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权力运行 激活市场主体
2016-07-05张术平
张术平
近年来,临沂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放权、管权、用权相统一,改革创新、提高效能、优化服务,政府权力高效运行,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万户、注册资本9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45%;1.3万家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有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6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一、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松绑助力
始终聚焦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努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一是实行“开门放权”。把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作为放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放权含金量。去年,临沂市通过分类问卷调查、调研座谈等方式,先后征求全市100名专家学者、200家骨干企业负责人和千余名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建议,明确了放权重点、路径和时限。在此基础上,实行部门清理、集中审核、联合审议和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四步工作法”,督促政府部门放权瘦身、一放到底。先后分5批调整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7项,市县行政权力事项分别压减34%和27%,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特别是围绕“三引一促”、企业“二次创业”、项目建设和商城国际化等重点工作,实施精准放权,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6项,市场主体活力大为增强。去年全市共引建项目1016个,到位市外资金1278亿元、增长119%;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增加到2387家;临沂商城新发展外贸经营主体1000余家、网商6万户,年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商贸物流已成为我市两大引擎性产业。
二是编制“职权清单”。按照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为的要求,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快形成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政府权力运行体系。先后编制市县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明确了2795项行政审批事项、43173项行政权力事项和4446项部门主要职责,政府权力运行体系不断健全,为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提供了保障。所有清单全部在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清单刚性约束,开展专项检查评估,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按清单履行职权,做到尽职到位不缺位、准确履职不错位、限定范圍不越位。未纳入清单的权力事项,一律不得行使,真正实现了“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三是降低“准入门槛”。着眼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制度,变“严进”为“宽进”,为创业者创造宽松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手续,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业外,公司登记时一律不再要求实缴注册资本、提供验资报告。认真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将1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进一步便利了企业注册,目前共发放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3.8万余份。推行登记“受理审核合一制”,企业登记办理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切实降低了准入门槛、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近两年,市场主体中企业比重明显增加,新登记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本金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二、放管结合,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权力,既要放到位、更要管到位。工作中,我们坚持“三化并举”,对所有审批事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一是推动监管职责清晰化。对市直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能、属地管理以及取消、转移、下放后仍需监管的事项,逐一研究细化,明确了1685项具体责任。重点对32个部门的42项职责交叉事项逐一界定,进一步厘清了监管责任,避免了放管脱节、监管真空。同时,重点推进了安全生产、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的改革,整合组建了市县乡监管机构,调整优化了部门职能,有效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
二是推动监管制度系统化。制定《临沂市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创新实施“四五五六”监管制度,即:按照梳理制定、审核备案、公布运行、督导检查“四个阶段”,采取日常监管、风险监测、信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项措施”,突出保留、取消、转移、下放委托管理、前置审批改后置事项“五类内容”,健全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协同监管、行政监管、依法行政、责任追究“六大机制”,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履行职责,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综合监管体系。市直44个部门、12个县区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有力推动了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三是推动监管模式智能化。抓住临沂市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有利契机,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创新监管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在环保监管方面,建立环境与污染源智能感知监控网络,对环境与污染源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管,扭转了生态环境整治被动局面。去年,临沂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七,改善幅度全省首位,国家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对“临沂样本”给予充分肯定;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核查实现“八连冠”。在安全生产方面,全面提升综合监管、日常监管、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应急救援和队伍建设等“六位一体”信息系统,健全完善“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科技手段监测”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管理规范、市县乡三级互联、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监管模式,有力推动了“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行动的扎实开展。目前,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底数已基本托清,12项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面退出,非煤矿山全面清理整顿,采空区治理翻身仗第一场硬仗已全面打响。在市场管理方面,探索实行提前告知、数据比对、实地检查、后续处理“四步检查法”,建立了临沂商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和监管体系,实现了释放市场活力与加强监管的同步推进。
三、优化服务,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找准服务抓手,提高服务实效,努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再造流程提效能。随着简政放权的持续深入,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已成为提高审批效能的关键。工作中,我们按照“应进全进、能进必进”的原则,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推进窗口充分授权,优化审批事项流程,基本实现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目前,97%的市级审批事项已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平均办理时限缩短50%。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容缺审批,建立完善承诺办结制、超时默认制,进一步畅通重大项目、重点事项审批“绿色通道”,去年共有568家企业搭上了审批“直通车”。
二是规范收费降成本。全面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出台《临沂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政府性基金目录》,最大限度降低收费自由裁量幅度。凡收费有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执行,共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03项,降低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10项、取消2项,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5000余万元。积极推进中介机构与职能部门脱钩,建立涵盖5大类140余家中介机构的名单目录,取消中介服务收费11项,切实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三是搭建平台优服务。健全完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累计建成市、县行政服务大厅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43个,村居便民服务室4824个。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定位,规划建设了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市民服务热线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的政务服务中心,这是迄今为止我市投资最多、单体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服务项目。今年建成启用后,将进驻部门单位74个、设置窗口6 36个,确保审批事项、权力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真正让群众“进一个门办一揽子事”。
关键词:简政放权 革命老区 事中事后监管