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超验主义视阈下梭罗的思想精髓
2016-07-12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孙 赟[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论超验主义视阈下梭罗的思想精髓
⊙孙赟[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19世纪超验主义思想推动了美国文学的第一次繁荣。代表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开创了生态文学的先河,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超验主义梭罗生态文学
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经历了第一次繁荣,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美国文化逐渐摆脱了欧洲文化的羁绊,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学。文学家们借鉴欧洲浪漫主义精神来书写美国的篇章。浪漫主义思想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此时,在英格兰地区出现了超验主义思想,又被称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和“美国的文艺复兴”,出现了以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和玛格丽特·福勒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想家。爱默生的《美国学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思想史上的《独立宣言》。梭罗主张重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实现精神的提升。福勒以自我完善为出发点,探讨女性问题和社会问题。到了19世纪下半叶,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日益明显,浪漫主义思想逐渐被现实主义思想所取代。超验主义不仅是一次宗教和哲学的运动,同时也体现了美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
超验主义推崇精神,或者超灵,认为精神是宇宙中的重要存在和组成部分。精神是万物的根本或者存在的实质,无所不容,无所不在。超验主义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皆受精神的制约。超验主义肯定了人的灵魂与超灵的一致,使得人们在重视精神世界的同时,轻视了外部的权威和传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认为灵魂是不朽的,是可以转变成各种生物的。超验主义显然把人的灵魂上升到了可以达到超灵的高度。如果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上既有人,又有神,还有可以像他这样理解神的人,那么超验主义者就会认为人的精神就可以直接达到超灵。不难理解为什么超验主义会诞生在美国这片土壤当中。因为美国几乎没有受到君主制思想的束缚,最初的殖民地是建立社会契约的条件上,以人为本,美国更是在人人都享有自由、民主和财富的基础上摆脱英国的统治建立起来的。因此,殖民地人民及后来美国人民的思想都崇尚个人的能力和权利。超验主义思想正是植根于美国的个人主义和共和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
超验主义思想相信人的能力和价值,推崇人性善,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通过直觉直接认识真理。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上帝,不需要任何介质。这种认识充分反映了超验主义强调人的意识、能力及其重要性,有助于推翻“人性恶”和“命定论”的观点,促进了宗教改革。同时,在认识过程中,人应该摆脱感性认识和经验知识的干扰,正如拉尔夫·爱默生曾说过“相信你自己”。超验主义认为人可以通过自我发展和完善提升精神境界,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及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是不断自我完善的人。超验主义的这种强调个人能力和推崇个性的态度不仅迎合了美国早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超验主义认为自然界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或超灵的象征及体现。它有生命,是超灵的外衣,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其外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的体现。自然界有益于人摆脱世俗的干扰,净化心灵,提高思想意识,实现自我完善。对自然的崇尚,早在古希腊时期,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厌恶当时元老制度下的社会生活,主张在自然当中过着纯净简朴的生活,建议人们应注重道德修养。在启蒙运动时期,卢梭认为人类社会充满太多物质的欲望,提倡远离文明社会,回归自然。此外,他还在作品中融入了对大自然的描写,大大开拓了人们的视野。19世纪欧洲新一代把卢梭的这一思想发展为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以英国的湖畔派最为著名。梭罗深受欧洲文化思想的影响,面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导致的南北矛盾,人类精神世界受到物质利益的严重侵蚀,以及日益盛行拜金主义,他不仅倡导回归自然,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且身体力行,希望以自己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过上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
1845年4月,梭罗凭借一把借来的斧子来到位于康科德城郊的瓦尔登湖畔,自己动手伐木,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在美国独立日那天,梭罗搬入这间小木屋,并开始了其两年零两个月的独居生活。在此期间,他自食其力,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换取生活之所需,从而用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尽情阅读,漫步自然,思考人生。他认真观察、倾听、感受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和季节更替。他与动物为伍,与花草树木为邻。在与大自然的交流当中,梭罗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索精神世界,追求永恒的真理。1854年出版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内涵。
然而,在梭罗生前,他的思想和作品一直没有被充分认可。不仅他生前出版的两部作品只卖出两千余本,而且他本人也被认为是性情怪癖,即使有些想法,也只是爱默生的影子而已,“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作家,不久就会被人们遗忘”①。虽然有些学者如马克·冯·多伦(Mark Van Doren)与诺曼·福斯特(Norman Forester)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梭罗的艺术成就,但是他们仍然认为梭罗的设想和经验无论是从智力还是从道德和美学来看都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因为梭罗只沉湎于自我之中,而没有放眼宇宙②。只有为数不多的超验主义者意识到他的思想将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价值,以及对后世的潜在影响。爱默生在纪念梭罗的文章中写到:“美国至少不知道她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没有做完就离开了,而没有人能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贵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他还没有真正给他的同辈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就离开了人世。但至少他是满足的。他的灵魂是应当和最高贵的灵魂做伴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世界上一切的才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的,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③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批评界对梭罗的评价越来越高。随着70年代美国环境生态文学的繁荣发展,梭罗的作品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他的关注度也大大超过了爱默生。他那种崇尚自然的态度和个人主义精神在当代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我国建国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梭罗的作品在中国的接受程度有限。90年代后,随着一些专家学者对梭罗的全面介绍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关于梭罗的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显著增长。作为生态文学的第一人,梭罗在其作品中充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强调万物有灵,人和自然息息相通。
生态文学首先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开发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凸显,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的。人们向往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到和谐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如果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生态文学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是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应以尊重大自然为前提,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万物和谐相处,平衡经济发展和保护大自然的关系。
随着生态观念的深入和发展,人们意识到这种和谐发展与平衡的关系不仅仅局限在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而且适用于社会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的自身发展和精神追求当中。
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平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如果一味地追求物质文明,贪图物质享受,忽视精神文明,导致人们道德修养退化,精神世界空虚,那人类就成了行尸走肉,人类社会最终会走向瓦解,甚至消亡。因此,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作为个体的人,也应注意自身思想道德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富足。凡事不能单单以经济价值论高低,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只有平衡物质和精神食粮,人类才会更好地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梭罗已为我们在此方面做出了榜样,他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揭示生活的真谛。
如何平衡各方面关系,如何和谐全面发展,这就是超验主义思想,梭罗和生态文学带给我们更深刻的启示。
①Walter Harding:Thoreau’s Reputation,in The Cambridge Cc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Ed. Joel Myers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②Mark Van Doren Henry David Thoreau:A Critical Study,Houston Mifflin Company, 1916:115.
③范道伦编选,张爱玲译:《爱默生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2页。
作者:孙,北伊利诺伊大学英语系联合培养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与文化。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