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创新的几点认识

2016-07-09史景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物像国画家作画

史景妍

摘 要:中国画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它之所以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根源于众法皆妙,植根于传统,更重要的是在于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国画;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51-01

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并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诸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些潜移默化的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讨论和面对的问题,这里我浅谈国画创作的几点认识。

一、立意

立意是指一幅作品主题思想的确立。“立意为先”,画中才有奇意、有变化。这是中国古代画论所强调的。所谓“意”是指意识、精神。清代方熏在其《山静居画论》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意”是从哪里来的? “立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客观现实,而并非出自画家的主观臆造。国画家除了深厚的功底和文化素养外,还必须深入生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才能形成成熟的构思,宋代画家文与可有“胸有成竹”之美称,即为了画好竹子,他种竹又观竹,在他动笔作画之前,心中就有了竹子的形象轮廓,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的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如果创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内涵的作品,当然也就不能给予观者这一感受,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二、造型

中国画是以线造形的,它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线条所代表的含义非常丰富,它往往不是单独指示物像的一根线,而多指精神层面的物像关系,是源于自然而升华于心中的“意象”,不以实际物像为准绳,而以符合心、眼、手需求为标准,有实也有虚,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含量,是概括、抽象出来的东西。它可以表现造型,表现空间,通过它的干湿浓淡、穿插走向显示物体的空间走向,通过它的重叠隐藏和显露可以表现层次。它变化多端,形式多样。古已有“书画同源”一说,中国画线条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使得它富有生命力,画面也就生动引人。就中国画创作而言,无论是采用何种笔法线条,还是造型中讲究的方圆曲折,直到构图上的倾势与起伏,递情与转接都需要有力度与动感的表现,努力探索出动极则静、静极则动的个性画境意识;所以线条的抽象和多变使得它具有表情达意的独特性,也就有了情感承载的功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也只有这种高度的形式表现的巧妙运用,才能创造出生机勃然,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三、构图

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将所要表现的物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布置,构成一个艺术整体的画面叫做构图。中国画的构图特点,植根于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因此,中国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自由灵活。构图的法则形式虽然多变复杂,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构图是否切题,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在其长期的发 展演变中中国画的构图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再如“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等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四、写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生,是国画家贴近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最为直接的手段, 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创作与外界客观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写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夸张、大胆取舍。因为写生是为了创作,所以写生是有选择性的。有时需要写生整体的形象,有时要写生局部的物象,有时可以写生一枝一叶,有时则需要表现完整的对象,有时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大胆地剪裁,通过写生加强画家认识生活、感悟生命的能力。 画家创作最终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某种感悟,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并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万象的深切体会,只有我们深入的进入自然,才能深入的领悟自然,进而领悟生命本身,清代画家石涛说“笔非生活不神”,关在屋子里瞑思苦想闭门造车,对物象的生长规律、形体变化及结构特征全无所知,创作出的东西就会教条概念化,更无生动可谈。无论怎样,写生是为创作服务的,它是对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最佳能表现物象的精神气质和表现画家思想的必备基本功。

参考文献:

[1]方熏(清).山静居画论[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2]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物像国画家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游子丹青弘国粹——记响水籍国画家胡祝三
墨水作画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意象与物象
物 像 权
——可看得见的权利
以情感创作作品,用画笔传递精神——访国画家袁鹏飞
与命运抗争的国画家——傅小石的艺术人生
庐山拾遗
指纹来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