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适应的性别差异
2016-07-06唐丹丹
唐丹丹
摘 要 在认知控制领域中,冲突适应指由冲突所诱发的行为的提升,它反映了人类对冲突所进行的连续调整。为了考察冲突适应的性别差异,本研究记录了56个大学生(男女各半)在完成多源干扰任务时的行为数据。反应时结果显示,女性的整体干扰效应以及在Flanker和FlankerSimon条件下的干扰效应都显著小于男性;女性在FlankerSimon条件下的冲突适应明显大于男性。因此,本研究揭示,女性能有效地控制冲突,并更适应高冲突情景。
关键词 性别差异;冲突控制;冲突适应;多源干扰任务
分类号 B842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7.002
1 前言
多源的干扰信息能对人类目标导向的行为产生干扰。为了灵活地优化当前的行为,大脑可能调用认知控制加工来动态地调整行为冲突(Matsumoto & Tanaka,2004; Miller,2000)。冲突适应是一个典型的冲突调整过程(Gratton,Coles,& Donchin,1992)。
例如,在Stroop任务(Stroop,1935)中,刺激同时包含颜色和语义两个维度。实验要求被试对字体的颜色做反应,而忽略汉字的语义。对于一致条件(congruent,如红色的“红”字),字体的颜色和其语义一致,语义不会干扰颜色反应;对于不一致条件(incongruent,如红色的“黄”字),字体的颜色和其语义不一致,语义会干扰颜色反应。被试在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response time,RT)显著长于其在一致条件下的RT,二者的差值即为Stroop干扰效应(MacLeod,1991)。根据先前和当前的试次序列,若用cC表示一致试次之后的一致试次,iC表示不一致试次之后的一致试次,cI表示一致试次之后的不一致试次,iI表示不一致试次之后的不一致试次,研究发现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受到先前试次一致性的调节,此即冲突适应。在RT上有:RT(iI-iC)
为了考察不同干扰类型所引起的冲突适应量的性别差异,本研究记录了56个(男女各半)健康大学生被试在完成多源干扰任务时的行为数据。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假设:(1)如果在冲突控制上存在性别差异, 那么男女被试之间的干扰效应有显著差异(Yuan et al., 2008),即以干扰效应为冲突控制的指标;(2)如果在整体的冲突适应上存在性别差异,那么男女被试的冲突适应量将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认知控制中性别差异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2 方法
2.1 被试
56个自我报告为右利手的健康大学生被试自愿报名参加本次实验(男女各半;年龄范围为19到26岁,平均年龄21.68岁,标准差1.70岁)。所有被试自我报告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没有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头部创伤、药物滥用和药物成瘾。先于实验,所有被试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之后,获得一定的实验报酬。
2.2 实验仪器和刺激
采用EPrime软件包将刺激呈现在17英寸的计算机显示器上(联想LXGJ556D,分辨率:1024×768,真彩色,刷新率:85 Hz,黑色背景),以标准qwerty键盘记录被试的反应。被试与屏幕的距离约60 cm,在亮度适中的单间实验室测试。刺激由白色注视点(+)和四个白色数字组成(0、1、2和3),数字用20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呈现。三个水平排列的数字被呈现于屏幕中央,其中一个数字(目标)和另外两个数字(分心物)不同。
一致条件(C)无冲突,目标数字的语义和它的反应位置相同,分心数字是与反应无关的数字0(‘100、‘020、‘003);由于0不对应于任何反应键,所以不会对目标数字产生干扰。Flanker冲突条件(FI)包含低冲突,目标数字的语义和它的反应位置相同,但分心数字与目标数字的语义不同(‘122、‘133、‘121、‘323、‘113、‘223);Simon冲突条件(SI)也包含低冲突,目标数字的语义和它的反应位置不同,但分心数字是与反应无关的数字0(‘200、‘300、‘010、‘030、‘001、‘002);FlankerSimon冲突条件(FSI)是试次类型2条件(高冲突),目标数字的语义和它的反应位置不同,分心数字与目标数字的语义也不同(‘221、‘313、‘112、‘233、‘322、‘131),此种条件包含了Flanker和Simon两种冲突,干扰最强(Bush,Shin,Holmes,Rosen,& Vogt,2003; Sheth et al., 2012)。根据本实验的设计,RT(FI-C)、 RT(SI-C) 和RT (FSI-C) 分别代表Flanker、 Simon和FlankerSimon干扰效应。
2.3 实验程序和实验设计
实验程序如图1。在每个试次中,刺激呈现方式如下:(1)一个0.5 s的白色注视点;(2)一个时间间隔在0.3到0.5 s内随机变化的黑色空屏;(3)三个呈现在屏幕中央的、水平排列的数字;(4)一个时间间隔在0.8到1.2 s内随机变化的黑色空屏。
被试的任务是辨别不同的(目标)数字并又快又准确地对其做反应。数字“1”、“2”和“3”分别地被映射到小键盘上的1、2和3键,被试分别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做反应;“0”是与反应无关的分心物。当被试做出反应后,刺激立即消失;但如果被试在刺激呈现1.5 s后仍然没做出反应,刺激也将消失。
为了使被试熟悉实验条件,先于6个实验block,被试完成具有50个试次的练习block,其程序和正式实验一致。每个实验block都包含了145个试次(不分析第一个试次)。在每两个block之间,被试休息一次。另外,为控制特征整合效应和重复启动效应(Hommel,Proctor,& Vu,2004; Mayr,Awh,& Laurey,2003),本研究采用伪随机的方式去掉了反应重复和刺激完全重复的试次。同时,为了确保试次类型0、试次类型1和试次类型2的数量相同,一致条件(试次类型0)和FlankerSimon冲突条件(试次类型2)各包含了288个试次,Flanker冲突和Simon 冲突条件各包含了144个试次(试次类型1)。
根据先前试次和当前试次的一致性,本研究对所有试次进行了伪随机的排列(Tang,Hu,& Chen,2013; Tang,Hu,Li,Zhang,& Chen,2013)。如此,本研究总共包含了96个cC试次(一致试次之后的一致试次)、48个cFI试次(一致试次之后的Flanker冲突试次)、48个cSI试次(一致试次之后的Simon冲突试次)、96个cFSI试次(一致试次之后的FlankerSimon冲突试次);48个fiC试次(Flanker冲突试次之后的一致试次)、24个fiFI试次(Flanker冲突试次之后的Flanker冲突试次)、24个fiSI试次(Flanker冲突试次之后的Simon冲突试次)、48个fiFSI试次(Flanker冲突试次之后的FlankerSimon冲突试次);48个siC试次(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一致试次)、24个siFI试次(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Flanker冲突试次)、24个siSI试次(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Simon 冲突试次)、48个siFSI试次(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FlankerSimon冲突试次);96个fsiC试次(Flanker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一致试次)、48个fsiFI试次(Flanker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Flanker冲突试次)、48个fsiSI试次(Flanker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Simon冲突试次)、96个fsiFSI试次(FlankerSimon冲突试次之后的FlankerSimon冲突试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