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社会主义

2016-07-10丁亚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丁亚琳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中、在学习锻炼中、在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坚持实践,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原则,更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人民的实践活动创造着社会的文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才是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被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证明了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历史文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一段过程,它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完善的一段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其社会思想开始于早期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比如我们熟知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尽管早期是空想,但是在人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实践追求中,逐步得以实现。实现的过程,是人们实践的过程,也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和创造的过程,也是社会在生产和生活结构上得到不断改变和完善的过程,也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著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实践与理论的颠倒问题,本未倒置,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就是表面感性理论,不是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脱离了实践与人的关系。“哲学家们知道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却没有找到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这一观点突出了对哲学功用的说明,哲学只有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才叫哲学,是人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哲学是指导世界生产生活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实践的哲学。

一些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比如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实践”这一概念介绍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阐述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发展规律。卢卡奇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历了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忽视了人和历史的作用地位,转向了唯心主义的“庸俗化”、“自然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社会历史性观点充分说明,实践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历史性。葛兰西“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发展,是现代哲学,也有些学者说现代的哲学就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而来。葛兰西认为从特定的历史阶段出发,认清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主观与客观的相统一。但同时,葛兰西不赞同将人们实践和认识的客体界定为呆板的、纯粹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他认为呆板的、纯粹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客体,从而使客体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包含了人的实践活动,即满足人需求的价值实体。柯尔施认为,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不能割裂地理解历史的意义,而应当从人的实践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历史,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活动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在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应该拓宽人类历史的研究领域,将自然界纳入其中,反对对于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人对环境的改造。在这些基本观点下,柯尔施强烈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错误地形成对物质的崇拜和对主观意识、客观存在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人的本质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认识和体现的,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也即是社会实践的结果。

进一步地,针对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唯物辩证法、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历史社会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具体问题,从自己的视角进行了完善、补充、改进和解释,试图真正地阐明“实践”这一本质问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实践与人的辩证关系。长久以来,我们党探索研究着马克思主义精髓,渐渐地全面掌握了实践理论的观点,党坚持与时俱进,紧抓时代的特征,把实践观的理论紧紧结合实际进行运用,丰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于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实践理论观点,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理论。

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我们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东方大国饱受侵略和剥削,国家和人民失去了独立和自由。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封闭的国人也渐渐打开了心扉睁眼看世界,这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科学民主、什么是现代化,也知道了我们和西方的差距。为此,谋求民族发展和解放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在此过程中,尽管走了些弯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后,那些马克思主义学者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找到了通向光明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我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随着历史的发展,国际政治形势不断变化,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跟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受到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新中国在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且在这以后得到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推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让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落后的面貌,而且还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特色理论。

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每一次的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完美结合的成果。30年的发展时间,世界形势天翻地覆,国内状况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政治状况的不同、经济模式的变化、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涌现,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这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越发复杂多样,伴随而来的是国家安全形势也天翻地覆。社会形势的变化使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新的巨大的难题。面对着复杂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式,在一步步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党不断地与时俱进,应对新挑战、新课题,在世界和国家的变化中始终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召开及相关决定以来,中国共产党携手全国各族人民,以一个中心、两个最基本点为主要原则,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从而真正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的探索—改进—完善—发展中,我党依据自身国情,使我们焕然一新的走上国际舞台,中国的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立足于当代中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和发展的方向和基础。马克思理论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当时的时代历史的产物,同样也需要在时代变化和实践中不断更新、创造、发展,让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和活力。全球巨变和文明进步、科技发展,实践、劳动、工人阶级等等概念展现出了新的视角。这些都呼吁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时代的前列,开辟新观念、开展新工作。

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必须有所舍、有所得、有所突破、有所创造。要摒弃局限于历史条件下的对社会主义空想式的个别论断、要打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的解读、要抛弃对马克思主义牵强附会的理解、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鼓足勇气、坚定不移、推陈出新、丰富自身,用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可以被人们接受的,同时还取得丰富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一个想法,到一步步论证到一次次实践,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推进,到一次次改革,在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国家的富裕与强大、人民的安康与幸福、教育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科技的进步等等,都是实践的结果,在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吸引力才得以发挥,这都是在实践中得以丰富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只能结合自己当前的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够使我们的发展既体现出时代性,才能把握好规律,还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的实践能动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只有坚持不断的相信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明确方向,才能达到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平衡发展,人的物质文化得到全面满足。所以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 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出版社,1990.

[3] 刘卓红.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M].人民出版社,2006.

[4] 李楠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及其现实意义[M].哈工大出版社,2004.

[5] 韩小斌.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现实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

[6] 文大稷,秦在东.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J].社会主义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