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明灯》:疯子的“熄灯”与“放火”

2016-07-12萧浩乐暨南大学广州510630

名作欣赏 2016年17期
关键词:狂人疯子鲁迅

⊙萧浩乐[暨南大学,广州 510630]



《长明灯》:疯子的“熄灯”与“放火”

⊙萧浩乐[暨南大学,广州510630]

摘要:《长明灯》中的“疯子”,长期被学界认为是“反封建的战士”,其实不符合文本原意和鲁迅的创作动机。细读文本,“疯子”的“熄灯”与“放火”,并非是反抗旧文明及革命性的改造,反而是形式主义和激进主义的非理性举动。实质上,《长明灯》反映了鲁迅关于文化变革与社会改造的强烈忧患意识。

关键词:鲁迅长明灯疯子反封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与《长明灯》中的“疯子”,是两个长期被鲁迅研究界拿来比较的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性格都乖僻古怪,狂狷偏执,言行举止非常人能理解;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二者都是某个群体的组成细胞,却有意或无意地站在群体的对立面,被视为异端分子。一贯认为鲁迅是反封建斗士的学者,顺理成章地把“狂人”与“疯子”这两个文学形象,都理解为“抗击封建社会,袭击旧文明的战士”,进而树立并巩固鲁迅在启蒙思想界不可撼动的先驱地位。首先,能否把“狂人”理解成反封建“战士”?这个论题已经逐渐引起许多具有怀疑精神的学者的注意。宋剑华教授在《〈狂人日记〉:“狂人”的觉醒与鲁迅的绝望》一文中提醒我们:“《狂人日记》是一篇思想启蒙的反讽之作,同时也是一篇振聋发聩的警世之作;鲁迅是以‘自喻’和‘他喻’的叙事策略,使‘狂人’呐喊同‘五四’启蒙发生了直接关系,进而深刻地反映了鲁迅本人对于文化历史变革的强烈忧患意识。”①因此,不能把“狂人”理解成反封建“战士”或启蒙精英,应该全面联系鲁迅对待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审慎态度,来理解“狂人”的象征意义。至于《长明灯》中的“疯子”,能否理解为反封建“战士”,而对其所谓“不惧斗争的坚韧精神”大加推崇呢?以下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熄灯”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战?

有学者认为“疯子”是洞察传统文化落后腐朽的“先觉者”,是精神界之“战士”,他提出“熄灯”则是对庸众的宣战,乃至对传统文化的宣战。②可是值得怀疑的是,“疯子”真的洞察传统文化之糟粕了吗?首先,小说并没有交代“疯子”是知识分子。倘若鲁迅有意要“疯子”担当启蒙精英,那么大可赋予他文化人的身份,以此表明“疯子”的所作所为是缘于知识和理性的启蒙。可实际上,“疯子”长期以来在吉光屯备受批评和奚落,无论是在外人还是在亲人的眼中,“疯子”都一无是处乏善可陈,更不用说在认知水平上比其他人高明。既然没有证据表明“疯子”洞察传统文化之糟粕,不是“先觉者”,又何来反封建“战士”说?我们不能把“疯子”提出的“熄灯”看作是他反抗旧文化的首举。

其次,小说正面描写到“疯子”要“熄灯”的最初和最直接的缘由。纵观疯子前后两次提出“熄灯”的经过——前者是初入社庙见到鬼神塑像而受了惊吓,后者是目睹赛会上祭拜鬼神的种种情景而受到刺激——皆因他畏惧鬼神的心理作祟。应该说,“疯子”要吹熄长明灯,畏惧鬼神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出自启蒙理性。面对众人的阻挠,“疯子”这样阐释自己要吹熄长明灯的理由:

就因为那一盏灯必须吹熄。你看,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半个的头,牛头和猪牙齿,都应该吹熄……吹熄。吹熄,我们就不会有蝗虫,不会有猪嘴瘟……。③

有学者解读:“熄灯”“就不会有蝗虫,不会有猪嘴瘟”表面上是“疯子”对庸众苦口婆心的规劝,实质上反映出“疯子”洞察长明灯所象征的传统文化是落后、腐朽和灾难的根源,以显示“疯子”非同寻常的见识和道破真相的胆识。然而,这番话前部分提到的“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半个的头”“牛头和猪牙齿”,则往往被忽略。前部分,其描述细致入微,实乃“疯子”内心恐惧的话语投射,正印证了前文中“疯子”受鬼神塑像惊吓而“发疯”的情节。对比之下,“熄灯”“就不会有蝗虫,不会有猪嘴瘟”则更像是无中生有、口是心非的托词。

更何况,“熄灯”“就不会有蝗虫,不会有猪嘴瘟”这样的理由,主观臆断,缺乏事实依据,且充满迂腐迷信的色彩。试问一个洞察传统文化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战士”,怎么会说出这种荒唐的话?如果说“疯子”有意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吉光屯,有意打破其封建迷信的文化传统,那么首先应该拿出一套有说服力的理论作为武器,进能获取其他人的支持,退也尚能站稳阵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恰恰说明“疯子”行事鲁莽、胸无点墨、思想落后,无论心中所想还是口中所说,都缺乏见识毫无信服力。试想鲁迅会让这样迂腐无知的“疯子”担任反封建的“战士”,来宣扬改革先驱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吗?

最后,我们看鲁迅刻画的“疯子”:他明明知道长明灯吹熄以后,“那些东西”还在,但是这么办“容易些”,他只好“先来这么办”,他“只能姑且这么办”,这便是他执意要亲自吹熄长明灯的信念支撑。再看“疯子”第一回“发疯”,屯民们设计用棉被把长明灯围住,“疯子”以为长明灯真的已经熄灭,于是便“全好了”“许多年不再提起什么来”。由此看来,“疯子”的行动纲领是:首先长明灯必须熄灭;其次灯熄灭以后,一切就“全好了”,不需要再努力争取其他的事情。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敲,“把长明灯吹熄”便是“疯子”叛逆之举的全部内容,只要灯灭了,他就会偃旗息鼓别无他求。这根本就是一场稀里糊涂的闹剧。疯子前后变化,说明他对于“为何一定要吹熄长明灯”“长明灯熄灭以后还要做什么”等问题,根本就没有想明白,思维相当幼稚可笑。如果反封建“战士”只是简单地把社庙正殿之灯吹熄就宣布凯旋,如此“反封建”就显得草率:准备不充分、行动太肤浅、建设不足而破坏有余,单纯给老百姓带来灯熄后的“黑暗”罢了。以鲁迅的学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断不会认为只需“熄灯”就可以把传统文化之糟粕一网打尽,“疯子”的叛逆之举并不能体现鲁迅本人的启蒙思想。

鲁迅在写完《长明灯》不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道:

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便不肯了。所以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④

1) 对安全要素的设计和生态意义的考虑不足,多数未能做到濒水景观环境的艺术、技术与安全因素三者的有机统一[14];

鲁迅深知要改造中国社会,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长明灯》中的吉光屯是鲁迅笔下虚构的微型社会,其迷信落后的当地风气反映出旧中国封建文化土壤中畸形成长的社会生态。在这里,迷信传统根深蒂固,已经渗透到日常出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屯民们惧怕神明报应,平日说话行事诸多禁忌,思想封闭守旧,文化停滞不前。在这个陈腐愚昧的昏暗生态中,偏偏在社庙正殿上安置了一盏长明灯,那是封建社会时期君权与神权的产物,然而更要紧的是,屯民们心中还都点燃了另一盏“长明灯”,那象征着封建社会残留的精神文化,长期盘踞在人们心坎里,造成吉光屯居民愚昧迷信、落后无知、精神麻木。这种情况下,要想改变吉光屯的社会生态,仅仅把有形的长明灯吹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内心中无形的“长明灯”吹熄,把封建文化的病源连根拔起。显然,相比之下,前者更“容易些”,然而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疯子”执意并且只求吹熄社庙正殿上的长明灯,倘若非要将此举看作是反封建、求变革,那么也是非常表面肤浅的,此举根本无法体现鲁迅意图“改革国民性”的文人意识。照直说,鲁迅塑造“疯子”这个胡闹的叛逆者,正是要讽刺当今一些所谓的改革者,身陷形式主义的泥潭,所作所为只是在僵化的改革框架中小修小补,未能看透并撼动国民劣根性的病源所在。

二、“放火”是“变革”还是“破坏”?

“放火”这个说法,起初是“疯子”情急之下的失言,后来竟取代“熄灯”演变成新的行动标语,乃至被关押后仍不忘挂在嘴边,成为一句充满愤恨的“宣言”。有学者认为这是“疯子”的“战斗宣言”,火烧社庙是“彻底摧毁宗法制”、解放“桎梏已久的人性”,是“革命性的改造”,也是“鲁迅放弃思想启蒙而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前兆”。⑤乍看之下,言之凿凿,这种说法似乎与鲁迅以笔为武器抨击传统文化的文人形象辉映相通。然而回归文本,“放火”究竟是何象征意义?鲁迅又是如何看待“放火”这样的行为的?

面对阔亭激将式的阻挠,“疯子”突然说出“放火”,吓得旁人四处散开。“疯子”原先并没有放火的打算,是不堪众口阻挠之下临时做出的“决定”。当他决心放火之时,“似乎并不留心别的事”了,“只闪烁着狂热的眼光”,眼神到处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倘若“放火”真的是“解放人性”的“社会革命”,那么“放火者”——吉光屯的“疯子”,就应该提前策划,并且表现得果敢坚决、大义凛然,又怎么会是临时做出决定、临时寻找火种且“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呢?到了故事的结尾,被关押在社庙西厢房的“疯子”“一只手扳着木栅,一只手撕着木皮,其间有两只眼睛闪闪地发亮”,一副行凶作恶的可怕模样。“疯子”的“放火”,从始至终,表现出一种突发性、狂热性、难以遏制性。可以想象,假如他得到释放,带给吉光屯的将会是一场灾难,而非什么改造或变革。

鲁迅在写给曹聚仁的信中写道:“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如强盗之放火是也。”⑥放火被鲁迅认为是损人不利己之事,是强盗之所为。

鲁迅在《火》和《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中也描写到放火者:

秦始皇放了一把火——烧了书没有烧人;项羽入关又放了一把火——烧的是阿房宫不是民房(?——待考)。……罗马的一个什么皇帝却放火烧百姓了;中世纪正教的僧侣就会把异教徒当柴火烧,间或还灌上油。这些都是一世之雄。现代的希特拉就是活证人。⑦

烧掉房子的事,据宋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蒙古人的。因为他们住着帐篷,不知道住房子,所以就一路的放火。⑧

宗教礼仪方面,鲁迅认为“中国也有火神。……是随意放火的莫名其妙的东西。”⑨“火神菩萨只管放火,不管点灯。凡是火着就有他的份。因此,大家把他供养起来,希望他少作恶。然而如果他不作恶,他还受得着供养么,你想?”⑩鲁迅把随意放火的火神视为恶神,民间对火神菩萨的敬畏与供奉,全因火神身怀放火的破坏力,民间社会敢怒不敢言,不愿惹祸上身,祈求安定多福,所以才立庙以香火侍奉。由此可见,“放火”是让人忌惮的,实乃一种“作恶”,老百姓唯恐避之而不及,“放火者”则是破坏社会秩序的“恶人”,会被视为“邪祟”。“疯子”与火神一样,在人们眼中都是“放火者”。人们畏惧火神放火作恶,而把火神供奉在庙中;同理,吉光屯居民畏惧疯子放火作恶,而把疯子关押在社庙西厢房。仅从这点,可知“关押”并非是对觉醒的扼杀,而是对“放火”的遏制和惩罚。对待“放火者”,人们认为最妥当的做法是限制其活动自由——其活动范围越小,造成的破坏也越小——这符合民间息事宁人、大事化小的社会心理。在吉光屯这种愚昧迷信的社会生态中,封建传统文化乃是屯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的确,落后的文化传统致使屯民们精神麻木、迷信鬼神,但同时也带给他们无与伦比的安宁、明亮、吉利、秩序。趋利避害的天性告诫他们要维护长明灯、维护社庙、维持现状,吉光屯上下居民甘愿担当长明灯和社庙坚贞不渝的卫士。这种情况下,要给吉光屯带来变革,最根本的是改造思想,而非放火破坏“生态”。“疯子”扬言要放火,要将整个社庙付诸一炬,破坏屯民一直维护的稳定秩序,正是触犯众怒,要与整个吉光屯为敌,所以他最终难逃被关押的悲情结局,也是咎由自取。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颠覆传统文化,这些釜底抽薪的创举都没有让中国改天换地。正是在《长明灯》发表的1925年,封建军阀拥兵自重,复古思潮势头正猛,社会改革取得的实绩在逐渐消解。鲁迅创作《长明灯》,勾画了“疯子放火”的形象,正是要警告那些急躁冒进的“改造者”,莫要陷入激进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深渊,施以放火式的破坏行为。

有关“放火”是“革命性改造”的各种说法,其实都是部分学者所设定的主观想象或附加意义,而与《长明灯》的文本原意相去甚远。

三、小结

“熄灯”与“放火”,前者冒犯神灵,后者毁坏秩序,不仅是对吉光屯这种封闭静止的社会,而且对其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社会团体而言,都是绝对不允许的。更何况,提出“熄灯”与“放火”的,是一个神志不清的“疯子”,则必然沦为一场闹剧或悲剧。有学者认为“疯子”的“熄灯”,是对抗旧文明之举;“疯子”的“放火”是革命性的改造。然而细读文本,“疯子”被推向反抗叛逆的偏执之巅,又被抛入众叛亲离的冷漠之谷,足以见得鲁迅塑造这一人物的价值取向,不是肯定其“熄灯”与“放火”,而是否定其“疯”。与《狂人日记》相似,《长明灯》也是一篇思想启蒙的反讽之作。鲁迅以“疯子熄灯”讽刺改革者形式主义之肤浅,又以“疯子放火”讽刺改革者激进主义之鲁莽,其实都深刻反映出鲁迅本人对于文化变革与社会改造的强烈忧患意识。

“狂人”太“狂”,终究需要“病愈”并去“候补”;“疯子”太“疯”,最终沦为囚徒且生死难料;连各庄的“这种子孙”又太过“默默无闻”,惨遭打死,连所作所为都无人提及。鲁迅一直在“寻找”并“愿意担当”能够使中国改头换面的大能大才之人,然而却只能刻画一些“狂人”与“疯子”,足见其精神困苦、心态绝望。

①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年6月版,第6页。

②余文博:《精神界之战士对庸众的宣战——解读鲁迅小说〈长明灯〉》,《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③《鲁迅全集(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④《鲁迅全集(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0页。

⑤陈绪石:《重论启蒙视野下的〈长明灯〉》,《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1期。

⑥《鲁迅全集(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4页。

⑦⑩《鲁迅全集(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7页,第617页。

⑧⑨《鲁迅全集(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第7页。

参考文献:

[1]沈欣.《长明灯》与《狂人日记》比析[J].名作欣赏,1984 (12).

[2]胡叔和.《长明灯》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3]鲁迅.鲁迅全集(二、四、六、十一、十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余文博.精神界之战士对庸众的宣战——解读鲁迅小说《长明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3).

[5]陈绪石.重论启蒙视野下的《长明灯》[J].鲁迅研究月刊,2007(11).

[6]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萧浩乐,暨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族裔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狂人疯子鲁迅
狂人的批判
我的房间里有头熊
狂人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
孔乙己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阿迅一族
被疯子治理的交通
半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