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

2016-07-10陈琳刘家顺陈朝晖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促进

陈琳 刘家顺 陈朝晖

[摘 要]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法规体系更新慢、企业财务成本高、金融创新的方向存在偏差、小型银行发展有待加强、民间借贷未得到正确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向准确性有待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主要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创新融资方式、创新金融监管服务、创新金融管理技术、创新金融体系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地位随之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世界经济结构整合步伐加快、风险与日俱增和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恶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环境并不十分乐观。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和结果,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换句话说,金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实体经济效率提高互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如何充分利用金融资源、积极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和发展是我们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金融创新是金融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提高金融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研究宗旨,金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中心研究问题,达到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运行、一致发展是研究目的。

1 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

作为和实体经济对应的虚拟经济领域,金融交易过程本身是不会创造出任何社会财富的,金融只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本要素交易平台,所以要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金融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肝胆相照、彼此依存。

1.2 存在的若干问题

1.2.1 法规体系更新慢

金融法律法规的落后,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使得法律对相关金融行为的解释和保障作用越来越薄弱。要积极努力打破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这一制约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立法速度。

1.2.2 企业财务成本高

想要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就要改变卖方市场依然是目前我国资金市场的主导市场的现状。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贷款合同中写明的名义贷款利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贷款费用要由企业承担,贷款贴息、存贷挂钩等满足银行的存款回报要求的额外支出也要由企业负责。

1.2.3 金融创新的方向存在偏差

近年来,粗放式经营、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创新的情况在我国的金融创新中依然屡见不鲜,片面追求规模、机构、利润的金融创新屡禁不止,“一切向钱看”是金融创新者的目的。结果出现了许多不仅没有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反而加重企业负担的金融创新的情况,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造成很大阻碍。

1.2.4 小型银行发展有待加强

我国的企业规模结构发展速度大大提前于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效率。简而言之,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银行还比较缺乏,而比较偏好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贷款的大银行随处可见。缓解这方面矛盾,加快发展小型银行是我们应重点努力的方向。

1.2.5 民间借贷未得到正确引导

体制外金融即民间借贷被人们轻视以至否定的现象已延续多年。事实上,我国民间借贷一直存在并高效运转着,而且规模远超出人们想象。正视和发挥民间借贷的作用,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地方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问题。

1.2.6 信贷资金的投向准确性有待提高

首先,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的不良市场反应,究其原因还是金融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业务的同质化严重引发的。其次,拒绝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只贷款给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企业是许多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避免不良贷款,换取资金投向低风险的普遍做法。

2 对策及建议

2.1 全面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需要创新服务方式

2.1.1 针对“难点”开展创新是关键

创新内外部机制、加快推进普惠金融,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难等突出问题,针对薄弱领域和弱势群体更要满足不同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实现金融的包容性增长。

2.1.2 针对“热点”开展创新是基础

首先,提高“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质量。化解上学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住房难的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其次,银行网点服务要加强。比如说积极进行柜面管理模式的创新,努力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最大限度提升客户体验,重点解决客户办理业务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总之,提高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金融服务--银行网点服务的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

2.1.3 针对“重点”开展创新是保障

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的主要手段必须包括金融这一重要方式: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基础性作用,途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用金融创新推动,最终要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2.2 拓宽融资渠道需要创新融资方式

2.2.1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

拓宽融资渠道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充分利用好我国民间资金充沛、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这一优势。

2.2.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才能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良好融资结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银行业机构与地方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量身打造综合性融资方案以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2.3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需要创新监管服务

2.3.1 强化监管效能建设

想要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必须大力弘扬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提高监管精细化水平。

2.3.2 强化差异化监管政策

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降低机构准入门槛、降低风险容忍度等方式对三农、小微企业、绿色信贷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和支持。

2.4 节约社会交易成本需要创新管理技术

2.4.1 提高金融服务附加值

要引导鼓励金融业在以传统业务为基础的前提下,发掘客户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改善产品单一、层次较低的问题,充分配置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多种资源,拓展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开展交叉销售。

2.4.2 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

首先,金融机构应把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结构作为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积极主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融资方案。其次,金融机构要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摒弃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创新金融服务定价管理机制。第三,发挥金融的普惠性,对弱势群体,切实践行社会责任,坚持保本微利定价。

2.4.3 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一优势,金融服务效率实现了成倍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一机遇进行金融服务创新,通过网络拓展融资、理财、移动金融等业务,加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其渗透力,达到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和客户的交易成本的目的是所有金融机构努力的方向。

2.5 提升金融服务均衡性和充分性需要创新金融体系

2.5.1 扩大金融机构服务网络

把金融机构向金融服务薄弱的农村地区延伸,就必须制定科学的以“服务充分、竞争适度”原则为宗旨的发展规划。解决好金融业基础服务的关键在于利用技术手段和便捷方式推进普惠金融,比如积极推进村镇金融机构组建工作,争取村镇金融机构县域全覆盖;通过布设自助银行设施,推动“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的早日实现。

2.5.2 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

增强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需要深化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合理优化金融资源,提升发展层次,把握发展方向,还是要以专业化服务、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为手段。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郭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创新驱动机制[J].学术研究,2015(2).

[2] 洪银兴.论金融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5(1).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促进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