得广泛认同,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强化思想引领,奠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思想引领,通过认真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对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涵的全面理解,不断强化民主意识。在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党内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紧密贴近党员的日常工作实际,贴近党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促使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要定期开展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建立和完善新任党组织书记上岗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工作交流和研讨制度,加强教育引导,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他们积极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和自身的表率作用开展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工作。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组织活动的主体,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主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也要积极转变观念,不能只片面强调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要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强调党员应尽义务的同时,保障党员的应有权利;在强调民主监督党员的同时,不断重视党员有一律平等的参与党内管理的权利;在强调党员贯彻落实党的决议的同时,注重党员以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党的决策的权利;在强调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同时,鼓励党员独立思考,尊重党员的创造能力,提高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实现从“组织本位”向“党员本位”转变。

(二)立足需求导向,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实效性。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满足于常规的民主形式,更不能为了民主而民主,要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的着力点要从“重管理,动员师生尽义务”转变到“重服务,努力回应师生需求”上来,把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和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将民主理念内化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实际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党员行使权力、履行权利、发挥作用的有机统一,在关心、服务党员的基础上,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体现组织要求、党员追求和群众需求的统一。

高校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要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师生群众需求的挖掘和服务能力的有效融合上,着重突出“实效”。要定期深入开展对师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的调研,找准工作的空白点、矛盾的集中点,充分听取师生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上,要创新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广大师生群众参与到组织的民主管理中来。在民主内容的创新上,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党务公开、民主选举等一般民主建设的基础上,要增加党员参与党内讨论和策划党内活动的次数,提高党员权利的实现程度,尊重和支持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不违反党章前提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的权利,调动党员的想象力和智慧;在民主形式创新上,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动党务公开和畅通党内合理诉求表达渠道,拓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打造“互联网+党内民主”的形式。要着重对在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创新载体偏重形式、实效性不强等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研究,对内容设计好、形式较新颖、预期效果明显的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推动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不断深入。

(三)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长效化。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必须加强以民主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实现民主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组织和师生机制,认真倾听师生员工心声,及时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要坚持通过领导接待日、面对面座谈、“建言献策”活动等平台,形成点对点、点对面的多种信息流,进一步建设党内双向沟通、互动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发展中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建立高校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参加学校党政重要会议的制度,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学校中心工作的渠道,提高参与民主管理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形成面向一线、面向基层选人的机制,选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积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促使党员和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体现。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对涉及提级在试用期满后,由党员、群众评议,不适合的要通过组织手段予以调整;对当选者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结合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凡任期内工作实绩与任期目标差距较大,或群众公认程度低、不胜任的要引入“退出”机制进一步激活基层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涉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方面的制度规定,强化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和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询意见制度,拓宽党员对党内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的渠道;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拓宽党员参与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反映制度,拓宽党员向党组织反映情况和意见的渠道;并通过走访交流、督导检查和专题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开展情况,将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内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基层党组织向党员报告工作的述职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动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本文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4年“阳光计划”项目“‘依法治国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研究”(项目标号:14YG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治党建党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