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不同训练方法进行一分钟跳绳教学的微教育实验
2016-07-08□刘菲
□ 刘 菲
采取不同训练方法进行一分钟跳绳教学的微教育实验
□刘菲
摘 要: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教学训练方法,对小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之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名三年级男学生,并将它们随机分为A(心理训练法)组10人、B(半分钟训练法)组10人,进行为期四周(每周三次)的教学训练,并记录实验前、后20名男学生一分钟跳绳测试成绩,运用单因子协方差分析考察两种教学训练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采用 A(心理训练法)学生的跳绳成绩要优于采用B(半分钟训练法)的学生(p=0.014),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训练方法;一分钟跳绳;微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一分钟跳绳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育教学内容,其对场地与器材的要求比较简便,只要一跟绳子一块空地就能进行教学活动,易于开展和实施。[1]一分钟跳绳对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都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其各个方面的身体素质都需要得到全面的提升,鉴于一分钟跳绳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全面性,同时学生一分钟跳绳的成绩也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上报数据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跳绳教学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的必选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一分钟跳绳教学过程中,学生体力消耗过快,耐力不足的问题经常出现,[2]导致学生在一分钟跳绳测试的时候成绩不理想。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跳绳的耐力?如何有效提升学生一分钟跳绳的成绩?如何更科学地进行一分钟跳绳的教学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难题。
在传统的一分钟跳绳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的跳绳动作以外,一般每节课会进行3—4组的一分钟计时跳绳,以提升学生一分钟跳绳的成绩。有研究显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提升一分钟跳绳成绩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学生后30秒耐力不足,很难全力坚持跳完最后30秒,长期训练学生会出现惰性心理。一分钟跳绳是一项消耗体力很大的运动项目,每分钟全力跳绳相当于全力以赴跑一个400米。[4]有研究者提出在练习时没必要每次都练习计时1分钟跳,这样练习强度太大,学生惰性心理会逐渐增强,会对跳绳产生抗拒心理。其提出可以练习计时30秒、40秒的多组跳绳,30秒、40秒的跳绳次数增加了,1分钟的跳绳成绩也就提高了。[4]也有研究者将这种训练方法简称为“半分钟训练法”,“半分钟训练法”自提出以后,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得到了一定提升,目前亦是体育教师的主流训练方法。
然而,研究者认为,此种训练法利用的是提高学生身体无氧氧化供能能力来延缓肌肉疲劳时间,增强学生的肌肉耐力,其主要是从生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的提升,虽然能提升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但是学生训练后期产生的惰性心理,依然是限制一分钟跳绳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半分钟训练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时发现,学生在训练1—2周后,亦出现了与传统一分钟跳绳训练方法中相同的惰性心理。惰性心理是传统训练法和半分钟训练法都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限制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提升的主要因素。故研究者设计了一套一分钟跳绳的“心理训练法”来解决学生的惰性心理问题,想验证其与“半分钟训练法”的效果差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能够熟练掌握一分钟跳绳技术动作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男学生,并将他们随机分为A(心理训练法)组10人、B(半分钟训练法)组10人,实验前分别对20名男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并记录成绩。随后对A、B二组进行4周(每周三次训练)不同方法的教学训练,4周后测试20名男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并记录。
实验方案:
A(心理训练法)组:第一周进行传统一分钟跳绳训练法,每次课进行3组一分钟跳绳练习;从第二周开始进行隐性心理干预,每次课进行3组1分15秒跳绳练习,相比第一周每组练习时间增加15秒;第三周开始,每次课进行3组1分10秒跳绳练习,相比第二周每组时间减少5秒;第四周开始,每次课进行3组1分5秒跳绳练习,相比第三周每组时间减少5秒。从第二周训练开始,与第一周训练相比每次训练跳绳增加的时间不告诉学生,学生仍以为进行的是1分钟跳绳练习。
B(半分钟训练法)组: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每次体育课进行5组30秒跳绳练习。
实验流程图:
本研究统计方法以spss20进行数据处理,单因子协方差分析考察二组训练方法差异情况,显著水平定为P<0.05。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受试者为石岐中心小学20位三年级男同学,其基本变项为年龄7.9±0.3岁、身高132.4±5.5cm、体重29.1±5.5kg。
表一 受试者描述性资料(N=20)
本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发现,经过四周的跳绳教学训练,采用A(心理训练法)和B(半分钟训练法)的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都较四周前有显著差异,A组(p=0.00)、B组(p=0.001)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说明A(心理训练法)和B(半分钟训练法)两组训练方法对于提升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都有明显的帮助。在进行单因子协方差分析时研究者发现,采用 A(心理训练法)学生的跳绳成绩要优于采用B(半分钟训练法)的学生(p=0.014),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表二 A、B两种教学法前、后一分钟跳绳成绩的差异
表三 A、B两种教学方法对一分钟跳绳成绩的影响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探讨不同教学训练方法对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A(心理训练法)与B(半分钟训练法)对于提升学生一分钟跳绳皆有显著效果,同时A(心理训练法)效果要优与B(半分钟跳绳,成绩更为显著。研究者认为,传统训练方法和半分钟训练法,这两种方法在中后期都存在一个产生惰性心理的问题。学生长期进行单一、固定模式的训练,枯燥且缺乏兴趣,加之耐力不足,很多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出现长时间停顿、放弃等现象,甚至有些同学对跳绳出现抗拒心理。
心理训练法优于半分钟训练法的原因在于,其有效解决了学生教学训练过程中的惰性心理。学生在进行第一周传统方式训练时,因成绩提升缓慢,耐力不足等原因逐渐产生惰性心理。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惰性心理一般在第二周达到峰值,故进行第二周训练时,将原有的一分钟跳绳时间增加了15秒,学生在进行测试后会发现自己一分钟跳绳成绩有所提升,这种提升是因教师增加了测试时间而导致的提升,然而学生并不知道原有的测试时间提升了15秒,而会继续认为是一分钟计时测试,会产生一种是前期训练使得自己的成绩得到提升的心理,因为成绩的提升学生的热情也会相应提高,学生也会更愿意投入到跳绳的练习中,产生惰性心理的几率也随之降低。同时这种训练方法无形中将学生每次的跳绳时间也增加了,更有益于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而当进行完第二周训练后,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的几率也随之提升,故到第三、四周时,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新的心理刺激。因此从第三周起适当降低时间,学生的跳绳成绩会有所下降,这种下降会给予学生一定心理刺激:自己一直在进行训练成绩为什么会下降,是否是因为没有尽全力跳绳?学生想达到原有水平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必会在每次教学训练中全力以赴,因此惰性心理的产生概率逐渐减少,每次练习的效果也愈加显著,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也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段金柱,赵东升.1分钟跳绳的训练方法[J].体育师友,2011.06:39-40.
[2]梁巧英.1分钟跳绳如何取得好成绩[J].中国学校体育,2008.04:60.
[3]王娟.创新教育理念下花样跳绳教学方案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2014.11:18.
[4]李国兴.对中学体育一分钟跳绳的教学探讨[J].中学时代,2013.02:196-197.
[5]徐浩然.小学体育课跳绳教学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5:64.
[6]徐海玲.强化激励性学习评价在四年级跳绳教学中的优化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5.05:137.
[7]于群.组织一年级小学生学练“一分钟跳绳”的基本方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04:86-87.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