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思考活跃思维
2016-07-06侯玉平
侯玉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呢?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进而提高成绩。
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所以,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训练对人的一生的重要影响。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无穷的活力,教学活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自觉性与独创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灵动起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通过具体操作,启动思维
要培养学生思維的灵活性就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的手、眼、口、脑协同参与学习,通过具体的操作,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凸现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如,在教学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先准备一个长方体放在讲桌上,然后让学生站在不同方位看一看,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样子画在本上,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自由地看一看,有了感性的基础,然后再做书上的连线题人和看到的画面对应连线,由感性道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知活动中边观察、边思考、边叙说。
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再测量地砖的长,最后算一算教师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再数一数实际用了多少块,为什么?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思考方法,而且还学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以师爱激发情感,激活思维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明确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对小学生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对你有情感,就特别喜欢你教的学科。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呢?和蔼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积极的评价,乃至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的正确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表扬来诱发孩子们的兴趣。促进孩子积极思维。如:“你的第一、第二句回答的好,请再想一想,继续往下说。”“这一步你答对了,再想想。”就这样促进了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促进了师生的情感共鸣,推动学生深入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三、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教学方式,如:“抢答数”“开火车”“猜谜语”“讲故事”“拼一拼”等,使学生乐于思,勤于思,自主于思。
同样,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先出示两个面积相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这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面积”的欲望。接着再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动起来,帮助他们活跃思维。
四、质疑中,激发思维
课堂上,让学生辨析具有相关属性而又具有独特性的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通常我们设计这样的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对同学的看法你有什么不同意见等。比如,在复习五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样,面积一定不等。”生肯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结论,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想办法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小组辨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统一认识到“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这一结论。接着,教师加大难度,给出同地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告诉底和高,求另一个三角形的高。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起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思维的批判能力,在批判中提升思维水平。
五、讨论交流中,引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思考的过程、方法,使得越说越明白,越说越丰富,越说越深刻,从而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整理、揭示规律。
在复习“小括号"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出示了下面的一算式:15-6÷3=3 2×5+3=16 15÷6-3=5让学生加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先让学生议一议,再议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