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外糖尿病患者感染因素及护理
2016-07-10高娟
高娟
[摘要] 目的 针对临床普外科糖尿病患者中发生感染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探讨对普外糖尿病患者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30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较高年龄、较高空腹血糖指标、较长病程、存在并发症及较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等都是导致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普外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十分容易产生感染,应基于对患者的深入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妥善护理方法识别并控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才能明显降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进而保证普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普外糖尿病患者;感染因素;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154-02
糖尿病近年来不断增高发病率,住院患者也呈逐年升高趋势。在产生医院感染的各类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属感染危险性较高的群体。若产生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发生死亡。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异常机体糖脂代谢等症状,而相对于普外其它患者产生感染的可能性更高,且受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普外糖尿病患者逐渐人提升了发生感染的几率,进而对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影响[1]。在临床中降低糖尿病患者产生医院感染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为初步探讨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30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30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1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53.2±1.8)岁,患者病程在2~16年,患者不存在创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对收集的普外糖尿病30例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产生感染的病例及具体部位等进行统计,研究探讨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汇总分析有关数据,对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进行表示,对患者应用χ2检验方法。
2 结果
共有6例患者产生感染,感染率占20%。产生感染的部位主要分布为:2例患者为手术切口,占33.3%(2/6),1例患者为呼吸道感染,占13.3%(1/6),2例患者为胃肠道感染,占33.3%(2/6),1例患者为泌尿系感染,占13.3%(1/6)。分析患者产生感染的具体原因可知,较高年龄、较高空腹血糖指标、较长病程、存在并发症及较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等都是导致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3.1 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主要是众多原因导致,主要特征是慢性血糖增高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因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一些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患者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的易感性,进而产生感染,是医院感染比较易感的一类群体,其致病原因与很多因素都存在一定关系[2]。该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感染与以下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一是较高的年龄。产生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因该群体普遍具有较多的基础疾病,机体不具有较高抵抗力,体内容易受到细菌侵入而引发感染。与低于60岁的患者相比较,超过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可能产生各类感染。二是血糖指标。在空腹血糖指标方面,产生感染的患者普遍较高,高血糖患者可使粒细胞明显降低吞噬功能,加快细菌繁殖,明显降低其清除功能,使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感染。三是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在患者体内定植的菌群失调,容易造成致病耐药菌株繁殖生长较多,进而引发患者感染。四是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插管、切开气管及采用呼吸机等操作具有侵袭性,容易损坏呼吸道黏膜,对患者机体防御机制产生破坏,若不能严格消毒或规范操作就容易使原菌侵入患者体内,进而发生感染。五是在清蛋白水平指标上,感染患者数值相对较低,减少蛋白质合成,对患者机体正常代谢产生影响,使患者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可能明显增大。六是在住院过程中,各种病原体在医院中比较集中,较长的住院时间,也暴露在易感环境中较长时间,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超过60岁的糖尿病患者产生各类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了功能,降低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使感染危险性大大增加。随着糖尿病患者不断延长病程,加重了糖脂代谢异常程度,而较长的住院时间使患者锻炼严重不足,增加了呼吸道分泌物而难以彻底排出,感染危险性明显增加[3]。在手术过程中,若普外糖尿病患者应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也容易增大产生感染的几率,该研究结果也证实应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是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另外,具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指标、存在各种并发症等也都是患者产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3.2 普外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为使产生感染的几率降低,普外糖尿病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针对临床实践经验,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护理措施[4]:一是管理及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对普外糖尿病患者情况应及时进行深入了解,若存在高龄、较长病程、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其它并发症等因素,就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关注,使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对患者围术期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糖程度对手术效果及产生感染情况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围术期,应对普外糖尿病患者耐心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提高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进而使控制血糖指标和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要做好。定时协助长期卧床患者翻身,对其进行规范的皮肤护理,以保证患者卫生。四是对产生的感染征兆应尽快识别。据有关临床经验表明,普外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产生手术切口感染状况,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切口及产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使患者在临床中一出现感染征兆就得到尽快识别,以便于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五是采用消毒严格的无菌操作方法。应严格遵循医院的规范消毒制度进行,根据无菌操作规范对整个操作规程进行规范,为患者病房定时通风,是空气保持新鲜通畅,并有效控制对患者的探望人数。
3.3 预防普外糖尿病患者产生感染的护理对策
很多原因都会引起患者产生各类感染,应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使产生感染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一是对临床护理加强必要的评估。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观察,要求患者加强个人及环境卫生,对血糖指标进行合理控制。二是使侵入性操作尽可能减少,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都能接触到具有微生物学安全性的器材,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以免产生交叉感染,在侵袭性操作完成后加强相应管理,若患者病情发生好转就要及时拔管。三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合理,药物使用指征应严格掌握,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对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密切关注,及时汇报医生已作为药物使用的重要依据,使用药时间明显缩短。四是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有效改善。采用支持疗法并不断加强,可采取血浆及白蛋白的静脉输入方式等使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对病房加强管理,达到适宜温湿度,室内通畅保持新鲜空气,每日采用紫外线消毒方法,湿式清扫室内地面,使空气中灰尘菌落明显减少[5]。
5 结语
综上所述,普外临床糖尿病患者术后产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可基于对患者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采取有效措施识别控制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使产生感染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降低,以保证普外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徐欣.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2(14):114-117.
[2] 陈丽平,王煜霞,王雷.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3,5(18):89-92.
[3] 蔡於才.100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6(12):59-63.
[4] 杨晓枫.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3,9(10):82-85.
[5] 吴荣辉,金小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非发酵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6(11):72-76.
[6] 卜一珊,韩晓文,徐彦贵.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3(15):39-42.
(收稿日期: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