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运用人体机能达到完美的歌唱

2016-07-09西艾力窑·吾布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共鸣呼吸喉头

西艾力窑·吾布力

摘 要:一个好的歌唱者则应该擅长运用自身的乐器——人体器官,挖掘并创造出声音的最大魅力,从而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本文从自然的生理机能介绍入手,到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建立科学的声音状态,旨在建立正确的完美的歌唱理念。

关键词:呼吸;声带;喉头;共鸣;胸腹式呼吸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98-01

纵观声乐艺术历史的长河,人们一直对科学的歌唱方法不停的进行研究。有人把人体比喻成世界上最精良的乐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歌唱状态下,人体内部器官协调运动,时紧时松,有张有弛,其中每个动作的细致分工与密切配合达到一个近乎高度精密的程度。歌唱者只有对发声器官十分了解,才能自如控制,全面配合,达到完美的歌唱。

歌唱是表演艺术。它是生理学的,也是心理学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自然素质为前提,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因素是先天的遗传和后天实践的共同产物。声乐表演艺术也是一样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由于各种的原因所造成的紧张情绪,以致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在声乐表演艺术学中俗称“怯场”。因此,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但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两者是所有声乐表演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声乐表演常出现的心里问题是舞台经验不足,舞台经验不足是产生不良心理因素的根本原因。舞台上和琴房里的环境氛围不一样。在琴房,面对着老师一个人演唱,并有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所以脑子里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目标。而到了舞台上,下面有很多的观众,还有舞台灯光,音响,环境与氛围便截然不同。因为这些不同,从而使歌唱者在心理上有了变化。脑子里没有了明确的目标,还出现杂乱无章与歌唱无关的想法。这时如果歌唱者没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控制与调节情绪能力较差,一上台便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发抖,气粗,尿频等现象,从而使歌唱者不能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肺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的“源”。在肺的底端连接着一片肌肉,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横膈膜,它虽然是呼吸运动的重要器官,但不能全部由它负责,还需要呼吸肌肉群的共同运动,所以也一定要加强呼吸肌肉群的训练。

一般来说,呼吸的方式大体分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而在声乐教学中,被普遍认为的歌唱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特征是气息比较有深度,腹部、腰周边明显有力量可以支持,这种力量的运用也可以延伸到小腹部,基础比较扎实。刚开始练习时可以较多地采用鼻子吸气,找到气息的吸入状态并养成习惯,然后可以逐渐以鼻为主口为辅共同进行吸气,而气息进入位置应该仍然保持喉咙、肺部、腰部的深度以及肌肉的支持,形成有力的呼吸运动,我们把它称为“气息源”。

与发音有关的的人体器官包括:声带、喉头、等。

声带在歌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人体这件乐器的发声体。发声时声音越低,声带的振动频率就越少;声音越高,声带的振动就会越多。平时,对声带的使用和练习,要从自然音做起,不能急躁,练习到一定程度,等声带适应了歌唱时所需要的韧劲和柔劲后,利用中音的感觉,再慢慢向低音和高音发展。

除了声带外,喉头是一个与发声有关的重要器官。在歌唱过程中,喉头位置的高低对声音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歌唱中,准确的喉头位置是很难把握的。提喉和放喉两种动作也是一对矛盾。当提喉肌组用力收缩时,放喉肌组一面伸张一面又保持一定的抗衡力;当放喉肌组收缩用力时,提喉肌组一面伸张又一面保持一定的抗衡力。因此,提和放的最优分寸感应该统一于科学和艺术的需要之中。

人的共鸣腔体有很多,根据振动源的频率高低在各个不同的共鸣腔体引起共鸣。在歌唱运动中,我们一般认为可分成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三个区域。

口咽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对声音的丰满、音色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对于歌唱的吐字咬字更是十分关键的部位。

一般认为,胸腔的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的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例如一个男高音或者女高音,在唱出高音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胸腔共鸣成分,如果我们憋紧了胸部,气息不能流畅,不能产生胸部充分的共振现象,那么这个高音也是比较僵硬紧张的,缺乏动感和感染力的。

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它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往往因为缺乏头声,却又想得到比较大的音量和饱满的音色,在高声区和较高的声区出现撑喉咙现象,不容易传送很远。男中低音和女中低音声部也需要头腔共鸣,不能满足于局部的声音效果。

我们的声乐学习正如建房子,应先打基础。这些声乐基础训练就要依靠我们人本身的自然生理活动,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参考文献:

[1]雷礼.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甄立夫.科学练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共鸣呼吸喉头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浅析流行唱法中喉头位置的选择方式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感染控制管理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