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教学国际化的路径

2016-07-10刘玮琳韩剑众曲道峰韩菲菲冯立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专业英语国际化

刘玮琳 韩剑众 曲道峰 韩菲菲 冯立芳

摘要 针对食品专业教学国际化问题,从核心课导入专业英语的角度,提出了食品专业教学国际化的路径:大力引进教辅人才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流的师资力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提高授课模式国际化水平;通过境内外合作授课、学生互换和申请食品专业认证,建设一流的食品专业。专业核心课英语教学的实施和推进旨在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学水平和学生对专业先进知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 食品专业;国际化;专业英语;核心课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336-02

Abstract Perspective from inserting Specialized English into core courses, we suggested some rout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education. Firstly, outstanding teaching staff should be employed and selfquality of the teachers need to be improved to establish a firstclass faculty. Secondly, we should update th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teaching mode. Finally, a topranking food disciplin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rough corporative teaching, students exchange and application of food majo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Key words Food discipline; Internationalization; Specialized English; Core course

1995年5月,我国颁布的《教育法》就已明确指出,国家鼓励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旨在培养在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1]。自“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新要求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地位,增强我国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食品专业技术日益全球化,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内各高校也逐渐开设了食品相关专业。食品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开设的大学食品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法规与工厂设计等。但是,现行的教学模式不论在管理还是培养方式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受教师专业水平限制,食品课程主要讲授国内近十几年的内容,教学用语也绝大部分是中文,而对应的全球通用专业英语表述方法和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状态却很少涉及;二是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低下;三是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轨,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对外沟通的能力匮乏,乃至普通大学生应聘到跨国企业或对外贸易大公司就职比较困难;四是由于专业基础薄弱,尽管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写作科学论文困难较大,需花大量时间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根据当前国内食品专业教学授课方式的普遍状况,比较国际名校的教育模式,笔者以食品核心课导入专业英语教学为例,从提高师资力量,改革授课方式,以及专业授课国际化方面,论述了教学国际化的路径。

1 一流的师资力量

1.1 引进人才

具备扎实技能和个人魅力的优秀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英国教育界也认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是一个学校树立良好声望、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前提。美国斯坦福大学拥有16位诺贝尔奖得主、128位国家科学院院士、70位工程院士、220位文学院士[3],这些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无疑为这所大学赢得了牢固的学术地位和世界声誉。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高校应花费足够的人力财力,提供充分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企事业精英前来任教或客座教授,每年定期给学生用全英文讲授最新前沿的专业知识,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大大推进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1.2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专业课教师应不断追求自我更新和完善[4]。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室或者学校组织的讲坛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响应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密切联系国内外同类院校,及时了解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 授课模式的改革

2.1 更新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资料显示,食品从业人员涉外交际活动主要包括商务活动、企业生产和食品研究[5]。基于社会对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多元化需求,大学教学素材和体裁也要体现多层次、多方面。

首先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介,在我国现行各专业领域的专业英语教材大多是文献摘抄或国外专业教材的节选,尽管语言地道真实,但是文章之间连贯性和逻辑性差,内容较老套,对基础理论传授很少。为此,应对传统教材进行更新,设置难度梯度的实时专业英语教材。起初应设计专业背景少、覆盖专业词汇量大的文章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增加词汇量和分析理解来提高阅读能力和增加学习信心;而后则安排原版最新的专业文献,涉及背景知识较多的文献,同时引入口头翻译和写作能力培养。

其次是对专业知识的扩充。作为工程类专业,食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工程类,较少涉及人文社科类课程[6]。中国的传统食品闻名遐迩,具有丰富、健康、制作精良、风味独特等优点,但在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对传统食品的认识越来越少,尽管有部分学校开设了诸如“中国饮食文化”的课程,但基本均为选修课,学校教务处和学科建设办并没有重视;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同样对世界饮食文化影响巨大,而国内高校相关内容传授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梅伊[1]曾说,要培养有挑战能力的世界公民,要与一个国家打交道,必须了解该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否则就会隔靴搔痒。因此,各高校可以考虑将饮食文化列入核心课范畴,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辅以图片动画,将中国传统食品和外国饮食文化结合,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古老文化,也认识其他国家的饮食精髓,真正做到饮食文化的国际化。

2.2 教学方式国际化

国内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面对面的无互动或低互动形式,多表现为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互动。近几年,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耶鲁大学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追捧。据2011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 600多人中,约95%的人表示关注国内外公开课,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上升。如今有些学校会将学习公开课布置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提问或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结构。教师在选择网络课程时,可选择英语表达清晰的视频公开课,并且集体观看的效果势必会优于个人观看。在播放前设置问题,让学生有重点观看,有目的思考。食品专业的一些优秀公开课,如耶鲁大学凯利·布劳内尔教授的“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政治学”、迈克尔·波伦和埃里克·史拷勒舍的“食品公司”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

另外,教师应采用一些富有新意的教学模式[7]。以食品专业的教学为例,讲到食品原料学时,教师可带学生去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讲解食品原料的品种和用途,重点词汇的英文表述,让学生清晰、深刻地记住知识要点,切身体会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讲到食品工厂设计,教师可安排学生到一些外企的食品生产基地参观,让工程师用英文讲解实际操作的重点。学生既可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开阔眼界。

2.3 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当前的专业英语授课通常采用终结性评价法,即只设一次期末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折合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排除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即实施阶段性分散考核法,加大平时成绩比例,把学生每次的课堂口译、小组讨论、视频公开课学习总结等形式的练习纳入平时成绩,并采用国外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有助于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也让教师看到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与学的相互作用[8]。

3 专业建设国际化

3.1 合作授课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体现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定期聘请外籍食品专业教师作为专任教师或兼任教师,来校用英文完整传授一门专业核心课,以推动教师队伍国际化;另一方面,派出一线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教学研修,在当地学校用英文上一两次课,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可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大大提高个人能力。

3.2 学生互换

学生之间的国际互换交流是一个面广、影响力巨大的过程,既包含本国学生赴外学习,也有外籍学生来华交流[9]。本校食品专业学生可参加一年或一学期,甚至寒暑假形式的短期出境学习,前往专业优势名校学习专业知识和交往能力,了解国外政治经济、风土文化,开拓视野,提高国际竞争意识。同时,引入外籍学生来校交流,如接受夏令营交流生、博士或博士后访问等,为专业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构建跨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化教育环境,提高本土学生的交流水平和专业素养。

3.3 专业国际认证

将专业学科引入国际认证标准,是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毕业生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的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es,IFT)创建于1938年,是国际食品科技界公认的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目前世界范围内也仅有不到50所大学的食品专业通过了IFT的国际认证,而我国也只有江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食品学院收到了IFT颁发的食品专业国际认证证书。因此,国内拥有食品专业的高校应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国际认证,力争早日跻身世界前列,为专业国际化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4 结语

笔者从提高师资力量、改革授课方式以及专业授课国际化3个方面,以食品核心课导入专业英语为角度,论述了教学国际化的路径与方法,旨在提高食品专业教育水平和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师生教与学的眼界,培养优秀的高校教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维持生命力的需要。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国际教育资源,时刻在汉语教学中导入英文信息,实施多种举措让学生感觉专业英文学习已融入日常生活中,培养能够用英语进行业务和学术交流的能力,这样我国的整体教育国际化进程将更易推行。

参考文献

[1]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2):1-5.

[2]史亚军.关于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学科建设为例[J].世纪桥,2011(17):116-125.

[3]胡春亮,邱美芝.斯坦福大学的崛起对高职院校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75-176.

[4]吴丽聪.论高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2014(8):1108-1112.

[5]戎茜.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71-372,380.

[6]夏明,管婧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人文社会课程的探讨:以中国饮食文化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9-91.

[7]赵婧宏.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中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3(4):483-487.

[8]魏然.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5(15):95-96.

[9]吴凡.我国“985”工程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研究:基于201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5):26-34.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专业英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