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探究

2016-07-10韩立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小麦

韩立国

[摘 要]小麦多生长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但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面临的比较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农产品的产量提高造成极大的限制。因此在对农作物的种植方面,要培育和筛选出抗旱抗盐碱的农作物品种,以保证干旱盐碱地的农产品产量。本文就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和沧麦6005四个品种在干旱条件下耐盐农艺性状。

[关键词]干旱条件;耐盐;小麦;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1 干旱、盐碱地区小麦耐受力研究现状

我国北方地区是小麦的主要产区,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较多,因此对小麦的耐旱方面研究比较突出。在山东河北等地区则以小麦的耐盐碱研究比较突出。但是结合两者的研究较少。不过很多地区盐、干旱等因素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共同的环境因素。如位于河北黑龙港地区就同时包含盐碱和干旱的问题,其小麦的生产工作同时面临这两方面的问题。因此筛选出抗旱耐盐的小麦品种,对类似这一地区的意义显著。

2 干旱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实验

选取来自河北沧州市的的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和沧麦6005,这四个品种,都是推广于河北省黑龙港流域的麦区旱薄地种植的。

2.1 小麦品种的耐盐碱实验

四个品种,分别挑选大小及饱满度均等的种子,并将之用蒸馏水清洗两到三次。用次氯酸钠(浓度2.5%)浸泡种子5分钟。最后用蒸馏水再次冲洗五到六次。第二阶段,用消毒锅的种子平铺于培养皿之中,注意培养皿之前应先铺滤纸。再在加入培养皿加入蒸馏水,直浸泡种子到露白。之后选生长状况较为一致的幼苗,放置在带小孔的滤纸上。准备带营养液的三角瓶,将幼苗分别置于三角瓶中,每瓶大约5到10株。再经过22度的光照培养,幼苗长到2 叶1 心时可进行盐处理,浓度梯度为0、100 mmol·L-1、200 mmol·L-1 NaCl 3 个。盐处理的10天以后,需记录根与苗的生长情况。耐盐碱实验要进行2 次生物学上的重复过程。

2.2 小麦品种的耐旱实验

将四种小麦品种在某农业试验站进行种植工作。在相同盐碱地质条件下,进行统一批次的种植,记录10 月至次年5 月小麦的全生育期降水量43.3 mm,第二年10月到第三年5 月的总降水量为131.3 mm。而据统计,华北地区的冬小麦生长期需要耗水量平均在450 mm左右。测试地区生长季降水不足,需要进行灌溉补给辅助种植。不过为例测试品种的耐旱性,测试过程中不灌溉。待小麦成熟收获后,四个品种,每个随机选十株左右对比。测量其产量、籽粒重及其相应的经济系数等农艺性状。

3 干旱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结论

经过上述的实验研究和记录,再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经过初步的试验,100 mmol·L-1NaCl 条件中,沧麦6001的根和苗的生长量高于其他沧麦;在200 mmol·L-1NaCl 条件中,沧麦6002则在根与苗的生长量表现优异。

沧麦6001,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43天。幼苗半直立,叶片窄长。株高83cm,成株株型紧凑,茎叶有蜡质。白粒,硬质。穗粒数28个,千粒重41g。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

沧麦6002,冬性。生育期244天左右,比对照沧6001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1.0万左右,穗层整齐度一般。株型松散,旗叶较大下披,株高88.3厘米左右。

沧麦6003,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形较紧凑,株高87厘米左右。亩穗数41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短芒,红壳,自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1.7个,干粒重35.3克,容重767.2克/升。生育期244天左右,比沧6001品种晚1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

沧麦6005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51天左右。幼苗匍匐,叶色灰绿,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松散,株高84.2cm。穗纺锤型,顶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1.9万,穗粒数32.2个,千粒重38.7g,容重777.9g/L。

单株籽粒产量与穗粒数、小穗数、分蘖和单株生物学产量等呈现的是正相关的关系,与经济系数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所以穗粒数、小穗数、分蘖和单株生物学产量这四个农艺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株籽粒的产量。因此可分析得出,想在干旱的条件下,提高耐盐小麦品种的经济系数,就必须提高上述四个农艺性状。不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旱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的籽粒存在不够饱满的情况,可能是干旱情况下,耐盐小麦品种的灌浆不足所造成,这影响了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

4 结语

综合试验结果,沧麦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为盐碱干旱地区提供了耐盐、抗旱且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资源。培育及筛选出即耐盐又抗旱的小麦品种,对兼具干旱和盐碱地区的小麦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培育的同时还需对小麦耐盐耐旱的生理机制及其分子机理更加深入的进行相关研究,这样才能为耐盐及抗旱小麦品种的进一步改良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袁海涛,傅秀云,郝鲁湘等.耐盐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96(05).

[2] 李树华,许兴,惠红霞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及农艺性状反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0(04).

[3] 马洪波,宁运旺,陈杰等.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2(06).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