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2016-07-08杨绪光任艳
杨绪光 任艳
[摘要]“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试行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以及“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提出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3+3”中高职衔接 旅游管理专业 分段培养
[作者简介]杨绪光(1974- ),男,江苏丰县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旅游教育;任艳(1977- ),女,四川资阳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职业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136)和2015年度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旅游管理专业‘二段一体,螺旋递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3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090-03
江苏省自2012年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至今已连续四年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即“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全新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选择了部分省内的中职学校与优质高职院校直接对接,分段培养。笔者2014年春开始参加“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全面参与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转段升学方案的筹划和制订工作,主导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介绍一下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
“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三年中职课程后,通过高职院校主导并牵头,中职学校协助,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下的转段升学考核并且合格后,进入高职院校再学习三年,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获得全日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文凭,同时由高职院校推荐就业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招生由教育主管部门把关,中职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就业由高职院校推荐或学生自主就业。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在高职院校能够享受到与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的同等待遇,同时也拥有升入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高职对中职的对口招生模式,其本质是破除原来中职、高职各自自成体系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二、“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
1.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学习的是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学生由于在理论功底、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当前旅游行业企业对较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中的高职学习阶段,能够使学生具备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娴熟的业务技能和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成为旅游业认可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2.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生及其家长已不再满足于学生仅接受中等层次的学历教育,渴望能有机会进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当前各地旅游人才市场普遍追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现实,也大大刺激了职业教育加快构建“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立交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是构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力,国家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出台了系列政策加以支持。做好“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能够使较多的中职学校学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学生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相比,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上,侧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到企业后能够胜任一般较低层次的工作,如导游员、景点景区讲解员、前厅接待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然而其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和预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较低,发展的后劲不足,影响了其在企业岗位的提升。学生进入高职后,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其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等会明显高于中职阶段。“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与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为尽快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度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2016年度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继续举办职业教育与行业对话活动,召开邮政、文化、旅游等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些都为“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指明了方向。
三、“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
1.教学理念和相关专业的衔接。“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因此中高职院校要密切合作、有效配合。中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树立合作能够促进双赢的办学思路,这样才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合作中,以高职院校为主、中职学校为辅,双方互通有无、密切合作,融合发展、求同存异。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旅游大类的专业为例,高等职业院校有12个细分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以旅游服务类的专业为例,中等职业学校有9个细分专业。“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实施,显然应在相同的或近似的有密切联系的专业上进行有效衔接。
2.培养规格和目标的衔接。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能胜任行业基础工作需要的实用型初级或中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企业一线生产需要的服务从业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同时,在“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中,中职学校还担负着向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培养规格和目标的衔接,需要学校切实深入行业和企业调研,分析旅游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中高职毕业生分别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及相应的核心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岗位及能力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3.课程体系的衔接。职业教育要十分重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依照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来建立课程体系。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定位也不同,这样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定位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差异。“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就是要构建中高职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既要满足中职毕业生面向就业和升学“二次分流”的需要,又要体现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衔接性、连续性。
4.教学内容的衔接。“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建立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或近似专业)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重复较多,特别是对于考证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中职和高职几乎完全相同。因此,有效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避免无谓的重复是衔接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制定指导性的课程标准和实践课教学标准,使中高职课程相互贯通、学习内容相互衔接,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四、“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举措
1.建立畅通的交流和互动机制。参与“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也是合作高职院校的潜在生源。不管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方面,还是从院校之间密切合作的方面来看,合作院校之间都应该尽快建立畅通、高效的交流和互动机制。为了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合作院校尤其要重视定期交流和互动。定期交流和互动,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定期安排相关专业的负责人或相关骨干教师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对相关衔接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进行专业指导;或者由中职学校组织中职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学习,以及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到高职院校参观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中职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学习环境,对将来升入的高职院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职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兴趣,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为了切实保证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后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要加强磋商,紧密合作,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的内容要全面、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专业学习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全国及省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及其他能够体现学生特长和全面发展的情况。着力加强对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文化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融通。
考核评价宜采取过程考核和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在中职期间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的考核和评价。过程考核能使中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意识上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为将来进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通过三年中职阶段的学习所具备的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查内容要体现高职阶段对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连续性和贯通性。考核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宜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通过三年中职阶段学习的学生的真实水平。经考核评价合格的中职学生方可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3.建立健全的专业建设合作与管理机制。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和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在专业素养上有很大的差异。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一般只有文化基础而没有专业基础。两类不同学生知识、能力差异客观存在,因而合作院校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建设机制,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要求、课程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分段培养转段升学方案等。建议双方合作组建“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委员会,主要成员可以由合作院校双方分管教育教学的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组成。管理与监督方面,高职院校为主导,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一起建立完善的专业建设合作机制。双方要加强沟通与联络,做好日常管理,及时协调、处理合作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专业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富有成效。
4.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一般都是由两所合作院校来具体实施,合作双方原本是各自独立办学的实体,互不隶属。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的开展涉及两所院校的诸多部门,如招生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学籍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就业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有些工作协调起来可能不太顺利,因此校内协调和校际协调十分重要,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协调机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可以由合作院校联合成立“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工作协调委员会来协调在合作中出现的方方面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协调委员会成员由中高职院校的高层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衔接专业所在的系部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等组成,并建立定期协商机制,以保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在铁.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
[2]钱娴.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33).
[3]周丽.江苏旅游院校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现状[J].教育与职业,2015(18).
[4]刘燕.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課程衔接的特色探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
[5]蔡琰.“3+3”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6]郭盛晖.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实践[J].旅游纵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