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性分析
2016-07-06胡琼方
胡琼方
摘 要:圣桑作为法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对法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圣桑钢琴协奏曲当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第二鋼琴协奏曲》不仅体现了圣桑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也呈现了作曲家清晰明朗、纯朴自然的音乐创作风格。本文从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创作特点、音乐风格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
卡米尔·圣桑是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和演奏家,也是法国音乐的启蒙者和浪漫主义音乐后期的杰出代表。尤其是他所创立的民族音乐协会,为法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圣桑出生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从小便拥有惊人的音乐天赋。在钢琴协奏曲方面,圣桑共创作了五部钢琴协奏曲,其中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五部协奏曲中最为优秀和著名的一部。对这部钢琴协奏曲的研究和分析,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作曲家的音乐情怀和创作思想,进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掌握这部钢琴作品的音乐信息,为学习和演奏该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圣桑的音乐创作特点
1.1 纯净性
浪漫主义乐派有着两种风格,一种风格倾向于思想情感的表达,另一种风格则倾向于对事物的描述。圣桑的音乐作品大多属于后者。其音乐作品的旋律大致可分为抒情性和活泼性两种。在钢琴音乐发展的进程中,莫扎特的快慢快三乐章套曲引领了近代协奏曲的标准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由两个呈示部构成,同时还会出现一些炫技性的华彩乐段。贝多芬时期则是省去了第一呈示部,李斯特甚至打开了单乐意协奏曲的创作局面,钢琴协奏曲的形式也越来越自由。而圣桑则比较注重钢琴曲在形式上的完整性,其协奏曲的结构形式往往都非常严谨完美,表现出一种音乐的纯净性。
1.2 交融性
圣桑的部分音乐作品并没有按照古典协奏曲的结构模式进行安排,而进行了创新性的突破。这种创新性的突破,使钢琴乐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挖掘,也拓展了演奏者的发挥空间。但是在调性方面,圣桑习惯于结尾与开始部分的统一。这种在传统奏鸣曲式中所采用的创新性曲式结构,充分诠释了圣桑对古典与浪漫的完美融合。圣桑在和声运用方面也有着高超的水准,他会利用半音化的和声来营造一种不和谐的音响紧张感,还会利用一些不和谐的和弦来增加音乐的张力。此外,圣桑在对位技术方面也很厉害,他能够非常逼真地模仿巴赫。在运用卡农与对位手法时,他采用不同音色线条的处理来获取理想的音色效果,使音乐线条的层次感得到有效提升。
2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
2.1 音乐风格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圣桑在1868年创作完成的。圣桑的整体音乐风格继承了法国传统音乐的高雅、严谨风格,同时也不缺乏适时的创新。圣桑比较注重对作品内在神韵与情感的追求,因此,我们能够在这首钢琴曲中看到较为规整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线条。圣桑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十分美妙、清新与优雅的音乐风格。乐曲的音响明朗流畅,能够让欣赏者的精神缓缓放松,愉悦而轻松。圣桑在演奏技法方面也体现出清晰、统一的风格特点,旋律端庄而优美,如同少女的唱歌。《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每个细节都非常感人,可以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协奏曲没有独特的形式,也没有慢速度的中间乐章,取而代之的是活泼生动的谐谑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不仅有高难度的演奏技术,还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首协奏曲比较注重对演奏部分的烘托,使钢琴与其他乐器合作时,能够产生恢宏大气的音响效果。而且整部作品的布局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圣桑对音乐形式、情感及层次感的注重。
2.2 音乐主题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章主部主题材料建立在g小调的基础上。旋律的主干音由g小调和弦分解形式构成,音乐舒缓而优美,庄严而典雅。与传统的和声有所不同,它不仅强调了和声功能,还强调和声的色彩性。为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在这一章,作曲家还采用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在节奏使用方面,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伴奏部分采用了十六分休止符、六十四分音符以及三十二分音符相互结合的节奏型,这种节奏更能够体现出音乐的旋律感和歌唱性,使乐曲效果更加流畅自然。
第二乐章主题调性为bE大调,和声的作用是巩固主题。旋律线条方面则表现为先上行后下行的方式,轻快而明亮。音阶的跑动也能带人给轻快的感觉。
第三部主部主题调式又恢复在g小调上,主部主题旋律的构成主要为八分音符三连音,节奏的韵律感非常强,能够带给人积极向上、热情洒脱的音乐感受。
2.3 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主要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组成。其中再现部并没有副部和结束部,而展开部的主部与副部也不存在较为强烈的对比。第一乐章是整部乐曲的前奏,虽然表面上看形式比较自由,但却有着严谨规整的结构。第一乐章的和声主要以古典为主,织体较为丰富,整个乐章由快板变成了慢板。其中自由的华彩乐段成为这部协奏曲的特色之一。引子部分为钢琴独奏部分,前三个小节为复调形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三个声部旋律的线条走向。虽然此段旋律比较自由,但结构却较严谨。之后的乐曲速度逐步加快,结束部分也较为有力。呈示部的音乐情绪张力较强,音乐性质较为动荡,速度也相对缓慢,能够表现出既庄严又抒情的音乐形象。展开部的音乐情绪更加丰富,感染力也更强,接近于华彩性质,音乐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再现部为钢琴独奏的华彩部分,主部主题得以再现。而尾声则采用了引子材料,并稍加变化。
第二乐章保持在大调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了圣桑所钟情的塔兰泰拉舞曲元素,音乐节奏明快、热情,表现出了戏剧性的一面。呈示部由定音鼓带入,由八分音符和八分止符构成了错落有致的音乐进程。在这一乐章,作曲家采用了与传统奏鸣曲相反的创作手法,在主部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性变化,而副部调性则一直处在属调上。这种手法虽然表现出较大的调性变化,但稳定性较高,主调的调性能够得到有效确立。之后的展开部和再现部都能够体现出轻松灵动的音乐特质,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乐章同样采用了塔兰泰拉舞蹈的节奏,旋律比较有活力,将法国民族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呈示部的主题融合了前面两个乐意的音乐元素,只在节奏上进行了变化,曲式结构为传统的奏鸣曲结构,只在连接部和结束部进行调性变化。展开部为第三乐章的高潮,分解式的和弦、节奏型的变化以及复合节拍的律动等,都产生了强烈的音乐对比。再现部之后便进入了长大的尾声。这首协奏曲的尾声长度较长,几乎为全曲总长度的五分之一,属于较为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3 结论
圣桑在创作音乐时,不仅会保证音乐的整体调性布局,还会适当地融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手法非常鲜明,其旋律性较强,非常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能够体现出一种朴实、自然的音乐美感。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分析,能够体充分说明圣桑对音乐的那种纯净化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雨琦.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5(8):55.
[2] 潘大铭.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特点分析[J].音乐乐坊,2007(4):55-56.
[3] 戴彧斐.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主要材料分析[J].黄河之声,2012(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