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我军新的使命任务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

2016-07-06邱月潮

国防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

邱月潮



着眼我军新的使命任务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

邱月潮

内容提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必须紧紧抓住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机遇,顺应依法治国治军的大势,着眼军队新的使命任务,以改革思维破解现实难题,强力有效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要瞄准使命任务,科学明确预备役部队职能定位;要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着力强化预备役部队训练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规范预备役人员责任权利。

关键词:后备力量 预备役部队 职能任务 军事训练

作者:邱月潮,黑龙江省军区参谋长,大校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迎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贯彻军委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和履行习主席赋予的“四个坚决维护”使命任务,解决预备役部队建设面临的一些体制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机遇,顺应依法治国治军的大势,以改革思维破解现实难题,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发展。

一、瞄准使命任务需要,加快推进预备役部队改革

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世界多数国家走精兵强军之路的选择。世界军事强国已把预备役部队定位从快速动员扩编的首批力量、现役部队的助手或补充,发展成为“武装力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我国实现强军目标,应借鉴世界军事强国经验,结合国情军情实际,在建立精锐常备军的同时,加速推进预备役部队改革,使其真正成为我军的有机组成部分。

突出打仗定位,进一步明确预备役部队职能任务。我国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加之裁减军队员额30万,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更重。鉴此,要从法规制度层面明确职能任务,以规范和牵引预备役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应突出作战职能,科学设定应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类型,规范建设达到的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改变以往只按打仗提要求、不按打仗搞建设的问题。应拓展新兵训练职能,由预备役部队担负新兵训练任务,既便于与兵役机关协调、确保兵员质量,又能实现新兵先训后补、解决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应规范应急职能,把预备役部队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力量重点建设、首批动用,以利现役部队更加专注于战备训练。

适应特点规律,适度调整增加预备役部队现役人员。目前,预备役部队现役人员约占编制数的4%,难以完成预任官兵的组训教学等任务,从而制约了训练水平提高和作战能力形成。可考虑每个预备役旅团编制一个现役连,使现役人员达到编制数的15%左右,以士官为主体,人员可从对口现役部队中择优选用,平时作为部队建设的骨干,主要担负组训、教学和管理任务;急时或转服现役时,分配到各连队担任班长,加强部队的指挥控制。同时,要尽最大努力预编退役士兵,以利快速形成战斗力。

着眼安全需求,进一步优化预备役部队力量配置。根据各战略方向安全形势,按照现役和预备役力量互补、功能耦合的原则配置,优化军事力量总体布局。在现役力量较少、潜在威胁较大的地区,要增加预备役部队;对后勤保障、技术维修和信息保障等军民通用程度较高的专业,精编现役力量、多编预备役人员;着眼现代作战需要,压缩步兵等普通预备役队伍,大幅增加海军、空军等军兵种预备役部队。在主要作战方向、任务地区进行主要作战装备、物资器材的战略预置,使预备役部队集结到位后就能遂行任务。

二、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建立新型预备役训练体系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军预备役人员参训时间难保证、训练层次低、训保条件差,训练水平与实战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构建科学有效、严格正规、符合预备役部队特点的训练制度体系。

构建科学的训练内容体系。预备役部队形成战斗力,一般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动员训练和任务训练。退役士兵具备一定的技术战术素养,可用少量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以保持技能,重点应放在动员训练上,即国家发布动员命令或进入战争状态时的动员集结、转服现役、平战转换训练,旅、团每两年应组织一次;退伍士兵服预备役期间至少应参训一次。任务训练是根据作战任务所进行的实兵演习或临战训练。目前,预备役部队单独组织实施演习难度较大,可与现役部队联合编组实施,旅、团以上单位每两年至少应组织一次。应制定预备役人员体能训练标准,年度组织验收性考核。

实施现役预备役一体的装备保障体系。许多国家预备役部队不仅保持着与现役部队相同的编制,而且在装备性能上也几乎同步。鉴此,应本着打仗用什么装备就用什么装备训练的原则,逐步使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装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要按照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联战的要求,将预备役部队装备纳入全军装备保障体系统一计划安排。如果装备数量有限,预备役部队编配数量可以少些。此外,要建立兵员征集、补充、退役、储备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库,士兵退役后直接按专业预编到预备役部队,使预备役部队训练和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好退役士兵这一高素质军事人力资源。

探索灵活可行的训练运行制度。预备役官兵的特点是寓军于民,其训练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做到既严格又可行。参照外军的一些做法,我军预备役人员训练,可考虑根据训练内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专业训练,应改变目前的建制连集中组训一种模式,增加化整为零、人员分批次、时间分阶段实施等方法,可将训练课目相同的参训人员,以师、旅为单位集中施训,时间安排20天左右。专业对口人员,可采取考核验收、过关免训的方式,减少重复训练。动员训练、部队演练,每年轮训一个内容,集中组织实施,时间安排10天左右。年度训练时间30天不变,周期改为两年。

建立基地化的训练保障体系。着眼预备役部队训练改革,完善配套训保设施和制度机制。积极构建遍布全国、功能配套、资源整合的训练基地网络,由军委机关根据现役部队、民兵预备役队伍和武警部队的训练任务及现有场地情况,统筹规划训练基地建设,重点在参训人员集中、承训任务较重的地区建设国家级综合训练中心,在省会城市建设省级综合训练基地,承担区域内军事人员的训练任务,避免重复建设。开发训练管控信息系统,使流动在外的预备役人员可就近自主选择基地参训,实现训练基地化、便捷化,促进训练有效落实。

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范预备役人员责任权利

许多西方国家预备役人员能够闻令而动、参训参战,主要在于明晰的权利义务、严格的法规制度。鉴此,应在国防法、兵役法基础上,制定规范具体、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保证预备役人员依法参训参勤。

制定吸引力强的激励标准。物质待遇是提高预备役人员参训率的重要保证。现行训练误工补贴标准低于社会用工水平,如能明显高于社会用工工资则会有较强的吸引力。误工补贴所需经费主要应由中央财政承担,省级财政视情给予补助,以确保资金足额保障和平衡地方负担。同时,要给予预备役人员政治关怀和适当优抚,参训参勤优异者应表彰奖励,参照现役军人给予出行、旅游等方面的优待,使个人感到社会尊重、家庭受到政府优待,营造服预备役也光荣的社会氛围。

明确约束力强的法律责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多成分结构企业增多,原先编兵依靠的行政约束力减弱。新形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和运用法律法规,规范个人和单位的兵役行为。一方面,应明确个人的法律责任。对应编应训但无故拒编拒训、完不成年度训练任务的个人,建立“黑名单”制度,与其享受的社会保障、福利挂钩,在就业、出国等方面设置明确的禁止条件。另一方面,应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对影响、阻碍预备役部队活动的单位给予处罚,同时对预备役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单位给予税收优惠,尽可能使预备役人员参训参勤得到单位鼓励支持,并保障不被单位以各种理由干扰甚至解雇。

探索执行力强的实施办法。要增强相关法规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兵役法规定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和征召的,可处以罚款。但因未明确执法主体、标准,难以执行。因此,政府哪个部门处罚、怎么处罚、处罚多少、谁来监督,都应由国家立法明确。而法律一旦制定,就要严格实施。同时,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强化公民的国家观念、国防意识、法律责任,使其认识到服役是一种责任和荣誉,成为自觉行为。老兵退伍时、预备役部队编组时,要宣传个人参训参勤的权利与责任。通过强化全民的法律意识,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徐永汉)

简 讯

中图分类号:E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4-0036-03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浅谈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
军事训练受伤起因与预防研究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
抓好学员课外常态化军事训练的思考
从戚继光军事著作汲取军事训练理论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