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三大主体的效益分析

2016-07-10王小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产品

王小魁?

[摘 要]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民众的生活甚至民众的健康,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目前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便利性,同时也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的必要内容,更是落实相关责任不可或缺的途径。为了能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在我国能顺利的建立与发展,其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它们都能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作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一种行之有效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在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得到应用,并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项新技术壁垒。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开始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试点建设。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主要由企业的加工与销售、消费者的参与、政府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三者是否很好地参与到其中将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能否更好的实施和推行,因此对三者的参与意愿以及效益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1 企业作为主体的效益分析

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建立可追溯系统的主体,其参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向消费者传递所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二是在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的召回,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虽然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愿意加入到产品质量追溯的体系中来,但是,由于我国的部分农产品合作组织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规模比较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仍然是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建立可追溯系统的主体使其走向成熟的巨大因素。

1.1 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成本的构成

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其在建立可追溯系统中都要考虑投入的成本,如果投入的成本预期会大于收益,这时企业会考虑要不要加入追溯体系。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成本组成主要有:产品标识成本、信息采集成本、其他成本构成。

1.1.1 产品标识成本

产品的标识是建立可追溯系统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在标识过程中也会带来多项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引进编码系统(如EAN、UCC系统)成本、使用标签费用和采用人工或机器贴标签时所产生的工资以及机器购买和磨损所产生的费用等。

1.1.2 信息采集成本

信息采集主要包括对提供的农产品原材料信息采集和加工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其中食品加工信息采集又包括信息收集与信息记录,这两个环节所带来的劳动耗费、材料耗费或其他费用统称为信息采集成本。

1.1.3 其他成本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后对于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管理费用。(2)建立可追溯系统后需要企业内部的员工提高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员工的培训会带来额外的费用。(3)建立可追溯系统后企业需要协调供应链上各方的利益,可能带来协调的成本。

1.2 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收益

企业建立追溯系统所得的收益也有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

1.2.1 显性收益

显性收益中包括产品价格上涨之后所得的收益与政府可能的补贴。有可追溯性的产品相对于普通产品来说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因此所得的收益也会比普通产品相对高一些;政府的补贴是指政府对那些建立可追溯系统的企业采取多项激励措施,包括直接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等优惠政策。

1.2.2 隐性收益

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带来的隐性收益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能及时避免的损失、实现产品品牌化、差异化带来的收益、企业信誉的形成从而使产品销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以及企业品牌效应所带来其他的隐性收益、供应链效率的提高所减少的成本等。

综上分析,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时,只有当从政府和消费者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生产具有可追溯性产品的成本时,企业才有建立可追溯系统的动机。

2 消费者在建立可追溯系统中的效益分析

2.1 消费者参与质量追溯的成本

对于消费者来说,参与产品质量追溯所付出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即参与质量追溯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2.1.1 显性成本即获得可追溯产品上涨的价格,一般加工企业或者合作组织参加可追溯体系之后为了收回付出的成本都会相应提高产品的价格,这是消费者所付出的主要的成本。

2.1.2 隐性成本即时间成本,消费者为了更好地了解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及能买到更好地产品,不得不额外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关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相关的知识和法律法规等。

2.2 消费者参与质量追溯的所带来的收益

消费者在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中能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产品的质量有保证。比如说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中购买了可追溯的产品,不仅能确保产品的质量,而且在购买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查明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并追究其责任,从而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3 政府参与产品质量追溯的效益分析

政府部门作为交易市场上一个特殊的结构,它既不直接参与供应链的建立,也不直接影响市场的正常交易。政府主要是通过一些必要的政策来稳定和维持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加入质量可追溯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使企业之间按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平竞争,二是增加消费者辨别真伪的能力,三是可以减少消费者的风险。另外政府参与质量追溯体系所付出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给予各种形式的补助政策。政府参与质量追溯体系的收益并不是直观的表现出来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能更好的履行维护消费者权利的责任

政府加入到产品质量追溯之后,可以通过强化对行政权力机构以及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减少在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出现,更大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权利。

3.2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直接推动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民众安全和健康的权利不能得到保护,不仅会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也会打击公众对政府所具备的执政能力的信心。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执政为民、维护公众利益的实事。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工作,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实施和促进,以此来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3.3 有利于实现政府的目标

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放在突出地位,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和身心健康,促进我国食品市场安全、高效发展,因此政府加入质量追溯体系对于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非常重要。

4 建设可追溯体系中三者目标的统一

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其自身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消费者方面,其虽然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但他们对追溯体系的认知相当的缺乏,在没有真正了解到追溯体系的作用时他们不会主动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商品。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消费者买到可追溯的产品后,如果他们认为可追溯的产品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他们就不会再次购买。当消费者的需求降低时,企业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的增加就更加不会参与或者实施可追溯体系,从而影响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实施。所以说不管消费者还是企业,在建立可追溯体系过程中利益都是相关的。

如果想使追溯体系更好的建立,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激励消费者和企业,使其能更好的融入到体系中来。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质量追溯体系的实质;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不仅能减轻消费者的顾虑还能减轻企业的负担。不过,从另一方面考虑,政府也应该起到对企业监管的作用,并且监管的重点应该以鼓励和信息监督为主,鼓励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监督企业提供的可追溯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能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发布关于产品信息的可信任程度,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现象。只要能使市场中三者的目标趋于统一,我国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就能更快,更好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秋红.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

[2] 姚洁.消费者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影响[J].科技风,2013(09).

[3] 王慧敏.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与购买意愿分析——以北京市消费者生鲜猪肉消费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S1).

[4] 廖利民.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5] 孙莹.我国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职能研究[D].辽宁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