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数据新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2016-07-06徐蓓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中国故事可视化

徐蓓

摘 要:如今,数据新闻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概念。它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再将其用可视化的方式去展现。与传统的新闻形态相比,数据可视化新闻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于从事对外传播事业的新闻工作者而言,利用数据新闻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既是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做法,亦可以让对外传播效果事半功倍。当然,由于我国数据新闻的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在设计理念等方面仍处于落后。尤其是对外传播领域的数据新闻,还存在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中国故事;改善空间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数据新闻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报道形式正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媒体的报道之中。尽管这种新型的新闻报道形式最早来源于像《卫报》、《泰晤士报》以及《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但是,对于目前处于改革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发生,毫无疑问,数据新闻这种新形势的报道方式在短短一两年内就被广泛运用于各大主流媒体中。国内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均已开辟出专门栏目,定期发布数据新闻。例如,新浪的“图解”栏目。每年“两会”前夕,人民网也会制作图表,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设目标和完成情况通过一张图表展示出来。

数据新闻的价值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互联网之父”蒂姆·博纳斯·李曾指出:“新闻的未来,是分析数据。”而这种创新新闻生产形式的数据新闻无疑对于我国政府对外传播也有着相当高的价值。

一、可视化数据新闻为对外传播带来的益处

数据新闻运用大量的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了可信度、趣味性,与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不同,如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等等,以往纯粹通过文本叙事,配上简单的事件照片,易读性弱,受众往往不能进行深入阅读。而如今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创作的新闻,易读性增强、叙事方式简单明晰,更得受众青睐。①

(一)提高生产效率、强化传播效果

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每年都会出版的多语种外宣品《西藏事实与数字》为例,这是一本多语种对外出版物,主要通过上一年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向读者展示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情况。

以《西藏事实与数字2015》为例,第一章关于自然环境和人口组成等基本状况的内容大约有六千字。通过这六千字,外国读者可以了解到西藏的面积大小、人口数量、分布山脉、人民生活基本情况等内容。

图1国家级英文时政类期刊《北京周报》英文网站与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制作的图表新闻《你需要了解的西藏》部分节选。

然而,读者读完这六千字可能需要至少10分钟的时间,加上文章主要以数据为主,在很多数据面前,人们难免会产生厌恶情绪,很容易放弃阅读,最终达不到编辑原本希望取得的传播效果。例如,关于西藏自治区的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原本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到底122.84万平方公里有多大?但是,如果在图表上这样展示,也许对于对象国读者来说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将西藏的地图轮廓和英国、荷兰、德国、卢森堡和法国的地图轮廓放在左右两边,这样就是在告诉读者:西藏的面积很大,相当于欧洲这几国面积的总和。如此一来,对于读者,尤其是欧洲读者而言,就非常明晰了。

由此看来,数据新闻在对外传播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本陌生的国度、甚至是陌生的文化。同时,对对外传播工作者而言,数据新闻也可以省去之前大量的语言翻译工作。原本是六千字的文章,翻译成目标语言需要占用翻译若干天的时间,加上母语者润色、定稿人审定,可能四五天之后这一章节才能出来,但是,如果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示,因为很多关键元素已被“可视化”展示出来,翻译只需要将关键词翻译成目标语言,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成本。

(二)方便对象国读者更好地解读中国政策

因为承担着向世界解读中国的重任,每当中国有重大新政策发布、亦或者有重要政治理念问世,都需要对外传播机构用外语将新政策、新理念解读并且传播到世界。然而,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很多时候对新政策、文件以及领导人治国理念的解读是比较困难的。有时经常会出现,即便是对某文件的解读,但是读者也没法完全理解的现象。更不用说将政策文件直接翻译成外语新闻的传播效果了。

针对以上情况,用数据新闻解读政策文件可以赋予原本枯燥、单调的文件语言新的活力,让很多内容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图表之中。

(三)让复杂的历史背景简单化

很多时候,在向外国受众介绍中国时,会涉及到某一事件的历史背景。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很多国内读者耳熟能详、了然于心的历史对于外国读者却是完全陌生的。

数据新闻可视化在对外传播的另外一大应用便是时间轴的使用。尤其是历史事件,比如,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报道之中,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经历了哪些重大的事件,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转折点在哪里等等。如果把这些内容以时间轴的形式做出来就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尤其是在网站上,读者需要了解哪一个时间节点的内容,就可以将光标指在某一年份上,当年的详细情况便出来了。

二、在对外传播中发展数据新闻的困难

由于国内数据新闻的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新闻实践主要集中于业内,且数据新闻过于粗浅,在设计理念和数据挖掘技术上都落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对于对外传播媒体而言,发展数据新闻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设计理念大都停留在“信息可视化”上

和国内中文媒体不同,对外传播媒体在制作可视化数据新闻作品时往往还需要翻译的过程,毋庸置疑,翻译也是一个耗时的过程。然而,从新闻时效性而言,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动态交互式可视化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往往无法达到时效性的要求,尤其是外文媒体,还需要将翻译的时间计算进去。因此,目前国内对外传播媒体的数据新闻,大多以静态图片为主,很少会出现交互式设计。这离国际上高水平的数据新闻制作还差一个档次。

(二)数据新闻制作团队人才匮乏

由于国内的对外传播媒体的编辑大都是高校外语系毕业,而数据新闻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传播手段。事实上,完成从一个外语学习者到用外语为工具的新闻从业者的转变,对于对外传播媒体的外语编辑们已经是一个职业挑战。现在,随着数据新闻的深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常识、图表设计能力,这无疑也给对外传播事业的从业者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对外传播领域做好数据新闻的几点建议

2015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宣布2015年新闻学专业招生将新增数据新闻报道方向,此举也引发了业界对国内数据新闻教育的热议和讨论。就此,笔者认为,对于对外传播媒体而言,做好数据新闻应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主要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对外传播领域数据新闻人才的培养

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让对外传播机构的外语人才更多地接触数据新闻的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媒体人可以只从事单一的一项工作。这对于对外传播媒体的工作人员同样适用:以前的对外传播工作,只需要翻译按照“三贴近”原则将手中的文章翻译成对象国语言即可,但是融媒体时代,往往需要从业者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从新闻的采写、编译到不同平台的发布、不同形式的展示都是由同一人来完成的。因此,接受数据新闻的再教育也是每一个对外传播工作者未来的学习重点。

(二)强化数据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之前提出,目前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多数数据新闻都是来源于某些部门的公布的数据信息。因此,需要从业者提高对原信息的甄别能力。不仅要对数据信息加以甄别,而言还要懂得选择重要核心信息进行报道。这点对于对外传播媒体尤为重要,一旦信息源出了错,就会引发系列反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数据可视化新闻时代,在注重效果和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必须增强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北京周报社)

注解:

① 于毛毛.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和对策,今传媒,2014年第七期.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中国故事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