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经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07-06于洪丽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于洪丽(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安庆 246133)



中国城市经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于洪丽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经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城市经营呈现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过渡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但就整体而言,城市经营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文章从城市经营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经营模式及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梳理归纳了理论界研究的进展,并对未来城市经营研究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经营;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经营理论研究缘起与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与之相伴的是“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建设资金的短缺成为了城市经营应运而生最直接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城市直接参与全球经济,经济要素流动的范围和强度明显增强,城市间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为其提供了外在压力。体制改革中中央权利的下放则为其提供了内在可能。城市经营随即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经营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学术史视角来看,学术界关于城市经营的研究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990—2000年为研究起步阶段,论文文献年均1篇。这一阶段主要是城市经营理念的引入,介绍了一些国外城市经营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城市经营进行了思考。2001—2010年为研究快速发展阶段,论文文献年均92篇,2004年达到研究高峰论文发表174篇。这一阶段主要论述了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城市经营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对城市经营的主客体进行了定位,探讨了城市经营的绩效评价体系。2011—至今为研究深化阶段,这一阶段论文发表年均26篇。这一阶段研究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经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如何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从描述性分析发展到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侧重从广义上对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城市经营理论。

二、城市经营理论研究的主要论域与代表性观点

(一)城市经营的概念和特征。

1.城市经营的概念。笔者对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城市经营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见表1)[1][2][3][4][5][6][7][8]。

表1学术界关于“城市经营”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2.城市经营的特征(见表2)[9][10][11]。

表2学术界关于城市经营特征的主要观点

(二)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

1.城市经营的主体。学术界关于城市经营主体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各级政府是城市经营的主体。首先,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各级政府对城市经营的客体具有资源配置权,这是其他市场参与者所不具有的。其次,城市化进程中各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弥补市场失灵,稳定好发展好城市。最后,城市经营中市场机制的引入是政府治理城市的一种手段[12][13][14]。市场是城市经营的主体。城市经营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对城市中可经营的各种资源进行市场化、资本化,从而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促使城市经济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15]。城市经营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众关心的综合体。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包含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众在内的多元主体。城市经营行为具有市场和政府行为的两面性。政府应该把城市经营中的很多领域让渡给企业和民众去经营,政府只要做好引导性的规划和政策做一个监督者即可[16][17][18]。

2.城市经营的客体。城市经营客体的界定关系到政府职能范围,学术界关于这一谈论也比较丰富,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对城市经营的客体进行了分类。按照城市资源进行界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再生资源与无形资源三类。其中,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域、矿产资源等,再生资源包括道路、园林等市政公用设施,无形资源包括城市文化、形象、品牌以及冠名权、经营权等[19];按照城市经营的资本可以分为三类,土地、矿产等自然生产资本、基础设施等人力作用资本以及冠名权等延伸资本[20]。按照城市经营的资产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资产两类,有形资产包括城市土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环境设施及其附属物等。无形资产包括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及广告权等相关权益[21]。除此之外,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等无形资产也是城市经营重要内容[22][23]。

3.城市经营的目标。城市经营的目标要求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城市的社会与环境效益,要从城市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向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要运用市场化经营理念,对城市中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综合的运营,打造城市品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城市[24],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构建有特色、有文化、有内涵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大发展[25],乃至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6]。

4.城市经营的模式。虽然各城市的发展有相同的时代背景,比如,都面临着引入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和竞争力、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任务,但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城市经营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发展,要因地制宜。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结合城市自身条件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也探索出了不同的城市经营的模式,为城市经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学术界对城市经营模式的研究也随着实践的丰富不断深入(见表3)[27][28][29[30[31][32]。虽然己有学者对城市经营模式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城市经营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不同模式间的比较分析还相对欠缺。

表3国内学者关于城市经营模式的主要观点

(三)城市经营的评价。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既要反映出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又要反映出城市经济、社会及生态各个子系统的经营状况,是制度、调整和优化城市经营战略的依据。城市经营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人本化原则,设置的指标必须充分反映发展的终极目标,即全民的福利分配。系统化原则,要反映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体。可操作原则,选取的统计指标要可以获得且口径相一致。可比性原则,评价的结果要便于单个城市的时间纵向比较和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33]。在研究的初期一般主要关注经济绩效(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社会绩效(人民生活、基础设施)与环境绩效(环境治理、生态保护)[34],随着研究的深入城市政府服务能力及城市形象等被包括在内。方法上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35]。

三、城市经营理论研究评价与展望

(一)城市经营理论的研究评价。

1.城市经营理论基础研究较为完善。较为明确地界定了城市经营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符合我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城市经营的目标、主体、客体等主要内容,为各城市推进城市经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城市经营模式研究成果丰富。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城市经营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尝试了多种城市经营的模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经营的效果和经营。学者们对已有城市经营模式结合城市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对城市经营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由关注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因素扩展到关注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品牌等,但对于城市经营动态分析不足,且只考虑城市本身,没有把城市至于整个区域、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3.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分析框架,且研究偏向于描述性分析,实证分析较少。

(二)城市经营理论研究展望。

1.随着城市经营内涵和特征的基本确定,研究的侧重点将转向如何进行城市经营,并从一般性的经营模式细化到考虑不同区域特殊性的更有针对性的经营模式。

2.城市经营的对象是城市中可供经营的各种资源,同时城市经营的方式又是多样化的,这就导致城市经营具有复杂性。产权问题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城市经营中产权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3.随着城市经营实践的不断推进,需要建立一套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并据此对特定区域的城市经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4.随着城市潜在资源的开发,城市经营的内容不断丰富,这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更加符合城市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城市经营模式。在城市各自谋求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城市间的协调配合,达到整个区域的大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徐良俊,等.经营城市的筹资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9):5-10 .

[2]张袆等.城市经营与城建投资体制改革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01(8):33-36.

[3]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言课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91-198.

[4]仇保兴.经营城市与城市竞争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4):85-89.

[5]秦甫,等.现代城市工作概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70-172.

[6]周诚君,等.经营城市:政府作用与制度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02(3):5-10.

[7]李京文.李京文文集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研究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84-190.

[8]王洪钟.经营城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40-144.

[9]周柏华.城市经营—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创新[J].规划师2001(2):15-17.

[10]江曼琦.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J].南开学报,2002(5):62-67.

[11]刘天泽,黄代东.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02(3):57-61.

[12]王志锋,腺家峰.对城市经营的再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2(9):56-63.

[13][20]冯更新,庞玉萍.论我国现阶段经营城市的理念与实践[J].经济学动态,2003(9):44-46.

[14]王振有.关于城市经营有关问题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39-141.

[15]于洪平.城市经营的内涵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3(10):15-18.

[16]徐惠容.经营城市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3):11-14.

[17]王春城,贾鼎.城市经营的负效应及其因果逻辑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23-27.

[18]孙兵,等.城市管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120.

[19][24]邹宏国.经营城市内洒再认识[N].新华日报,2003-04-18.

[20]冯更新,庞玉萍.论我国现阶段经营城市的理念与实践[J].经济学动态,2003(9):44-46.

[21]孙菊生,张启良.论经营城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思想[J].当代财经,2002(3):45-48.

[22]饶会林.城市经营浅谈[J].城市问题,2002(1):2-6.

[23]严巍,等.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经营模式研究——以西安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12):53-59.

[25]徐小军.经营城市的内涵与模式选择[J].江汉论坛,2003(5):20-23.

[26]白丽娟,李聪明.论城市经营中城市政府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定位[J].唐山学院学报,2012(1):81-83.

[27]李丽萍.论城市经营的两种模式[J].北京规划建设,2001(5):21-23.

[28]罗宏翔.中国城市经营模式比较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82-85.

[29]谢文蕙.城市经营模式[J].科学决策,2004(4):28-33.

[30]董坚成.城市经营的目标内涵、内容模式及意义研究[J].上海综合经济,2004(1):80-82.

[31]梁育民.城市经营的基本模式和案例分析[J].中国商界,2010(9):6-7.

[32]张朝元,等.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运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10-25.

[33]代明,陈欣宏.从城市经营的内涵、目标看其绩效评价体系的建构[J].经济论坛,2006(8):50-53.

[34]张道宏,等.城市经营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36-41.

[35]李微微,赵黎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经营水平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2005(1):23-26.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014- 04

收稿日期:2015-02-19

作者简介:于洪丽(1989-),女,黑龙江伊春人,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与城乡一体化。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竞争力分析和比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AHP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