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可持续增长的技术支撑研究

2016-07-07崔学海

关键词:增长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崔学海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经济管理·

三峡库区可持续增长的技术支撑研究

崔学海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摘要:新常态下,驱动经济增长将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本文借鉴索洛的“余值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实证分析了三峡库区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理清库区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围绕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协调推动新型工业、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型发展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技术支撑措施,促进三峡库区创新、协调、绿色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库区

一、引言

因三峡工程建设而产生的三峡库区,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条件下,既有作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重点区,实现加快发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等贫困面貌的迫切要求;又有作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的特殊任务,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库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承受环境承载压力的制约。

破解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与困境,在生态涵养中谋求发展,必须依靠技术支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对于三峡库区而言,通过自身科技能力的提升,以技术进步贯穿产业发展,既能够为三峡库区各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科技支撑,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嵌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又能够在现有生态环境条件和容量约束下,充分利用库区现有资源禀赋,促进库区在生态涵养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文献回顾及理论评述

技术进步是指在既定生产要素供给条件下,促使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资源以最大效率、最佳效益实现生产的发展。在经济学中,技术被界定为资本和劳动供给变量之外的促使质量提高或产量提升的“剩余变量”,以“生产函数的移动”测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论述上,与不同的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相对应,产生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观点。一是古典经济学派,对应资本主义早期经济,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代表,强调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把经济增长看成资本、劳动力投入的生产函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累是生产能力扩大的主要因素。从实践上看,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对应一致,因此延续到哈罗德—多马为代表的现代增长理论,都将增长源动力视为资本要素的积累。二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应战后科技革命,将技术因素引入生产函数中,强调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来看,要素积累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归因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强调经济增长是“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和“投入要素生产率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从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增长中生产的“外延”式规模扩张,又从另一方面突显了技术进步引致的生产效率的提升[2]。

研究科技进步与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文献较多,但对三峡库区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支撑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较少有人涉及。

王全意、王筱欣在《重庆直辖10年以来三峡库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根据三峡库区1996—2006年的数据,对10年来三峡库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库区经济的增长依然是以粗放型模式为主,其自主创新能力弱,制约库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将是“技术进步”的结论。王崇举、潘复生提出三峡库区应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确保库区可持续发展,并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三、技术进步对三峡库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建构

本文以库区的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开县、忠县、丰都县、涪陵区等8个重点区县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库区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本文拟借鉴最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s Production Function)的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因子,作为衡量三峡库区各区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关系的分析指标。

假设三峡库区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AKαkLαl,

(1)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即TFP;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αk和α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对(1)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lnYt=lnA+αklnKt+αllnLt。

(2)

当αk+αl=1时,规模报酬不变,即索洛中性技术进步,有

ln(Yt/Lt)=lnA+αkln(Kt/Lt)。

(3)

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回归分析主要涉及3个指标: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和产出Y。

(二)实证数据的获取

实证统计数据中,资本投入要素采用三峡库区2010—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采用三峡库区2010—2014年年末从业人员,即全社会劳动者人数;产出采用各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详见表1。

表1 三峡库区8个重点区县2010—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和劳动力人数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重庆统计年鉴》。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依据所建模型及三峡库区8个重点区县2010—2014年间的地区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就业人数,可计算出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αk和αl,利用公式(3),可计算出lnA,全要素生产率可得。

通过Eviews 8.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见表2。资本弹性αk=0.16292,在假规模报酬不变下,即当αk+αl=1时,劳动弹性为αl=1-0.2028=0.83708,将回归结果c=lnA=0.838564、αk、αl代回(2)式,则得到回归方程

lnYt=0.838564+0.83708lnLt+0.16292lnKt

(14.63164)(2.837284)

R2=0.997661,

A-R2=0.996622,

D.W.=0.86812,

F=959.8011。

将上述方程转化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即

Y=0.838564·L0.838564K0.16292

表2 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R2=0.997661,F=959.8011,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且方程整体能够通过检验,系数也能够通过T检验,显著性较强。该方程所估计的资本产出弹性αk=0.16292,劳动产出弹性为0.83708,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符合客观的经济意义。

结合公式ln(Yt/Lt)=lnA+αkln(Kt/Lt),将各区县的资本投入、劳动要素投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及系数αk代入公式,可得各区县的全要素生产率值(见表3)。

表3 三峡库区8个重点区县全要素生产率

图1 三峡库区8个重点区县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

由表3和图1不难发现,5年时间里各区县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展现技术进步对库区各区县经济增长有明显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贡献逐步增长,万州、涪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县,与实际吻合较好。

本文依托索洛余值法原理构建了分析技术进步对三峡库区重点区县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对三峡库区8个区县2010—2014年样本区间内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证实了技术进步是促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推进器。但是限于数据的获取,只选择了2010—2014年的数据,更多年份的数据可以使结果更可靠、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

四、三峡库区技术需求分析

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库区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黄金水道的生态环境屏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发展的新路。但由于自然环境、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三峡工程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负担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工业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农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3]。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不足。三峡工程这一人类重大工程活动必然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生态与环境的诱变灾害。当前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综合防治面临重大压力。在三峡库区特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亟需通过技术进步,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解决生态环境的重大技术瓶颈性问题,攻克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难题,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创新驱动支撑不足,核心技术研发严重缺乏。虽然认识到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性,但由于三峡库区的工业基础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现有的传统产能过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高新产业偏少,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尚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尚未实现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产业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整体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创新产业组织欠缺,新兴服务业的引领能力薄弱,科技性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不强[4]。库区有必要结合技术进步,结合库区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现状,培育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结构调整。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未根本改变,农业技术体系滞后,技术投入不足,扩散机制不健全。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相对滞后,缺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科技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效益不高,农业资源保护、优质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开发与加工技术研究不足,具有突破性的关键技术成果不多,未能对库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五、对策与建议

结合发展功能定位,构建依赖技术进步的生态涵养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将环境改造、生态修复和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活环境资源优势,构建以新型工业、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库区产业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载体。

(一)大力促进生态与环境建设的技术进步支撑研究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库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亟需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开发环境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为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提供支撑。

重点开展工业水污染防治与废水资源化技术、城镇废水污染控制技术、城镇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水库垃圾和浮油清除技术、饮用水源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调控系统技术。健全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和水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库区消落带交互生态系统技术,研究三峡库区周期性大落差涨落形成的坡岸生态结构、平衡机制。

促进库区库尾段泥沙淤积整治技术进步。研究库区流域水体含沙量与冲刷模式变化对长江泥沙淤积行为的影响,研究库区河道与库尾段泥沙淤积规律,确定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区域及相关的整治技术[5]。通过技术进步,建立泥沙淤积、治理方案和评估指标的定量化计算模型。

研究生态涵养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促进生态功能区、物种丰富区和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6]。通过林业技术进步,推动优良树种、草种和林木新品种的育种、引种研究,尤其是转基因育种技术在林木中的运用,解决库区林木单一、抗性弱和防护效益低下的生态林现状。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技术进步支撑研究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草地、山林、水面等自然条件,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技术的需求,以及库区技术资源基础,依赖技术进步,明确以草地、畜牧业、水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的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库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建立健全农业新型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体系。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包含库区特有家蚕基因组技术、生物工程育种、产品研发技术,优良品种技术,家蚕、桑、柑橘、中药材等种质资源重点保护和开发,高产水稻、油菜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技术等。

农业资源环境技术,囊括农业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绿色农产品加工与储存技术,即柑橘为主的果蔬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中药材、茶叶等特产品加工技术。

其他适合库区实际的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抓好适宜丘陵山区低能耗、高功效、轻便式农机具的研制及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高效低污染无残留新型农药的研制与应用。

完善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基础资源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及共享平台,支持三峡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加快农业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建立区、镇乡、村三级农民培训网络,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三峡库区发展特色效益生态农业。

按照“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开展荒地、荒山和水面的资源开发,提高山林、江河开发的技术贡献率,探索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渔业,做大做强库区特色农业。

(三)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进步支撑研究

目前库区的主导产业依然是工业。根据三峡库区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产业技术的新需求,结合库区现有工业技术资源基础,依靠技术进步,大力发展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能够广泛吸纳劳动力的具有库区特点的产业[7],支持培育低碳循环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中心,使新技术快速向传统产业扩散、浸渗,引进先进人才和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机构、院校等知识创新体系向企业等生产体系转移技术[8],增强库区的科技实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改造提升,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对于共性技术,政府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攻关和推广,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来改造相应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以提高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开发新产品,对传统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进行传统产业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培育开发三峡库区的生物医药、化工、食品工业、清洁能源、绿色环保产业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支撑研究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要素与产业的融合使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服务模式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充分利用三峡库区长江黄金水道通航优势,加强集成技术支撑,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水陆铁多式联运,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重要的口岸基地。

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和网络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推进库区电子商务、系统外包等产业的发展,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

利用技术进步,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旅游业产业发展关联度大,通过积极打造自然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的高端特色三峡旅游,持续打造特色旅游经济带,带动餐饮、住宿、运输、交通等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全面推进库区城镇化建设的技术进步支撑研究

城镇化通过要素和产业集聚与规模效应提高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集聚效应通过密度的提高、距离的缩短和分割的消除而释放规模和专业化收益。城镇化既是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也是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过程[9]。城镇化是三峡库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传统而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必然导致资源环境恶化、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顺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城镇的创新载体作用,依托城镇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城镇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依托科技支撑,合理规划库区的县城和城集镇发展,统筹考虑城镇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布局,综合设置城市容量,实现库区成为和谐共融的宜居之地。

参考文献:

[1]雷亨顺.可持续:中国三峡库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2-25.

[2]王全意,王筱欣.重庆直辖10年以来三峡库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2-65.

[3]王崇举,潘复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66-69.

[4]张士运.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30-139.

[5]胡鹏.三峡水库成库初期库区泥沙淤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50,75.

[6]万勇.空间视角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研究述评与发展趋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8):1-4.

[7]徐建国.科技进步是动力[N].人民日报,2010-08-30(06).

[8]章琰.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6):52-56.

[9]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EB /OL].(2014-03-16) [2016-01-26].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

(责任编辑:李晓梅)

Research on Technical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UI Xuehai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Upper Yangtze Economy,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Under new normal state, to driven economic growth will mainly depen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 and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ory,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ical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economic growth, in clear reservoi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how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as discussed, aroun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mo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new industries, high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etc are discussed. Specific technical suppor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Key words:growth;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ical progres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收稿日期:2016-02-29

作者简介:崔学海(1979—),男,山东烟台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6)03-0056-06

猜你喜欢

增长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增大火炮射程的技术策略探究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莫为“增长”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