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2016-07-10姚灵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政权力监督

姚灵丽

[摘 要]当前,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媒体形式的影响正在不断得到扩大,但媒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还是会遇到一些渠道狭窄,力度不足的挑战。为改善现状,媒体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使得政府的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进行。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可以使政府在行使政权力时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并且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最终有助于顺利开展政府的行政工作,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中国新闻媒体;行政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民众的建议意见主要是通过舆论方式传播表达,因此人们常常把舆论大众传播划等号,称之为“舆论界”,逐步地形成了新闻舆论监督。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收集社会上的不同等级人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一股舆论对行政权力的执行人员产生一种压力的监督形式。通过社会对大众的舆论对行政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行政权力的公开性,阳光性。狭义的舆论监督只是单指新闻舆论监督。当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也包括媒体监督,并且重担压身,肩负着代表群众,监督政府行政权的重要使命。当然媒体监督也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它也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改进媒体的各种不良行为,不是为了限制媒体监督,而与此刚好相反,是为了让媒体监督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加规范的表达人民大众的心声,也是为了让中国新闻媒体走在世界媒体的前列。因此重新审视和定位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具有重要意义。

1 媒体监督的概念

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腐败行为具有隐蔽性,是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所以,担心腐败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成为千夫所指的丑闻,一直是腐败分子的心病。

新闻媒体承担着尊重新闻事实和维护正义的神圣职责。新闻媒体监督,指的是以广播、报纸、卫星、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纪行为所进行的揭露、评论或抨击。要把三者监督结合即党的内部监督、司法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舆论监督是实现新闻媒体监督的重要形式,因此媒体监督对于我国加强法制监督、监督行政权力,并且对于司法公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媒体监督所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为我国庞大的监督体花卷又增添了一笔舆论监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司法公平公正以及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等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等。

2 我国媒体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中遭遇到的挑战

2.1 媒体监督渠道狭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证实,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运行使得媒体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行政部门内部监督都比以前加强,但说到媒体监督的渠道依然不畅,如政府部门不合理的闭门会议、对大众媒体的控制等。目前媒体监督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只是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而不是说要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媒体监督渠道狭窄还表现在媒体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有些敏感领域媒体不敢涉足,这就很容易形成媒体跟政府的共同利益圈,大大限制了媒体监督的效果。

2.2 媒体监督的力度不足

媒体监督的力度不足首先表现在数量上不够,只有媒体监督的数量上去了,效果才能上去,才能避免媒体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有足够数量的媒体监督是我国媒体监督的前提;其次表现在监督的层次较低,只有媒体监督的层次上去了,力度才能加强。现阶段我国媒体监督数量不足、监督层次低主要表现在:私营的媒体机构数量少、实力弱,社会大众的认可程度低;媒体监督主要集中在某些会议或者是具体的事件,而不是对决议过程的监督。

媒体在新闻报道时,要做到所报道内容与客观实事相一致,既对事件合理报到又引导人们对事件的正确思考。当下,我国媒体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对热点把握不准,不能真正地从诸多繁杂的新闻中找出关键事件;其次,对事实把握不准,夸大正面、缩小反面,有时会为了自身利益捏造事实,改变真相;再次,以偏概全,把个别当作普遍、把偶然当作必然。比如前段时间一些媒体对搬迁钉子户大加报道,再比如一些媒体对当下政府工作的不正当赞美,这也使得一些政府官员丢失了忧患意识,这就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并且加大了政府开展工作的难度。总之,媒体应当对政府权力运行作出恰当的监督,而不是利用自己手中的监督权力去谋私利,损害人民的利益。

3 改善和加强我国媒体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措施

3.1 完善媒体监督的法律法规

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媒体监督需要需要法律的保障,没有法律的保护,媒体不仅不能起到该有的监督作用,也会受到外力的控制,损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最终使其沦为行政权力运行的奴仆。在当下我国媒体监督的法律应该尽快完善,政府应当制定专门的媒体监督法律,重视媒体监督的力量,划清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分清媒体与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媒体在政府活动中的作用。在遇到问题时,媒体该做什么,该怎么报道,政府部门无权干涉。

3.2 健全媒体监督机制

确保媒体监督传达渠道畅通。公众对行政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游行、演讲、集会、发表文论等,相应地就有各种各样的传通渠道。但必须要必须保证这些舆论监督传通渠道能正常发挥传递信息、汇集信息、反馈信息的功能。

建立健全媒体监督的信息反馈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对行政权力的媒体监督,必须注重社会效果,切实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公众舆论批评和揭露的不正之风与坏人坏事,和被“曝光”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采取行动进行查处,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认真加以解决,并及时迅速地将解决问题的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布,使公众对所关注问题的监督最终有个结果,做到有始有终,从而保证新闻媒体监督对行政权力的效果。

3.3 营造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体主要由媒体,政府和公众三方面组成。他们之间是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关系。媒体监督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权力,即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执行的情况以及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而公众是媒体监督的权利主体;媒体是实现公众监督的主要手段。为营造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政务公开。通过行政公开,向公众说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让群众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增强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体现了行政的民主。

第二,要积极争取使公民参与进来,积极收集公民对于国家事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及得到整改,增加公众对政府办事的放心度。

4 结论

媒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在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媒体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力度不足,在对事实和热点的把握中还有很多问题等。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权利机关对媒体的制约使得媒体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我国媒体独立的舆论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这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和社会因素的制约,最后,媒体监督法规不完善,这使得媒体客观、公正的舆论得不到保护。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措施:第一,建立健全媒体监督法制,在立法上给予媒体独立监督的权力;第二,健全媒体监督机制,媒体监督应当有具体的监督机制,而不是随意监督,随意报道;第三,营造良好的媒体监督氛围,媒体监督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弘道,姜斌.司法公开的价值重估——建立司法公开与司法权力的关系模型[J].政法论坛,2013(04).

[2] 杨曙光.对行政监督主体的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04).

[3] 刘均匀.论新闻监督权的宪法权利意蕴[J].求索,2006(07).

[4] 程泓钦.浅析对我国行政权力的网络舆论监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5] 郭强.对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监督体制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6] 周美辰.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5(12).

[7] 肖莎,张珍源.简析新闻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J].新闻传播,2015(24).

[8] 蒋晓玲.论行政执法的新闻媒体监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9] 钟银意.论新闻媒体监督在行政问责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9).

猜你喜欢

行政权力监督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下放路径研究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完善监督机制防范拆迁领域职务犯罪
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确保高校二级学院权力健康运行
论公共利益的法理学相关概念辨析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