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07-09陈登张建敏汪蓉
陈登 张建敏 汪蓉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速度和质量。本文对近十年我国有关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科研项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川北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编号:14SB037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4-0108-02
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加速,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高职教师要面对现实,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寻求专业化发展,紧随时代需要,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任。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
1. 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研究
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必然依据高职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律定性。分析学者们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概括,不难发现大多学者都是在普通教师专业化基础上融入高职教育的特点而定性,缺乏对高职教师独特性的构建。比如刘素婷认为高职教师专业化首先是高职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有一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并具有产业服务能力,其次还应具备教育专业素养,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有较高的服务精神与职业道德,符合一些与教师有关的特殊要求等。刘娜也认为高职教师专业化是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具备作为一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并且每个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研究意识并付诸教学实践,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同意这个观点的还有陈永芳、米靖,认为职业教育教师具有双重实践特性:是教育家也是职业专家。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就足以说明高职教育显著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专业化来理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略有偏颇粗糙之意。因此,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应统筹梳理,不仅要考虑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还要考虑高职教师的独特性,形成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独特理解。
2. 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研究
目前学者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师专业化现状和问题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大致表现在:高职教师专业标准不健全;高职教师资格认定不合理;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缺失;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如唐晓鸣、陈松洲认为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5个: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足;高职教师整体上专业素质仍不高;师资培养偏重学术,教师实践能力缺失;教师缺乏职业过程知识,教学过程中理论偏离实际;教师专业自主权受到限制。刘桂林在《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化面临4个问题:专业标准不健全,包括专业准入标准缺失,专业发展标准缺失,职称评聘标准缺失;教师教育不科学,表现在教师职前、入职、职后培养培训不科学、不连贯;专业自主权缺失,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方面的自由与权利;专业伦理缺位。叶小明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提出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3个方面问题:培训体系不规范、目的不明确;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培训政策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3. 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纵观众学者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对策的讨论,大多是从国家、学校和个人3个方面提出。国家健全师资培养制度,学校提供给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教师个体也要注意树立专业发展终身信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及反思教学,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例如,邵来成提出要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积极创设良好的高职教育发展外部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丁宏伟等提出要树立职业教育新观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缩短教学适应期,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和反思的观念,并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贺文瑾等提出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的5个对策: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提高职教师资职业待遇和职业声望;构建科学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造就新型职教师资;改革教师教育传统方式,建立“三元”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加强职教师资的在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健全职教师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的来说,在已有文献中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具有普遍性,很难在实践中操作,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高职教师专业化对策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4. 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素质结构研究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素质结构在李庆原等人看来主要有3个,即: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娴熟、专业情感健全。 阐雅玲、张强也认为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3个方面。此外,吴全全概括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构成: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强化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强化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强化职教教学实践的效果。总的来说,在已有文献中虽然已经建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素质结构,但是大多具有普遍性,高职教师的独特性并未得到较好的体现,很难在实践中操作。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素质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展望
目前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的特性、高职教师专业标准研究、高职教师资格认定、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及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等将是以后研究的方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和网络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大学校园和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推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于我国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较国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职业教育是振兴国家的关键,只有加快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国。因此,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高职教师肩负着艰巨的任务,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仅要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还要成为创新职业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未来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多的是教师观念上的改变,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用最新的观念和知识教书育人。其次,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高职教师要树立现代管理观,重新认识评价学生的内容或标准,对高职教师专业的评价也不能简单以学生成绩来体现,更多要考虑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品质及专业能力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最终是人的现代化,未来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要构建高职教师自身专业标准,教师的素质要达到现代化标准,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实现培养人才的现代化,从而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刘素婷.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9):94-97.
[2] 刘娜.试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J].职教论坛,2006,(6):15-17.
[3] 唐晓鸣,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09,(6):88-90.
[4] 刘桂林.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3-48.
[5]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 邵来成.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40-41.
[7] 丁宏伟.高职教师专业化及其实现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5,(6):65-66.
[8] 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73-79.
[9] 李庆原,石令明,左妮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教育与职业,[J].2006,(23):52.
[10] 阐雅玲,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29-30.
[11] 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全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