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壤有机质经济效益评价

2016-07-10付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

付霜

[摘 要]猪粪还田模式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农田有机质提升关键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示范地数据为基础,利用净现值、年利润率、盈亏平衡分析等方法评价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实施该模式的年利润率前3年为负、第4年起年利润率大于零、净现值为12720.7元、投资回收期为6.34年,说明实施该模式前期效益不太理想,但整个时期该模式的经济效益良好。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该地区的农业补贴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户的实施意愿,促进该模式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猪粪还田模式;有机质提升;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661 [文献标识码]A

耕地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不能替代、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有机质是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户已进入施肥-产量不见增长-加大施肥的恶性循环,这种循环体系下施肥量逐年加大,但产量却并未随之增长,而且其严重破坏了土壤质量。这一现状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川省也提出了相应政策鼓励对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进行大力推广。但从2006年开始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至今,仍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评价有机质提升的经济效益,导致各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对已实施项目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这些项目实施的结果如何,到底能给农户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多久能回收成本、农户的意愿等都是急需评估的。

1 文献综述

目前的学者都集中在对有机质提升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少有学者系统研究土壤有机质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从农户的角度来评价有机质提升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几乎没有。但也有学者对其他农业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王勇民等(2005)对北方“三位一体”沼气模式采用成本效益法,计算相关财务指标,评价其带来的经济效益。高春雨、毕于运(2007)运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方法对洛川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配套”模式户收益明显优于非模式。陈明波、汪玉璋(2014)对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的财务净现值和财务内部收益率及投资机会比较,发现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经济效益显著。贾效成等(2015)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营造油茶林进行益本比、投资收益率和净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海南营造油茶林的投资收益率比较高。许应萍、陈静等(2015)以石油液化气和电能2种替代能源为参照,用沼气池为例采用成本法对户用沼气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财务净现值>O,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机会成本,投资回收期<4年,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潘志伟、刘学录(2012)采用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静态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平凉市大寨回族乡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

通过对不同学者研究经济效益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目前利用净现值等财务指标评价技术可行性是一种比较普遍、成熟的评价体系,有机质提升符合一般农业项目的特征,适合运用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方法。故本文采用成本效益法评价猪粪还田模式的经济效益,为加大农户实施该模式的意愿和该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 猪粪还田模式简介

示范区的土壤类型为黄壤,其质地介于砂石和黏土之间,兼具两者优点,保水保温、通气透气性能均较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农业土壤。但由于农户长期不均衡施肥,严重影响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土壤板结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该模式在示范基地选定了2000平方米的田块,进行田间试验,对田块划分小区,测定了试验前后的土壤基本理化物理性质,并对猪粪还田在作物全生育期间对有机质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将分析猪粪还田前后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目前试验已进行3年,土壤有机质增长率分别为4.22%、5.91%、7.89%,根据相关农业专家的预测,第4年起土壤有机质的增长率为10%。各年土壤有机质预测的动态变化如下表1所示。

3 猪粪还田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结合四川土壤的特性和历史统计数据,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5g/kg后,再增加猪粪的施用量土壤有机质并不会高速增长。由表1知实施第1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达26.38g/kg,故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周期为10年,其后由于有机质每年消耗很少,落叶等腐烂又会自然补偿有机质,所以有机质含量达到目标值25g/kg后几乎不变,即从第11年开始不再需要施用猪粪。所以在评价该模式的经济效益时,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10年,此阶段的成本效益与猪粪还田模式的实施进度密切相关;第二阶段为第11年以后各年,此阶段的有机质含量已达到稳定状态,不再需要实施猪粪还田。

本文将运用差量法评价猪粪还田模式的经济效益。差量法是以两个不同方案的差异额损益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差量损益决定方案取舍,是目前运用较广、操作简便的一种评价方法。

3.1 差量成本

3.1.1 原材料成本

猪粪还田模式的原材料为猪粪,猪粪是由示范区附近的新品川健康养殖基地提供,且使用前已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处理,该模式共需猪粪6000公斤,每公斤0.1元,故原材料成本每年为600元。

3.1.2 翻地成本

采用猪粪还田模式后,每年都会进行翻地操作,目的是为了疏松土壤、消灭根岔、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互换位置、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均匀分布。租赁公司一般按每15元/666.67平方米收取租赁费,故翻地成本为45元。

3.2 差量效益

3.2.1 节约的肥料费用

采用猪粪还田模式后,土壤肥力提升,肥料的使用量会大大降低。采用猪粪还田模式后节约的肥料费用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前3年节约的费用为已实施过程中的实验数据,以后各年节约的肥料费用是根据前3年平均每单位有机质节约的费用乘以当年有机质增加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2.2 差量产量

采用猪粪还田模式后,小麦产量前几年逐年上升,后面年限产量处于稳定状态。实验结果表明与未采用该模式相比,小麦产量也不在变化,其带来的差量收入为表3中差量总收入与节约的肥料费用之间的差额。

4 经济效益分析

4.1 年利润率

年利润率是指年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差量利润率,等于差量利润总额除以差量收入,结果图表3所示,该模式前3年的年利润率均小于零;第4年开始年利润率为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第11年起,以后各年的成本、收入固定不变,所以差量利润率也稳定于98.60%。

4.2 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般农业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均取9%,故本文以9%为基准收益率,则其净现值各年情况如表3。

4.3 盈亏平衡分析

图1中的A点(105.02,645)为该模式的盈亏平衡点,该点表示此时猪粪还田模式的差量成本等于差量总收入,即差量产量为105.02kg时处于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状态,此时的产量刚好使农户的收入满足成本要求;当差量产量位于105.02kg之下时,差量成本大于差量总收入,此时处于亏损状态,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尽可能的使亏损值降到最低;当差量产量位于105.02kg之上时,差量成本小于差量总收入,此时处于盈利状态,且随着产量增加盈利能力越好。所以差量产量为105.02kg以上才会有差量利润,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才有盈利,因此,差量产量应以105.02kg为目标,农户和各级政府应施用各种方法使差量产量早日达到105.02kg。

4.4 敏感性分析

由于差量收入受经济情况、市场供需、通货膨胀等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其变动较大;原材料含内容多、随着后期的大量使用,可能出现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所以有必要进行敏感性分析。其中以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为分析指标,原材料、差量收入为不确定因素,分析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的变动情况。假定各因素的变化幅度为-20%、-10%、10%,变化后对净现值的影响如表4所示。

5 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猪粪还田模式的年利润率前3年虽然为负,但各年利润率均呈上升趋势直到第11年,利润率趋于稳定。该模式前3年净现值小于零,第4年的净现值为147.53元,以后各年净现值均大于零,最终的净现值为12720.27元,就净现值角度而言,该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该模式投资回报期为6.34年,说明模式的回收期较长。当原材料成本变动10%时,引起净现值变动329.96元,投资回收期变动0.56年;当差量收入变动10%时,引起净现值变动1601.99元,投资回收期变动0.60年,说明在模式实施过程中,农户对收入更为敏感,且原材料成本和差量收入的变动对投资回收期的影响不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机质提升前期处于亏损状态,收益较慢,且投资回收期长,所以目前农户没有意愿实施该模式,积极性不高。

但是猪粪还田模式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如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活性、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高产等。此外,猪粪还田模式的生态效益也相当显著,能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卫生状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尽管该模式前期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该模式必须进行大力推广。面对农户没有意愿,但又必须要做的矛盾,当地政府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实施该模式的补贴,让农户在实施的前几年不至于亏本,提高农户的实施意愿;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该模式带来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及传统施肥对土壤危害的宣传,使农户增强对该模式的认识,从而促进该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讯作者:丁一)

[参考文献]

[1] 王勇民,等.北方”三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经济评价[J].可再生能源,2005.

[2] 高春雨,毕于运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以陕西洛川县“果-畜-沼-窖-草”模式为例[D].会议论文,2007.

[3] 陈明波,汪玉璋等.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经济效益评价与存在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9).

[4] 贾效成等.海南省发展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5.

[5] 许应萍,陈静,陈明波.江苏省中部地区农村户用沼气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6] 潘志伟,刘学录.土地整理中土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节能改造实例
运行评价体系在温州电网应用分析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