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委员会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6-07-07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盛庆辉皮诗萌金鲜花

财会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鉴证自愿性审计师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盛庆辉 皮诗萌 金鲜花



审计委员会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盛庆辉皮诗萌金鲜花

摘要: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以及质量有一定显著影响,但并没有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创业板上市公司

一、引言

审计委员会制度被认为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我国于2002年正式将审计委员会制度引进,《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建议董事会可以设立单独的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占多数,并且必须有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是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考虑到审计委员会在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2年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行为,实证考察审计委员会对自愿性内控鉴证报告的披露以及质量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委员会相关研究目前对审计委员会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动机和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国际上相关文献主要检验董事会特征、审计师质量、公司规模、权益和负债代理成本、财务杠杆等代理变量对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Adams,1997;Carson,2002;Piot,2004;Gerald & Patrick,2006)。吴清华和田高良(2008)发现,股权结构影响对审计委员会的需求动因,并且控制权性质、行权方式等深层次经济实质因素进一步激发或抑制了对审计委员会的需求。王咏梅和任飞(2011)发现,国家控股上市公司与民企控股上市公司相比,有更强的动机建立审计委员会。Beasley等(2000)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Klein,2002),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越低。Eng & Mak(2003)却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反而越低。唐跃军和左晶晶(2011)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独立性和勤勉度,有助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制衡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关研究国外鲜有文献研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大量研究关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张然等,2012)。国内有关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披露动机和披露作用方面。佟岩等(2012)检验发现,随着市场从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变化,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以获取一定的优势,但较多的金字塔层级会减弱这种披露动机。施继坤(2012)、袁放建等(2013)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自愿性内控鉴证信息可以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审计师声誉(施继坤,2012)、终极控制人性质(袁放建等,2013)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信息质量。张然等(2012)研究发现,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会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孙贺捷和张利娴(2012)发现,内控鉴证报告披露水平与业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为了在激烈的上市融资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向市场传递能够表明自身高素质的信号(陈汉文,2012)。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控鉴证报告。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等显著相关(何建国等,2011)。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会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正相关。

我国更倾向于整体的内部控制鉴证,但整体的内控鉴证会增加审计师的鉴证成本和风险。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审计师会倾向于将鉴证范围限定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上。鉴证报告根据其保证程度分为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有限保证以消极方式提出低水平保证的结论,仅需指明没有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高水平保证的结论,需指明内部控制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审计师会倾向于提供有限保证。随着资本市场中自愿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好公司不仅要通过披露鉴证报告来传递内控运行有效的信息,同时更需要通过提高报告质量向外界传递内控质量提升的信号,所以促使其要求审计师提高鉴证报告的质量。据此提出假设2和假设3。

假设2: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与出具内控整体鉴证报告的可能性正相关

假设3: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与出具合理保证鉴证报告的可能性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9-2012年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IPO、出具非标鉴证意见以及数据不全的样本后,最终得到355家上市公司的825个样本。文中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信息根据巨潮资讯网和深交所公布的公司报告手工收集,其余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及股权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有关变量及其定义见表1。

表1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

通过构建下面的回归模型来实证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与是否出具内控鉴证报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将被解释变量ICAR分别替换为RICAR和DICAR来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与出具内控整体鉴证报告和合理保证鉴证报告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从表2看出,自2009到2012年,自愿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到2012年已有196家上市公司(占当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55.2%)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在全部内控鉴证报告样本中,有385份(占总样本的91%)仅针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发表鉴证意见,只有40份(占总样本的9%)倾向于对整体内部控制发表鉴证意见,说明审计师不愿扩大鉴证范围,避免鉴证范围可能超出其执业水平和能力,增加鉴证成本和风险。倾向于对整体内部控制发表鉴证意见的报告全部提供了合理保证,仅针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发表鉴证意见的报告有97.9%也提供了合理保证,只有8份鉴证报告(占此类样本的2.1%)提供了有限保证。

从表3可知,约有92%的样本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且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平均占比为37%。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达68.87%,最低仅为8.77%。48%的样本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仅有4%的样本公司为国有企业,有39%的样本公司聘用国内五大作为审计师。

表2 是否披露鉴证报告、鉴证范围和保证程度年度基本情况统计

表3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本文借助SPSS17.0计算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程度,从而对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程度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显著正相关,而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显著负相关。内控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显著负相关,而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显著正相关。内控鉴证报告提供的保证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尽管有些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但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全部小于0.3,绝大部分在0.2以下,说明不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通过表4可以看出,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倾向于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但是,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的公司越不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由此假设1部分成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总资产净利率与是否披露内控鉴证报告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总资产净利率越高,越不愿意披露内控鉴证报告。其他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5显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内控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审计师越愿意扩大鉴证范围;而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与鉴证范围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假设2部分得到验证。审计师特征与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高声誉的审计师更愿意出具与整体内部控制相关的鉴证报告。从表6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对内控鉴证报告的保证程度没有显著影响。除管理层持股比例外,其他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也没有显著关系。在全部标准鉴证意见的鉴证报告样本中,有98.1%的报告提供了合理保证,只有1.9%的报告提供了有限保证,说明审计师提供的保证程度更多的是符合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要求,与审计委员会和控制变量无显著关系。

表4 是否披露内控鉴证报告回归结果

表5 内控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回归结果

表6 内控鉴证报告的保证程度回归结果

六、结论

研究发现:(1)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倾向于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但是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的公司越不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2)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审计师越倾向于对整体内部控制发表鉴证意见,即扩大鉴证范围;而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鉴证范围没有显著关系。高声誉的审计师更愿意出具与整体内部控制相关的鉴证报告。(3)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对内控鉴证报告提供的保证程度没有显著影响。从以上研究发现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和独立性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以及质量有一定显著影响,但并没有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切实改善审计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应有功能。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审计治理与投资者保护:机制、效应及其评价”(项目编号:13YJC790121)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吴清华、田高良:《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2]王咏梅、任飞:《谁更愿意设立审计委员会?》,《会计研究》2011年第6期。

[3]唐跃军、左晶晶:《审计委员会、盈余质量与意见购买》,《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1期。

[4]佟岩、冯红卿、吕栋:《市场集中、控制权特征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会计研究》2012年第6期。

[5]施继坤:《内部控制鉴证、审计师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6]袁放建、冯琪、韩丹:《内部控制鉴证、终极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7]陈汉文:《实证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刘明辉:《内部控制鉴证:争论与选择》,《会计研究》2010年第9期。

[9]Adams,M. Determinants of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 in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New Zealand Evidenc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7.

[10]Cars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oard Subcommittees.Corporate Governance,2002.

[11]Piot C.,The Existence and Independence of Audit Committees in France,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2004.

[12]Gerald C.,Patrick L.,The Impact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Family Ownership on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Evidence from Hong Ko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06.

(编辑文博)

猜你喜欢

鉴证自愿性审计师
企业ESG鉴证:进展、问题与思考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IESBA修订其他鉴证业务的独立性要求
上市公司透明度改进的关键一步
ESG报告鉴证:确保数据可靠性的必要环节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论商事仲裁一裁终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