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2016-07-06林惠仙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工作部福建福清350300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教育作用

林惠仙(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工作部 福建福清 350300)



道德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林惠仙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工作部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虽然高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形态,但是在部分师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认为,应充分加强道德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即建立领导负责制,规范德育建设内容,强化志愿服务理念,建立激励机制,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搭建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平台。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在其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2]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高度重视,也为高校进一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师生德育现状及其潜在问题

(一)高校教师的德育现状。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承担着弘扬文明新风、引领道德风尚的重要责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始终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主要工作方面,是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中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亟待解决的师德问题。《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1日作了项题为“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的占41.6%,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的占3.2%,认为教师是一种“事业”的占55.2%。这项数据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教师仅仅是将从事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

近几年,教师上课懈怠,因迟到早退造成的教学事故屡屡发生,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不断有学术不端行为、参与非法组织或与学生打架的高校教师被披露报道。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虽然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仍然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

(二)高校学生的德育现状。学生是推动文明学校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高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形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90后作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与60、70、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相比,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学生“功利性”较强,过分关注自己,自我意识强烈,把“人人为我”视为理所当然,缺乏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淡薄。[3](P166)而父母在给予子女丰衣足食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他们思想的教育,在部份大学生中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现。在校园中,奇装异服、背心、拖鞋随处可见,言语粗俗、行为亲密司空见惯,绿茵草地上的便捷小道、教室中的课桌文化更是屡见不鲜,上课迟到、早退、逃课,个别学生更是在上课期间随意出入课堂,甚者个别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承受能力差又无处宣泄,出现了极端的行为。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数目触目惊心。学习、就业、感情等各方面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在青年大学生自杀者中,95.2%是因为性格内向,52.4%是因为性格孤避,71.4%是因为虚荣心。

另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研报告》显示:“29%的同学认为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出现了问题。”笔者对学生部分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仅67.3%的学生能抱以最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见表1)。

表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

二、加强德育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升文明学校创建水平是有效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并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开展文明学校建设对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社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P165)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是开展文明学校建设的主体,推动高校文明学校建设关键在加强高校师生的道德建设。

台湾道德教育专家高震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知识,更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建设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在新形势下能否不断发展,关系到文明学校创建的成败。解决高校师生中间存在的道德问题,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德育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查找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建设的不足和问题,督促抓好落实整改工作,不断增强师生意识形态领域德育建设的成效性。

2013年5月,中央出台了16条意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并指出:“各地各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同样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教学和育人为中心,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

三、加强高校师生德育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认识到位,齐抓共建,建立领导负责制。各高校应把文明学校的建设工作看作是一项大事,自觉把创建工作摆上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整体发展规划,不断加强统筹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一支以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为主的党、团和学生会参加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按照文明学校《评分标准》和《评估细则》要求,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文明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加强师生的德育工作,不断深化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制度,创新形势,逐项落实,认真实施,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实现创建工作的长效性。

(二)丰富活动,营造氛围,规范德育建设内容。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我们要把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到文明学校建设当中,通过理论讲授、道德感召、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一要按照新《评估标准》,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文明有礼培育、经典诵读、诚信教育等德育活动,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通过播放视频、教师专题演讲、育经典、公益活动、一堂一善事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努力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播道德故事,营造浓郁、高雅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创新管理,拓宽渠道,强化志愿服务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1]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学校要深入开展以青年教职工和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立足校内、立足身边,把弘扬志愿精神和培养公德意识相结,让大学生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社会实践,如福利院、孤儿院、贫困山区、民工、残联等关心弱势群体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获得反思和锻炼,促使自身道德的完善和升华,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四)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建立激励机制。高校应充分坚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着力挖掘、树立、宣传、推广现实生活中道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积极塑造道德模范、树立文明典范,使先进人物贴近师生、感染师生、引导师生,以榜样带动人,以先进激励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以评选表彰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创建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用典型的先进事迹感召师生,让师生“同做文明人、共说文明话、争办文明事”,努力营造人人都愿意参与文明学校建设的浓厚氛围,从而增强师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五)把握导向,加强监管,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当前网络飞速发展,可以说网络无处不在。网络在给广大师生带来便捷的学习方法、多彩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部份师生深陷“网海”不能自拔,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经笔者对1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9%的学生会经常聊天上论坛,31%的学生经常玩游戏,20%经常看电影或听音乐,只有10%会利用网络看新闻或查资料。面对这一现像,高校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站建设,规范各级各类网站的管理,严格校园官网信息发布审批制度,及时监控校园BBS网络社区和网络论坛舆情,对于网上出现的不良信息能做到及时掌控;另一方面,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自律、自重、自爱的意思,确保校园网络体系建设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精神文明特色窗口。

(六)注重内涵,以人为本,搭建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平台。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内涵建设。作为一所高等学府,除了要有优美的环境、气派的大楼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气息,具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内涵底蕴,具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文明学校创建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学校在创建文明学校工作中要始终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师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道、创新思维能力、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人文与科技素养,要把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师生“求真、向善、崇美、务实“的道德品质,增强“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构建和谐的生态校园。

总之,文明学校的创建过程是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是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只有在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同时,扎实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思想道德建设载体,拓展思想道德建设阵地,紧紧围绕德育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引导师生正确理解、充分认识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学校才能以更高的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新华网.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新华网.

[3]林惠仙.大学生在文明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114- 03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林惠仙(1982-),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传播、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JB13301S)。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教育作用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创新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对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