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选择功能
2016-07-10郭梦晴
郭梦晴
[摘 要]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文化背景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选择的原因、选择的标准的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自身的更大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文化选择功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1 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选择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选择功能是对思想道德文化的一种主动的作用,对于 思想道德文化的整个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选择地把历 史上所有的传统文化都传承下来,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为内部运动从传统文化本身,各种文化都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新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如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就会枯竭,便会导致传统文化发展的停滞。
1.1 传统文化丰富内容及传承中出现撕伤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在漫长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丰富的内容,如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阔,以及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气都表示了中国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起点,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思想与理论是孔子整体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适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例如,中国对“儒家”的执政理念在传统社会中过分强调伦理秩序,强调权威性,强调主体性,而忽略个体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张应该保护学生的自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
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批判最为激烈。这一时期,“打到孔家店”的口号盛极一时,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变得一无是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爱国分子想要寻求救国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认为西方文明是救治中国的唯一出路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是有待商议的,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在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中,散存在各地民间的许多奇珍异宝、字画、书刊、器皿不知多少在火堆中化为灰烬。对传统文化的打击过于情绪化,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不分良莠全部否定,造成了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的严重创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其避免出现类似的撕伤。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
意识形态在广义上表现为各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像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即直接反映人的社会存在的意识和观念的上层建筑。而狭义上,则指直接反映阶级意志的思想和观念,是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思想和工具,它具有阶级性。显然,思想政治教育是狭义的术语。首先,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意识形态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自身就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原则、教育的理论都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文化价值。再者,意识形态本身制约着文化建设的方向。历史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阶级利益总是以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面目出现的。他们把维护这一利益的文化确定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决定着社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从而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指导人们的行动的社会行为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3 西方文化的挑战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步伐,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同时,各种文化之间也在相互影响。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地区之间的文化不断融合,取长补短。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西方文化展示了一种新的文化方式,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及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是追求个人利益,认为人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且在西方社会认为一个人的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利”看的比较轻,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义”,当二者发生冲突时首先选择应该是“义”。其次,西方国家非常注重法律,体现在最早的社会契约论中,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来约束个人行为。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以德治国,认为以德治国高于法制,君主应该实行仁政。再者,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西方所宣扬的是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每个人都公平的享有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首选的是集体利益,这与我国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是相同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还体现在饮食、社交、节日等各个方面。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将有效的影响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2 选择准则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紧抓文化建设,如何丰富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内容。中国的现实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历史,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不能绕过的智慧洪流。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而应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不应盲目选择。
2.1 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一直倡导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即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吸收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最典型的代表应当数儒家文化,还有科学和民主精神的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怎样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人为的对立起来。马克思学说是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吸收和改造二千年中所有宝贵事物诞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在于它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因地制宜,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自然而然的也包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创造的武器,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进一步创造的条件之一,只有两者相互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建设。
2.2 选择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文化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也是进行文化选择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的终极目标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孔子主张人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美好愿望和要达到“仁”的最高境界以便更好的建设和谐的社会。义:通假字即“宜”,即行为要符合于“礼”的规范。在人们长期发展过程对人们的精神道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维护了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智:亦“知”,作为孔子的认识论。它包括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含义。信:指待做人要诚实守信,不仅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体现在自身的道德品质上。恕:即有宽恕、容人之意。对于他人的错误我们要理解并宽容,不要斤斤计较,人非圣贤孰能不过;对待自己也要宽恕,不要生活在内疚中,犯了错误就要改正。忠:即忠诚老实。孔子认为忠表现在与人交往中,过于油腔滑调的人是不可靠的。孝:孔子认为,没有孝便没有仁,孝不只是孝顺还应该包括尊重和照顾老人。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对待兄长要爱护,人们常说“长兄如父”.对待弟弟妹妹也要爱护。
2.3 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倡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前提下,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对人还有人性的消极的约束,而是积极的推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精神动力,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分两个部分来说,首先对个体来说,这种动力表现为内在的活力;其次对整体来说,这种动力表现为一种组织上的合力和凝聚力。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要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超 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作用。因此,为了推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发展积极的、丰富的、健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文化校园环境。对于传统文化选择,要坚持以人本原则,是文化选择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匡坤涛.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D].西南大学.2010.
[2] 顾友仁.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及其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 陈建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与文化选择[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4] 孙晓华.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J].兰州学刊.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