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金寨:书记调走复又还

2016-07-07

南方周末 2016-07-07
关键词:金寨金寨县副县长

南方周末记者 褚朝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笛扬 王昱倩

在潘东旭回到金寨的前一天,汪冬刚搬进县委书记的办公室。

根据最新的扶贫政策,贫困县不脱贫,县委书记和县长都不调整。而金寨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这是组织决定,个人要服从组织。不过,这番周折上面确实有些欠考虑,对干部心理也会有些影响。”

“潘书记经常打篮球,人也年轻,身体好。如果身体素质稍微差一点,就很可能掉到河里被冲走,他太拼了。”

南方周末记者 褚朝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笛扬 王昱倩

发自安徽金寨

2016年6月3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召开大会,宣布了三项重要人事调整:县委书记潘东旭被调走,县长汪冬接任县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张涧拟提名任县长。

可是,仅仅过了9天,三人全部恢复原职。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书记回来后,之前调动引发的当地官场的一连串人事变动又将如何处理?当地干部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新书记第一把 火烧在哪”

5月23日,刘义守看到一则让他有点惊讶的人事调整公告。

安徽省六安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汪冬,男,汉族,安徽六安人,中共党员,1971年10月出生,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金寨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拟任金寨县委书记。张涧,男,汉族,安徽六安人,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出生,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金寨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拟提名为金寨县政府县长候选人。

在中国的县级官场,县长较多从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中产生。在金寨县担任某局局长的刘义守注意到,金寨多年都是县委副书记接任县长,“我在金寨工作二十多年,还没出现过常务副县长直接当县长的情况,张涧是第一个。”

这一公告发布几天前,六安市委已经为这个让刘义守意外的人事调整做了铺垫。5月,时任金寨县委副书记张守锐调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思春接任县委副书记。到常务副县长张涧被提名担任县长时,王思春担任县委副书记才十多天。因此,这一个在当地罕见的提拔也就显得毫无争议。

汪冬和张涧的公示期,是从5月24日到5月30日。金寨县南溪镇文化站站长吕祥峰,把6月1日当做了汪冬作为县委书记工作的第一天。那天,汪冬正好去了南溪镇,吕祥峰激动地写了《新书记汪冬第一把火烧在哪?》——

“按照市委组织部公告,现任金寨县长汪冬同志拟担任金寨县委书记,公示期到5月30日。今天是他履新的第一个工作日,汪冬同志在干什么?金寨视窗告诉你……”吕祥峰的文章发布在一个叫“金寨视窗”的微信公众号上。

陪同汪冬到南溪镇调研的,是副县长汪洪涛,调研的主题是脱贫和防汛工作。当时虽然公示期已结束,但组织上还未正式宣布汪冬担任县委书记,吕祥峰还是很谨慎。在文章里,他对汪冬的称呼是“县委主要领导”。文章结尾说,“上任第一天就下基层,这是一个好开头。”

显然,此时金寨官场几乎都知道县委书记潘东旭调走、县长汪冬接任县委书记了。但正式的消息,是在两天后才发布的。

6月3日,金寨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六安市委组织部部长张日升等宣布关于金寨县党政主官调整的决定:汪冬任金寨县委书记,免去其县长职务;常务副县长张涧任县委副书记,提名为县长候选人,潘东旭不再担任县委书记。

“在会议现场,潘东旭做了饱含深情的发言,他说,即将离开工作、生活了3年多的金寨,3年多履职金寨,不枉岁月,不负内心。”6月6日,金寨县委组织部的官网“金寨先锋网”报道说汪冬、张涧也分别表态发言,表示拥护上级决定。

县长当了9天书记

6月3日之后,金寨官方陆续发布消息,汪冬开始正式以县委书记的身份工作。

6月7日,金寨县教育局发布消息,“上午9时,2016年高考准时开考,金寨县委书记汪冬在履新之初的百忙中来到高考考点——金寨一中和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巡视,检查指导高考工作,并看望慰问考场工作人员。”

人事更替似乎波澜不惊。未料一周时间,事情发生逆转。6月13日上午,金寨县梅山镇党委书记在例会上宣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潘东旭回到金寨继续担任县委书记,汪冬则回到县长的岗位上,而拟提名任县长的张涧仍然担任常务副县长。

事实上,该镇一名党委委员头一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书记和镇长去县里开了会,回来后先跟党委成员通报了,然后例会上向更大范围作了通报。”这名乡镇党委委员透露,该镇逐级传达了潘东旭回到金寨继续任县委书记的消息。

金寨县人大副主任黄遵碧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县里召开了干部大会,参会的有县人大政协常委以上、各乡镇书记、镇长和县直单位的一把手及副县级以上干部,会上正式宣布了潘东旭、汪冬和张涧恢复原职的消息。6月3日,宣布潘东旭调走、汪冬任县委书记的会场,坐的也是他们。

“省委组织部一个领导宣布了他们三个人恢复原职,市委书记孙云飞解释了原因。”黄遵碧说。

7月1日,金寨一名县直机关一把手也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潘东旭在6月11日中午就回了金寨县。当日下午紧急通知全县正科级及以上的领导干部召开大会,孙云飞在会上宣布了潘东旭调回金寨任职的消息并做出了解释。

该官员回忆,潘东旭把本来从金寨带走的一系列物品又随车带了回来,并重新搬入位于金寨县党政大楼的办公室中。

金寨县党政大楼共9层,9楼一侧是县委,另一侧是县政府。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办公室都在9楼。一名曾在金寨县政府办工作过的官员透露,在潘东旭回到金寨的前一天,汪冬刚搬进县委书记的办公室。

“很尴尬。”这名官员说,汪冬其实只当了9天县委书记。

很快,金寨的官方网站上删除了所有汪冬以县委书记身份出现的新闻。政府官网上,县委书记恢复成潘东旭,县长恢复成汪冬,张涧也恢复成常务副县长。

“县委书记调走又回来,县长提拔成县委书记又恢复成县长,此前都没听说过这种事,金寨应该是第一例。”上述科级官员说。

黄遵碧介绍,孙云飞在会上解释,三人恢复原职并不是他们个人有什么问题,而是根据最新的扶贫政策,贫困县不脱贫,县委书记和县长都不调整。而金寨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金寨县的脱贫计划是,2019年脱贫,2020年是巩固年。多名金寨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这意味着潘东旭和汪冬可能要继续在现在的岗位上干三四年。

潘东旭,1974年生,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2010年9月,潘东旭出任安徽省芜湖县委书记。2011年3月,潘东旭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调任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副厅级官员。2012年12月调任六安市委常委,兼任金寨县委书记。

“金寨历史上以前从来没有市委常委兼任的县委书记,潘东旭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可见上面对金寨的重视。”金寨县多名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2015年2月,不满41岁的潘东旭被任命为六安市委副书记。市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再次刷新金寨官场的纪录。

有消息称,此次潘东旭从金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调走,可能是在换届时出任六安市市长。市委副书记接任市长,在官场属于常见的人事变动。而在湖南、江苏等地,已经出现非常委的县委书记直接被提拔担任地级市市长的先例。

而刚刚被任命担任县委书记的汪冬,回到了县长的岗位上。

汪冬2003年就已是六安团市委书记,2008年担任金寨县委副书记。2013年,当选金寨县长。

“个人要服从组织”

事实上,自2012年潘东旭主政金寨后,当地官场和民间对他的口碑都还算不错。该县一名副局长介绍,潘东旭是一个“工作狂”,经常一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周六日,学历高,为政作风强硬,重视执行力,“他上任后,选调人员重新成立了督查办,他安排的事情都会安排人去督查、复查。”

在金寨县党政大楼的四楼,一名基层公务员指着窗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金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潘东旭与汪冬两人的执政有直接关系。”

对于潘东旭的去而复返,上述副局长认为,“这是组织决定,个人要服从组织。不过,这番周折上面确实有些欠考虑,对干部心理也会有些影响。”另有多名金寨官员认为,“上面的这种做法太不慎重”。

一位曾担任金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退休官员称,“此番波折是上面考虑不成熟、做决定太急促的表现。不过好在时间不长。”

7月1日,一个来自六安市委和相关媒体的调研组到了金寨。调研主题,就是潘东旭等人官复原职给当地官员造成的影响及金寨的扶贫脱贫工作进展。▶下转第10版

◀上接第9版

一名科级官员在会上发言表示,一方面希望潘东旭调走,他个人的仕途得到提升,他能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另一方面,潘东旭给金寨带来了希望与变化,很多人也希望他不要走,能让金寨发展得更好一些。

潘东旭等三人官复原职,还会影响一批当地官员的仕途。县长汪冬无法当县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就无法当县长,那么后面将有一批官员因空出的岗位又被恢复而失去晋升的机会。

“不慎重”的人事变故,是否会影响金寨官场的稳定,6月30日晚上突袭的一场大雨成为一个考验。

6月30日上午,金寨县副县长蔡黎丽接到通知,晚上会有暴雨,必须进驻对口联系的乡镇。蔡黎丽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情况,边电话通知同事中午回家收拾衣服晚上下乡。

在金寨县政府官网中,蔡黎丽排名第三,前面分别是县长汪冬和常务副县长张涧。6月16日,排名在她后面的副县长程东中被公示,拟任县委常委。

“官当到多大算大,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当上副县长,很知足了。而且,我是非党的副县长,这些变动都跟我没关系,我现在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分管旅游的蔡黎丽说。

当晚,蔡黎丽去了她对口扶贫的汤家汇乡。随后两天,南方周末记者在她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她不断发布当地的灾情和景区游客的疏散信息。

7月1日下午4时许,金寨县梅山镇副镇长陈茂娟冒雨从外面回到办公室,“雨非常大,受灾很严重,刚从乡下回来,要报个很急的材料,其他领导都下乡防汛救灾去了。”

在金寨县遭遇特大暴雨期间,南方周末记者走访当地人大、政协和县直机关发现,各单位主官基本都下乡防汛救灾去了。在灾情最严重的吴家店镇,官复原职的县委书记潘东旭靠两根绳索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冒险渡过了一条桥被冲毁、水流湍急的小河。

“潘书记经常打篮球,人也年轻,身体好。如果身体素质稍微差一点,就很可能掉到河里被冲走,他太拼了。”一名看过现场视频的当地官员感叹说。

“金寨脱贫时间 不会提前”

刘义守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一个难题摆在了金寨县主要领导的面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当地就会失去贫困县可以享受的一些资金、项目扶持,对县里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不摘帽,县委书记和县长不能调离,个人仕途受到影响。

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一位官员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会带来很多好处,“含金量很高,很多是看不到的,晚点脱贫的话很多政策可以多享受。”如对贫困县的教育扶持项目“雨露计划”,贫困户的小孩上学时每学期可以享受1500元的补助。如果脱贫,补助政策将不再继续。

此外,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来自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会比一般县多。多名金寨本地官员透露,2014年金寨县接受的转移支付资金是5000万元,2015年是9000万元。

“金寨县的财政收入并不高,靠财政收入仅仅能保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发放,县里运作还得靠转移支付资金来维持。”刘义守回忆,在2005年时,金寨县年财政收入仅有3个多亿,时任县长曾在大会上算过一笔账,按当时的工资标准,县里的公务员每发100元工资,就有47元来自中央和省里的转移支付资金。

金寨县一名官员介绍,目前还拥有约八万贫困人口的金寨县,想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两年也可以,四年也可以。”他以同样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安徽岳西县为例称,“岳西县定的目标是2017年在全省率先脱贫,但岳西县的贫困程度比金寨县严重。”

刘义守认为,金寨用不了三年就会脱贫,“县委会加快推进脱贫进度”。

南方周末记者数次试图联系潘东旭与汪冬,当地官员表示防汛任务重,他们都没有时间受访。

不过县里一名县局的副局长透露,在6月30日举行的中共金寨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他听到潘东旭做出了一个让他感动的承诺,“金寨脱贫的时间定在2019年,决不能因个人仕途牺牲群众利益,金寨脱贫时间不会提前。”

6月30日晚开始,持续的暴雨肆虐正在努力脱贫的金寨。7月3日,金寨县提供给南方周末的官方数据称,20余万人受灾,死亡6人,约3000间房屋倒塌或损毁,农作物绝收面积4063公顷,道路、水利通讯设施损毁严重。

“这对金寨的扶贫工作,无疑是一个重创。”金寨一名副处级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刘义守为化名)

猜你喜欢

金寨金寨县副县长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家乡的好日子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害人的玉虎
探究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金寨红
幸福金寨
咋这样火爆
基于扶贫开发的金寨县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杀人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