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宿舍环境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现状调查及引导路径

2016-07-09张汛刘瑜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6年5期

张汛 刘瑜

【摘 要】近年来,国内高校接连发生多起宿舍环境中的恶性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针对湖北省某民办高校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表进行现状调查及分析,发现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然而不同生源地学生人际关系的差异却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预防和解决宿舍人际关系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宿舍环境;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宿舍环境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调查研究——以湖北省部分民办高校为例”(课题编号14Z06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4-0135-02

宿舍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宿舍是个微型的“小社会”,室友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大学生最重要最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能否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在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的新信息时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发生剧烈变化,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无法帮助“90后”大学生指导新的实践和解决新问题,导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的认知上出现偏差和误解,造成了诸如“同室操戈”的惨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新的实践变化,采取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某民办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对该高校进行分年级、分专业的分层分类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回收率为93.3%。其中,男生338人,女生362人;独生子女355人,非独生子女345人;文科生178人,理科生146人,艺术生376人;农村生源地学生310人,城市生源地学生390人。

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资料,运用问卷是自编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采取Liker5级评分制,包括两部分:其一是通过18道题对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题目分数越高,表明该问题在宿舍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频率就越低,总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宿舍人际关系越好;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湖北某民办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来进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62.1%的学生对自己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倾向于满意,29.8%的学生倾向于不满意,而态度“不确定”学生占8.1%。

1. 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及是否独生子女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差异

当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及是否独生子女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时发现,不同的年级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9﹤0.01)。在满意度上大二生要优于大一生,而大三生最差。其中,在“关于自己的烦恼很难开口向室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上,差异性最明显。其他因素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具体问题中则显示出差异,例如不同性别在“如果我生病了几乎没有室友愿意照顾我”上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在“我时常避免向室友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我时常避免向室友表达自己的感受”上也有显著性差异。

2.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整体和谐度上差异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整体和谐度上差异并不显著(P=0.177>0.005),其他因素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已有的专门针对城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差异研究并不多,但其研究结果为:来自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在人际情感这一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但此次调查研究却显示城乡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上的各个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跟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关。我国城镇化水平从2011年开始超过50%,到现在农村家庭逐渐走进城市生活。此次调查对象为90后大学生,很多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家庭很早就从农村走进城镇或城市,这些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实际上就是一直在城镇或城市生活读书的,与城市生源地学生的生活方式并无很大差别。另一方面,由于此次调查对象为民办高校,而民办高校的学费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学费的两到三倍,让许多贫困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望而却步。所以,选择来民办高校就读的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家庭大部分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城乡居民的收入又在逐年缩小,所以此次调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城乡方面的差异不大。

三、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引导路径

1.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认知因素,认识自己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搞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前提。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社会地位上与其他公民是平等的,自卑和自负都无法搞好宿舍人际关系。第二,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自负、自大是一种短视的行为。相反,对于过于缩小甚至无视自己优点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第三,要勇于表现自我。大学生要想让自己变成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人,最终方式是使自己“透明”——允许别人来了解你自己。宿舍生活的自由性为大学生表露自我心态提供了良好的时空环境,大学生可以在宿舍通过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展现自我,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第四,要“悦纳自己”。承认自己进而悦纳自己为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供了情感支持,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他人、接受他人。

2.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在新生入学之初,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应要求学生及时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开设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课程或讲座。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核心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他们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都用在了学习上,没有思考过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如何与他人相处,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进入大学后当与室友发生矛盾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开设这样的课程或讲座能对他们的人际交往方法提供指导。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

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一种高校亚文化,具有思想教育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学习交流功能、文体娱乐功能、审美陶冶功能、自我管理功能。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同时,身处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有利于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如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文明宿舍”不仅包括卫生、整洁这样的外观层面,主要还应该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宿舍的多姿多彩的个性色彩、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文明宿舍”评比过程中,尤其应考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将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纳入评比过程,以激励大学生搞好宿舍人际关系。

4. 加强朋辈引导

朋辈群体在大学生个体社会化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往往是从朋辈群体中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在相互认同与合作中确定生活目标及实现价值归属,形成和学习某种约定俗成的角色规范和价值观念。朋辈群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信息获取的“窗口”,还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场所。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朋辈群体密切相关。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交往动机,克制“功利主义”的交往倾向,尤其是合理引导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经济化”倾向,以及帮助大学生提高交往技能等都必须从大学生朋辈群体入手。教育者要正确认识朋辈群体之于大学生社会化及在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朋辈群体的亚文化,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和发展态势有所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活动与时间与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和其他学生骨干成为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沟通交流,使之在营造良好宿舍人际关系,推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与室友一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4):6-9.

[2]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

[1] 姚福清,兰倩.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l):91-93.

[2] 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心理教育不可小觑[N].中国日报,2013-5-16.

[3] 罗香群.师范院校女生宿舍人际冲突干预的案例分析[J].教育探究,2014,( 1).

[4] 余岩波,等.倾斜的大学宿舍——大学宿舍何以恶性案件频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51-152.

(编辑:郝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