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戏曲萎弱的原因与出路

2016-07-12李志勇故城县文化馆253800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审美趣味

李志勇 (故城县文化馆 253800)

浅析民族戏曲萎弱的原因与出路

李志勇(故城县文化馆253800)

摘要:戏曲萧条与危机客观存在。尽管上至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到热爱戏曲的普通观众对戏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戏曲工作者们也负重奋进,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工作,但就目前戏曲的生存状态来看,危机依然存在。那么戏曲萎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戏曲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就此进行了比较肤浅的探索。

关键词:戏曲危机;娱乐文化多元化;戏曲观众群;审美趣味

当今社会,各种异质文化不断涌入,多种新兴艺术样式蓬勃崛起。戏剧艺术特别是民族戏曲的处境和地位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始料不及的跌宕与突转。经历了文革后暂短的复兴和繁荣之后,戏曲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萧条与危机。然而就目前戏曲的生存状态来看,危机依然极其严重。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能够正常演出的剧种不到足100个,一年中能演出50场戏以上的剧团不到800个。而且大部分场次的上座率只有三四成,票价也较低。情势激发起戏剧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去拼搏、探索。

那么,戏曲何以会呈现这种局面呢? 我认为主要是原因是,新型文化消费方式,对戏曲的冲击,和戏曲娱乐功能的弱化。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具有了滑稽调笑的风格且延续至今。老百姓看戏,大多数人是带着消遣娱乐的心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通过观剧去了解历史与社会,在娱乐中反观人生的得失。而当下,随着科技发展,电视、网络、微信等文化消费方式不断更新换代,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纵览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人们为生计和梦想奔波劳碌着,闲下来时,手机、电脑上浏览信息,观看视频,占据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当前,我们过度强化了戏曲的政治宣传、甚至是政策贯彻的功能,这便无形中弱化了戏曲原有的娱乐属性,很少有人愿意在劳累一天之后,花钱到剧场中去接受政治教育。影视等娱乐形式固然有许多人喜欢,但无法替代戏剧给人们的美感享受,比起通过网络视频来观看欣赏,人们更渴望到剧场去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所以,虽然当下戏曲处于低谷,但生命力,依然顽强。

那么,如何振兴戏曲呢?我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 加强政策的扶持与引导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加大对戏曲传承保护的投入和扶持。就政策而言,一是剧种的保护。把京剧、评剧、昆曲、豫剧等多种传统剧种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加以保护。二是剧目的保护。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仅仅2002—2007 的5年间,国家财政投资2个亿打造了50部精品剧目。三是加大对戏曲创作的扶持。2014年国务院启动国家艺术基金工程。每年拿出几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艺术项目和人才的资助,戏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之后,各省份纷纷出台适合本省实际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例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河北省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陕西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起,我省将扶持秦腔艺术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并从优秀剧本创作、秦腔音乐、秦腔人才、戏曲档案、遗产保护等13个方面提出要求,让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传承发扬。广东实施“全省百台地方戏发展扶持计划”,提高地方戏曲艺术作品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福建省组织“福建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评选活动”。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二、 戏曲观众群的培养与普及方式的创新

一是倡导从儿童抓起,举办各式各样的儿童、学生戏曲大赛,各种地方戏的群众大赛。电视台多创办些河北卫视《绝对有戏》、陕西的《秦之声》、河南的《梨园春》、安徽的《花戏楼》之类的戏曲栏目,以此来培养戏曲观众,扩大戏曲的影响。其二,戏曲的普及工作,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或剧团来完成,并且是全方位的普及。应该从剧目、表导演、音乐、服化道、风格、流派等方面,对观众进行宣传、辅导,要给观众一副会听戏曲的耳朵,一双会看戏曲的眼睛,一张爱哼唱戏曲的嘴巴和一颗热爱戏曲的心。二是,政府应该加大对戏曲创作、表演人才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戏曲编剧的培养。如2015年河北省文化厅就实施了“河北省青年剧作家和戏曲音乐家培养项目”,采用导师培养制,由业内资深编剧和演奏员担任导师,1名导师带3名学生,进行创作辅导。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民族传统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培养更多新的观众和戏曲爱好者。例如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 “2015年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近日,河北省还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增加舞蹈、戏剧课程,高中阶段开设影视、戏曲课程……”这些都是促进戏曲繁荣发展的有利措施。

三、戏曲创作、表演水平要不断提高

当前,全国范围内,戏曲创作人才极度匮乏,老中青断档严重,专业的编剧、戏曲导演紧缺,就河北省来说,2015年,专业编剧人数不足40人,其中55岁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2/3。全省范围内,超过2/3的院团没有专业的编剧。“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编创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剧目的创新。没有好的剧目作支撑,院团的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生存现状堪忧。另一方面,表演水平的高低与演员文化修养和专业艺术素质密切相关。戏曲行业普遍存在着演员文化修养不高的问题,即“文化人没文化”。这确实需要后天补上。关于专业素质,因为排演出的剧目少,舞台实践机会少,现在的演职员工表演技能明显不足。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要不怕吃苦,肯下苦工,不惜汗水,苦练技能,只有自己先具备了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才能给观众奉献高水准的优秀剧目。

与此同时,艺术院校要大力戏曲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排练、演出,使他们全面发展快速成材。多提供舞台演出机会,并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对优秀学员的宣传和推介,为戏曲的发展储备人才。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是真正的民族艺术,它给我们祖祖辈辈以丰富的艺术营养和极大的欢乐。作为21世纪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一方面为本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而自豪,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中华文化精粹戏曲传承、创新的重大使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戏曲将会呈现更加辉煌璀灿的局面!

猜你喜欢

审美趣味
浅析杂技艺术的多元化趋势
微信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审美趣味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
稼轩词青山意象的隐逸趣味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立体构成教学中怎样进行现代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析布达拉宫和故宫中藏汉审美趣味的体现
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