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2016-07-10柯招
柯招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扩建,大众化教师队伍也随之快速膨胀,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逐渐上升。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已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业务水平;教学能力;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和成人高校2790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共1145所,独立学院 303所。对比1998年590所普通本科学校,现在普通本科高校加上独立学院的数量是1998年的2.45倍。目前,全国高校的专任教师是144.03万,其中40岁以下的所占比率为63%,35岁以下的比率为47%;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率为39%,以上数据显示,教师队伍年轻化,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高级职称所占比重较小。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70~80 年代的欧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周俏纨: 2005)。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战斗力的新生力量,全面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迫在眉睫。教育部强调要推动鼓励全国各大高校建立教师教学科研发展中心;完善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使其更合理化更科学化;坚持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深入研究教学重点、难点等疑难问题;健全“老带新”传帮带机制,严格实行新开课、开新课教师试讲制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能从事某一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定向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能力为本” (郭芬: 2011)。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学院历史较短,发展速度快,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的发展不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学院的长远发展需要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结合自身职业发展需要, 应提高以下五种教学能力。
1 教学认知能力
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以教学系统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特点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不仅直接影响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挑选和分析,而且还会影响教师组织课本知识的有效性和信息呈现方式的合理性。教学认知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核心部分,体现了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沉淀,反应了教师在实践中日积月累孕育出的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业务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涵盖以下五个主要能力:(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能力;(2)对教学资源的分析能力;(3)对教学对象的知觉能力;(4)对教学情境的辨别能力;(5)对教学管理的思维能力。
2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以突出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能力。教学是互动的多边活动,也是多向传递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动态要素,做为课堂的主体,是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因此,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设计合理、时间安排科学的前提下,教师必须给学生设计安排尽可能多的课堂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扮演积极的参与者,表达自己,创造自己,完善自己。课堂设计要遵从以下三个标准:
(1)合理设计教学步骤。
(2)设计饱满的教学容量。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应避免设计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任何教学内容;其次,给学生布置质量高的有效作业,激发学生课后动脑、反思,总量要适中;最后,节假日、双休日不布置或少布置课后作业。
3 教学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是指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控制课堂,促使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所做出的准确迅速的反应能力。课堂实施调控能力的强弱集中反映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应该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掌握节奏,控制局面。通过有效的课堂调控,教学节奏起伏有致,内容轻重有变,思维张弛有度。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促成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进入角色,增强感染力。
(2)师生融洽、互相尊重。
(3)及时反馈,灵活应变。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合作、和谐的教学环境,以乐促学,激励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组织认知能力。
4 教学评价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性、注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连续、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除了给出评价和等级评分外,应根据平时观察积累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教学评价能力包括:选择或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实施评价的能力、获取反馈信息的能力。评价项目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教学目标实现与否;(2)教学内容组织合理与否 ;(3)教学实施顺利与否;(4)学生状态积极配合与否;(5)教师素养仪表端庄与否。
5 正确运用教学媒介的能力
教学媒介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或者中介,是师生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交流互动的必要工具,即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形式,如实物(教材、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机、录像以及扩音器等)、图表、动画、图像以及口头语言等,这些媒介共同形成了教学与学习的资源环境。科学运用教学媒介,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与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了解媒介的定义、媒介分类依据,各种媒介的特点以及影响媒介选择的因素能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选择与运用媒介。有效运用教学媒介,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扩大教学范围和规模;(3)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拓展思维;(4)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师生观念。
总之,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职业,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而且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基础前提。因此,进一步探讨教师业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培养路径以及构成要素,这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强化有效教学,推动新课程的深入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周俏纨.促进教师专业阶段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