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对当代女性生活的影响力分析
——以时下一线化妆品品牌包装设计为例
2016-07-11管夏菁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管夏菁(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波普艺术对当代女性生活的影响力分析
——以时下一线化妆品品牌包装设计为例
管夏菁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自二十世纪中叶开始,我们踏入了一池涵盖美术、摄影艺术、电影电视甚至以及工业的波普泥沼,在这个新时代的艺术滥觞里,各种层出不穷的表现形式粉墨登场。波普艺术以其自由奔放的特质,对当代社会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让艺术从精英走向大众。区别于当代艺术家在艺术领域受到的波普艺术的影响的局限性,大众成为波普艺术最重要的观众以及追捧者。本文将从女性的视角由波普艺术的主旨与特征去探索波普艺术对于当代女性生活的影响以及为何存在特殊影响的原因。文中将以女性生活中占据购买比重最大的国际一线化妆品的包装设计的图饰与色彩为例。
关键词:波普艺术;当代女性;设计
一、概述波普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古语云“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在我们即将开始探寻波普艺术的深层秘密之前,首先要了解波普艺术的历史定义。波普艺术最先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青年艺术家在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的首创,随着20世纪60年代反对抽象主义的艺术思潮蓬勃兴起,直接促进了电影技术、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行业的飞速发展。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从20世纪开始,由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和自由贸易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街头,参与到日益繁华的都市商业运作,由此为都市文化提供了滋生的沃土。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的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了独立社团讨论会,并在这个恰巧的历史时刻提出了一个恰巧的“波普”词汇,并由批评家L.阿洛维最终确定,从此,艺术走进大众,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呗一部分人束之高阁,“通俗”被纳入艺术范畴之中,波普艺术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虽然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但却在美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这里有一个历史现象不得不提及:虽然英国属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若要论到对艺术思想接受程度,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显然不如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更开放。美国的波普艺术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应用废弃工业材料和各种报刊杂志图片,进行再次创作,用拼贴组合的方式阐释其艺术价值。美国的波普艺术创作者声称自己从事的大众艺术与美洲原始艺术的艺术形式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由此可见,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打上了差异性的民族文化标签。
二、波普艺术对与大众生活的影响
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将波普艺术的风格概括为短暂的,流行的,可消费的,大量生产的,性感的,迷人的,有创意的以及大商业的。从如此多的修饰性词语,可以看出波普艺术将艺术搬进了商业领域。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不再仅仅是美术馆中陈列的艺术品,而被无限制的复制,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我们总能透过波普艺术看到不同的生活姿态,这也成为波普艺术区别于其他精英文化给现当代社会带来的特殊影响。反对过于理性与单调的艺术形式,强调与时代同步的主流文化,波普艺术所呈现出的种种特征促使了大众对于波普的追捧的热潮。
从波普艺术的色彩特征去分析。波普艺术呈现出的色彩充满活力,抓人眼球,不追求过分的技巧与细节,更能表现人的情感欲求,这正是大众对生活的追求。甚至很多作品呈现出的是强烈的对比,以及艳俗的色彩搭配。“俗”不代表着低劣的美,而代表着大众的艺术品味与鉴赏水平。波普艺术正是契合了这一点。它让艺术家的生活不再神秘,所有人都成为艺术的主人。安迪·沃霍尔——他将康贝尔汤罐、可口可乐饮料瓶、蒙娜丽莎以及玛丽莲·梦露等形象用丝网印刷艺术制作成重复排列的作品。尤其是玛丽莲梦露系列丝网画,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颜色艳丽,配合梦露性感的表情,“俗”体现的淋漓精致,这也是吸引大众的最大亮点,同时也让大众成为可以鉴赏艺术的鉴赏家。波普艺术作品无疑是降低了艺术门槛,更具有通俗性,让大众透过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认识艺术圈,成为生活的艺术家,这无疑也满足了大众对艺术的渴望,以及精神的空缺,最重要的是满足大众的虚荣心,不再只是“艺盲”。
三、波普艺术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大量含有女性题材的作品的出现,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自信。依旧应用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的丝网画来说。虽然玛丽莲梦露是一位电影明星,但是在她所在的年代,她在电影界的出现,引起一股轩然大波,她独树一帜的性感,让女性从传统的生活中跳出来,不再只是为了家庭去工作,更重要的是,她代表了女性的思想自由。安迪.沃霍尔运用了玛丽莲梦露中最典型的性感照片无限复制,即使本意在于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体现艺术的自由与多重选择,同时也满足大众的窥探欲。但是进一步,我认为对于当代女性也是一种引导,女性题材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在艺术当中,而女性自身也可以自由的做自己的事,有自我选择,这正是波普艺术在还存有男权主义的社会中给予女性的能量。
波普艺术的无限复制性,以及色彩的大胆与明亮,提升了当代女性的购买欲与虚荣心。
波普艺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刺激消费,最大限度的促成购买关系,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在美术馆里欣赏静态的艺术作品,而应该着眼于现实社会中多的方方面面,从中汲取波普艺术的髓质。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靓丽的色彩,奔放的风格,丰富的内容,这些一直高频率的出现在海报设计、服装设计、皮包设计、产品设计,甚至建筑设计上。设计师们乐此不疲的借波普艺术的春风吸引大家投入疯狂的消费中。女性是这场商战中最富贡献的志愿者。女性的购物相较于男性更为感性,视觉享受相对于实用性来说,视觉美观在女性眼里为购物第一位。化妆品作为女性消费第一大产品,包装设计成为化妆品品牌价位高低的主要要素。波普艺术特质中的大胆用色与题材多样,波普艺术的特质提供给设计师更多看似复古却很创新的包装设计,对于女性尤其是已经距离波普艺术的产生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当代女性产生极大的视觉刺激,这样的刺激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让这一类化妆品品牌一直高居销售前列。如今美国热门化妆品品牌benefit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案例。例如“贝多芬唱片粉底霜”的包装盒设计(图一),以艳丽的枚红色为底色,包装中间是老式胶片唱片的图像,再配以海报设计风格的文字,波普艺术的艺术形式与工业设计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圆形粉底盒与胶片形状上的吻合,搭配唱片的印花,堪称此品牌设计的经典。而这款产品,不去研究内部质量,单从外包装就让其从化妆品市场独树一帜,奠定了benefit在业界的地位。波普艺术中带有的些许达达主义的荒诞性也在设计中以创意的名义展示出来。独特的包装,对于女性是最有吸引力的,女性心理中存在着相较男性多的虚荣心与表现欲,化妆品是否抢眼也是她们攀比的内容之一。Benefit的产品包装设计也多使用一些老明星的头像或海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例如这款“丝滑身体香油”(图二)的设计风格。通体运用粉色,瓶身中间是一位拿着老式电话筒的大波浪卷发女士,与波普艺术鼻祖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作品“是什么让生活如此美好”(图三)中那位躺在沙发上的裸替女人是否有相似之处。波普艺术以一种玩世,庸俗的艺术语言猛烈冲击着传统艺术“pop”这个词也因为波普而更加代表着大众流行。当代时尚女性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在精神上成为艺术的主人,这样的突破传统,也是波普艺术中的多元化特质搭配商业运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由此可见,波普艺术涉及的范围之广博,影响的时间之长远。
波普艺术的影响利于当代女性找寻自己的精神净土。波点(图四)我们在女性的衣裙,背包,甚至发饰中经常见得到。说起波点,必须提及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在外界眼中,她看似精神病,住精神病医院,行为怪异,人格孤僻,穿着夸张。但是她的“波点”却成为当今最主流的时尚元素。尤其受到女性的喜爱。对男性而言波点甚至被他们承做恶心的图案,但是女性却不这么看。火红的环境,搭配白色波点,在年轻女性眼里,太过甜美与可人了。这也成为女性坚持的审美特质。草间弥生并非真正的精神病,而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去搭建她的净土。当代女性随着她与很多品牌合作的服装,饰品等等也慢慢认识到这位女性艺术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个性。也许只有波普艺术这样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予大众如此通俗易懂而美好的东西吧。
把日常生活中的对象作为创作元素来表现,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达达派就曾这样做过。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在欧洲盘踞几个世纪之久的传统艺术作品的厌恶。之后在20年代斯图尔特·戴维斯也曾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希望能够抓住当时的生活特征。到了波普艺术盛行的时期,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几乎都成为艺术家拿来创作的对象。波普艺术家通过对工商业的夸张描绘,极大的刺激了消费欲望。
无论是用石膏翻模人体还是用电影海报剪贴成艺术作品,无疑都是艺术家用全新的眼观审视生活的工具。波普艺术的出现,让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生活,更能直接的面对我们周边的世界,这种眼光可能是过去几百上千年从未出现过的。同时,通过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也看到它对当时工业化进程的抗拒。正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所表演的那样:在这个时期,人或者机器,每天都进行着同样的动作和节奏。波普艺术通过鲜亮的色彩刺激大家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推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人们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呼吸到自由之风。
(图一)
(图二)
(图三)
参考文献:
[1]毛旭林.波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先锋性及其影响[D].清华大学,2007.
[2]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张承志.波普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4]王晓薇.中国消费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美术的影响[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5]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李木子.中国式的波普艺术[D].重庆大学,2004.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50 -02
作者简介:管夏菁,女,汉族,江苏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外国美术史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