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大目标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指标研究

2016-07-0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谢海娟何和阳刘晓臻

财会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指标评价企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谢海娟 何和阳 刘晓臻



基于五大目标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指标研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谢海娟何和阳刘晓臻

摘要:由于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引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本文在基于内部控制五大目标实现程度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公开的财务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建立一套具有操作性、可衡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旨在更好的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为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使用者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和决策的需要。除此之外,本文通过收集广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以验证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五大目标评价体系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才逐渐得以发展。鉴于“银广夏”、“中航油”、“巨人集团”等财务欺诈事件在财务金融界引起的轩然大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完善情况和执行情况成为利益相关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这也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和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尚未存在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管和监督。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持续和股东权益,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借鉴美国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形式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八要素内容的基础上,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的推出结束了我国没有内部控制框架的局面。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于2010年4月联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规定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主体、评价依据、范围以及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相关责任等方面。该指引的颁布使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走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虽然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得到了发展,但与现有的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存在理念、要素、框架较难实施的问题,没有具体实施流程,从而使得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存在较大的难度。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本文研究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就是在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结论,对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具体补充,这一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在国外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中。建立数学模型和内部控制框架是较受欢迎的研究方法。Yu和Neter(1973)为了从数量角度客体衡量内部控制系统的准确度,构建了与之相关的随机模型来进行评价。Srivastav (1985)提出一个理论模型,用以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包括对输入的错误信息进行正确决策的概率、对输入的正确信息进行正确决策的概率、控制程序(活动)被执行的概率这三个具体的衡量标准。Donald(1983)利用某工作文件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性的基本评价,该工作文件来自于一个执行审计任务的办事处。除此以外,John和James(1983)还推导出模糊集模型,以综合内部控制判断。在实证方面,大多学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实验研究方式探讨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Lesry和Iselin在基于评价方法的不同的角度,对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评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方法对注册会计师在评价结果上并不存在显著影响,而控制环境要素的优劣对评价结果存在重大影响。Gupta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市公司高层如何采用利用COSO报告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并未采用COSO报告来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因为他们认为COSO报告并不是很好的评价标准。

(二)国内文献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时间不算长,但随着企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关注度的不断增加,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评价。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最早探讨COSO报告对于我国建立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借鉴意义,在对COSO报告进行详尽研究基础上得出“控制自我评估”(简称CSA)是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的新趋势的结论。刘明辉,张宜霞(2002)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和含义,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并不能保证企业避免各种风险,主要运用了古典经济学和契约理论。在现有《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基础上,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张先治、戴文涛(2011)提出了一套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该模式综合了董事会、注册会计师和政府监管部门或者非盈利机构三个方位,并在此基础上,以内部控制的目标为出发点,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相关关联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借助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的发展,评价方法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我国学者对评价方法的探讨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熵值法等。骆良彬、王河流(2008),韩传模、王士果(2009)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同时,也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张先治、戴文涛(2011)综合了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两种方法,构建出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而使其在内部控制中得以运用。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指标变量相当于框架的主干部分,而每个变量对应的权重系数则相当于框架的枝叶,两者缺一不可。根据权重划分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分成两种,即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主要是由专家或相关专业人士根据相关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得到的权重系数,属于定性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客观赋值法,主要是根据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者他们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重系数系数,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变量的选取

(1)战略目标的指标的选取。战略目标是企业实施战略的总体性目标以及战略实施情况的评价标准,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经营活动所要到达的水平。战略目标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只有确保了经营目标、合规目标、报告模板及资产安全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在评价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中,考虑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增长幅度、速率等作为考查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对发展与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选择经营业绩及其增长率作为衡量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指标。此外,资产增长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资产增长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张,企业有生长的延续力,故总资产增长率也作为衡量指标之一。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长期性的,全局的,它的规划谋略必然会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企业的长期发展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的利用,资产负债等方面的使用还有自身资本积累的运用有关,这就表现在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具体指标是指可持续增长率。可续持增长率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趋势。企业相关风险的预测、评估、权衡将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而权衡风险、分散风险是企业战略决策中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企业风险是由内部环境变化、经营过程中可能蒙受的损失。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其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紧密相关,管理层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将面临的潜在风险,树立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利用多元化手段及时、有效、持续地监控风险。本文在衡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采用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变量。第六个指标是托宾Q值。托宾Q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的是股票市场对一个企业的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之间关系的估算衡量。当托宾Q值大于1时,代表企业创造的价值大于投入的成本,即企业的经营创造了利润,为社会贡献价值;当托宾Q值小于1时,代表企业投入成本大于产出,企业净资产在缩减,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应用。

(2)经营目标指标的选取。企业的经营目标的有效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又分为经营效率和效果两个目标,经营的效率一般是通过企业的营运能力来反映,而经营的效果即效益是由企业的盈利能力来衡量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创造价值和取得利润的能力,它体现出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通过一定时期内公司收益数额以及收益水平来体现。本文主要采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市盈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对资产的营运能力、经营的盈利能力等分别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考虑到现金流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屏障,现金流指标可以较好的衡量资产、净资产盈利能力的质量,因此本文增加了两个现金流指标,即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现金报酬率。营运能力体现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企业营运资产的管理效率主要表现为企业相关资产的周转率。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率通常由企业的经营产出额所占相应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例计算得出。而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等。

(3)财务报告目标变量的选取。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使用者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的主要渠道,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是对报告使用者合法权益达到有效保障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选取财务报告目标变量,第一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一般应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标准审计意见,即无保留意见,主要说明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公布的财务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了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另一类则是非标准审计意见,其分别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及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在借鉴Chil-Yang Tseng (2007)研究结论基础上,将定性指标量化,当审计意见为标准的审计意见时,该指标变量值为1,否则,为0。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在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可信度都与注册会计师所在会计事务所有关。会计事务所的规模的大小,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的综合排名,与其在发表审计意见的谨慎性有关。根据信息传递理论,在会计事务所排名越靠前的事务所,它维护自身品牌的意识就越强,在出具审计报告也就更加谨慎,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对排名靠前的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信息采纳度更高。因此,本文选择会计事务所的类型作为第二个衡量指标。当会计事务所类型在中注协排名前十时,该指标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第三个变量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说明以前公布的报表中存在重大会计差错,若不进行更正,会对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人产生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公司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增强对报表的侦查力度,避免以前的会计差错影响到当期和以后各期,降低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当不存在财务重述时该指标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4)合法合规目标变量的选取。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公司法》规定了公司成立经营的条件,《会计法》、《证券法》规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基本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构成了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按照上述法律法规合法参与竞争,获得正当利益,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一方面,这是我国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或企业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这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认真遵守规章制度,在合法的前提下持续经营,也可以在企业有超越法律规定行为时,及时发现,采取措施。而且,在内部控制有效的企业里,员工会对内部控制所传扬的法律、道德与诚信观念产生高度认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信经营。因此,企业的合法合规目标实现的情况可以通过违法违规事项和相对罚款金额来衡量判断。

(5)资产安全目标变量的选取。资产安全性是指资产能够正常的运行周转,数量和价值方面都不会有所减少和损失,同时要努力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性也是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资产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而影响企业资产安全,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和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恰恰是企业管理不当,内部控制的缺失。因此企业拥有一套合适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提高资产使用效能。资产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资产减值损失、流动比率、关联方对资金的占用和对外担保五个方面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框架见表1。

表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内部控制评价权重系数方法的确定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指标变量相当于框架的主干部分,而每个变量对应的权重系数则相当于框架的枝叶,两者缺一不可。根据权重划分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分成两种,即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主要是由专家或相关专业人士根据相关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得到的权重系数,属于定性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客观赋值法,主要是根据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者他们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重系数系数,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由于主观赋值法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主成分分析法又名主分量分析法,通过降维的方法,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的几个综合指标。它是利用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将原有的多指标变量通过降维用较少的变量来表示,一方面可以尽量反映样本原始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降低了指标的信息重复率。在主成分分析法中,筛选后的主成分变量的权重,是由主成分变量的贡献率确定的,克服了主观赋值法的人为缺陷。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1)指标处理。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捉弄个,每个评价指标的实际值所代表含义不同,进而在量纲上存在差异性。而存在差异的量纲指标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首先需要对指标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数据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公式如下:

公式中:Xi为某指标值,X-为该指标的算术平均数,s为该指标的标准差。

(2)构建模型的步骤。首先,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宜检验,检测样本数据的适宜度,样本数据来自于标准化后的数据。KMO统计量和巴特莱球是最常使用的检验方法。第二步,建立初始因子模型,并估计相关参数。设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后为X1、X2、X3、...Xp,一共n个样本。F1、F2、F3、…、Fk为k个客观存在但不能观测的公共因子,ε为特殊因子。因此,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模型构建如下:

同时,根据已提取的主成分因子,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然后对主成分因子采用Kaiser标准化正交旋转,经过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经旋转后的因子模型如下:

其中,F'表示旋转后的主成分因子,b表示所选变量对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其他字母含义同上。

最后,根据各主成分分布、因子得分系数,构造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模型:

zFF=a1F'1+a2F'2+a3F'3+…+amF'm(m<P)

其中,zFF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质量得分,a为加权平均系数,其他字母的含义同上。

根据该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得分情况,从而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广西上市公司为例

本文选取隶属中国证监会广西监管局、广西上市公司协会管辖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总量30家,其中剔除1家2012年上市公司,2家数据不全的,选取剩下2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主要包含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临时公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公司受到处罚和重大事件等。数据收集于CSMAR数据库;锐思数据库;新浪财经;中国证监网;广西上市公司协会;巨潮资讯网;公开向社会各界披露的年度报告与相关公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出的评价报告、财务指标数据和招股说明书等,再结合广西上市公司年报给予补充。本文在筛选数据时对不同方式获取的数据采取比较、分析处理,并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偏差,使数据更准确、真实和有效。根据基于五目标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出广西的内部控制质量指数及其排名,如表2所示。

五、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文通过对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入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科学的、易于操作的指南,但鉴于文章篇幅和笔者水平的限制,仍有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主要体现为:(1)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作进一步的研究。考虑到现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漏洞,今后的相关研究应着重从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角度,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寻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2)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并对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的赋值问题进行相关行业与个别对象的调整。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不同,同时指标体系的赋值也应不同,为解决体系适用性的问题,只有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构建出真正适合不同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内部控制质量得分排序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2]杨有红:《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会计研究》2009年第6期。

[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4]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5]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审计研究》2011年第1期。

[6]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7]Michael,S. A.. Signaling in Restrospect and the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s,2002.

[8]Leary,C. O.,Iselin,E..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Elements ofInternal Control on Auditors` Evaluations of Internal Control.Pacific Accounting Review,2006.

(编辑彭文喜)

猜你喜欢

指标评价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